前夫坏话说不得
生活场景1
刚离婚时,我也不懂得这些事情,当孩子偶而问到自己的父亲时,我和我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谈过他父亲的好处。但是,我很快发现,当孩子听到他父亲不好的话时非常不开心。于是,我感到分外内疚和忏悔。试想,世界上哪有完全坏的人呢?虽然他爸爸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毕竟夫妻一场。如果他一无是处,我们当初又何必结婚呢?对孩子来说,这显然不客观,不公平。因为,对方虽然已经不是自己的丈夫了,但仍然是孩子的爸爸,不能伤害孩子对父亲的美好愿望。于是,我转变策略,开始有意无意地谈论一些他爸爸的优长,使他感觉到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一无是处,并且告诉孩子他自己的某些专长很像父亲,让孩子渐渐懂得,父母曾经很相爱,也很优秀,自己有许多父母值得骄傲的遗传基因。并且父母不是因为自己而离婚的,他们是因为别的问题而分手的。这样,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就会感觉有所依傍,同时感觉自己与其他同学的能力无所差异,甚至还有所超越。
生活场景2
丁香离婚后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童童生活。对于离婚,你说她心里不痛吗?那是不可能的;你说她对孩子的爸爸没有一点“怨”吗?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丁香非常善良和宽容,也非常明白事理,她知道一份完整的父爱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因此,她一方面想方设法让自己走出离异的阴影,一方面耐心开导娘家的亲人,化解他们对前夫的怨气。同时,她允许孩子的父亲什么时候想看女儿就什么时候来,还主动让孩子经常去找她爸爸,又不时跟孩子讲她爸爸是如何优秀,她爷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几年过去,童童在父母的爱中健康成长,不仅与父亲的感情日益深厚,而且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也开朗大方,甚至可以很坦然地对同学说:“我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但他们都很爱我,我是幸福的人。”这样的孩子,给丁香带来的是惊喜,是欣慰,是新生活的希望!如今,丁香已经能够很友善地对待生活,孩子快乐,她也快乐;孩子健康,她也健康,外人根本看不出她们肩上曾承担过什么雨雪风霜。
生活场景3
小小的爸爸好赌,这几年愈演愈烈,妈妈苦劝不听,两个人自然是“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吵得厉害时还会拳脚交加,妈妈的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把小小吓得胆战心惊。妈妈几次下了离婚的决心,却总被爸爸的信誓旦旦所软化。其实爸爸偶尔也有清醒的时候,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恢复了一脸慈爱,问题是只要他一摸上麻将就又把家抛在脑后了。小小非常同情妈妈,上小学三年级的她已经相当懂事了。她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妈妈这边,捎带着将所有的男人一块儿痛恨。她的成长宣言是:
“我长大了永远不嫁人!”今年她的爸爸妈妈终于在亲朋的干涉下离婚了,小小被判给了妈妈。但是和小小比较亲近的小姨却暗暗担心她成长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以后性取向会不会有问题?
单亲妈妈语录
宋丹丹
演员
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一生中是受用不尽的,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而一个心里被灌输了“恨”的孩子,属于他的那口井就干涸了,他不爱父亲,同样不会爱母亲,他很自私,只爱自己。
幸福的一家子。
把儿子接到身边以后,我从来不会在他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我不能让他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如果说从前父亲在他心目中是榜样,是权威,是偶像,那么我需要让他一直相信这一点。
生活场景4
子敬父母离婚,完全是她妈妈惹的祸,上法庭时“红杏出墙”的妈妈也许是问心有愧,不敢和爸爸争夺他的抚养权,子敬从此就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但子敬毕竟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隔三岔五总会上门想看看他,可是每一次都被奶奶堵在了门口:“破婊子,你来干什么?”爸爸要是在家也会冷冷地说:“走,孩子你没份!”等妈妈抹着眼泪走了以后,奶奶往往还要余怒未消地用闽南话骂上半个小时。爸爸则在有意无意中对子敬灌输“女人没一个好东西”的思想,结果子敬头一次上幼儿园时,看到班上的女生竟然对人家又打又咬:“爸爸说你们是坏人!”女老师好不容易才把他拉开。他投向老师的目光却也充满了敌意。入园半年来,子敬一直是最让老师头痛的孩子,小朋友们也都对他敬而远之。老师们不无担忧:“像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怎么融入社会?会不会走上邪路,变成个问题少年?”
看完这几个生活场景,你有何感想?天底下凡是离婚的家庭,必然是因为不好才离婚的,正如生活场景2中所说,“她心里能不痛吗,她能不怨吗?”但是,无论你的心里多痛、多怨,你都不能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家人也不能说。
这是不是让你太委屈了?非如此不可吗?是的,非如此不可!为什么呢,听我慢慢来分析。
第一,前任对于你已经不是丈夫了,但对于孩子却仍然是父亲,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父亲。通常来讲,即便孩子对父亲的评价并不高,当父亲遭到别人贬低的时候,孩子也会出现本能的反抗。因为每个孩子本性中都希望和自己的亲生父母维持亲密的感情,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优秀,即便事实不是如此。孩子的这种善良的愿望也没有错,而且这也是孩子最自然的感情。不尊重这种愿望和感情,就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发展的和谐。
第二,即便父亲真的很糟糕,孩子听到别人说他父亲不好,也会很难过,很受伤。坏话越是出自家人之口,孩子受伤就越大。如果出自妈妈之口,伤害就更大。有句话叫做“向亲不向理”,人是听不得别人否定自己的至亲的,那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少数父母离异后,不仅极力贬低、怨恨对方,还拿孩子当惩罚对方的工具。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成了父母怨恨的牺牲品,这样做父母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第三,消极的信息传达会影响对异性和同性的看法。比如生活场景3、生活场景4中的孩子都对异性产生了恐惧。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婚恋,丧失对异性的信任,不能成功地建立两性关系,以后怎么能有很好的婚姻生活?这样离异的梦魇就害了两代人。如果单亲妈妈带着男孩或者单亲爸爸带着女孩,他们说对方的坏话,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充满愧疚感、自卑感等。比如男孩子觉得太对不起女性、自己配不上女性等消极的看法。
第四,你在评价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向孩子做了人格示范。假如你怨恨,孩子看到的、感到的就是怨恨,在他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之前,他就会学着你怨恨;假如你宽容,孩子看到的、感到的就是宽容,在他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之前,他就会学着你宽容。假如你善意,假如你公允,孩子同样也会学着这样做。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向离异对方“射箭”的时候,这些“箭”要首先射穿孩子的身体才会达到离异对方的那边。这可以看作是对我们上面观点的总结。然而,假如你同意我上面的观点的话,那么我们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对方恶劣到“一无是处”,实在没有让人敬佩和怀念的地方怎么办?
对此,我有两句话说。首先,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哪怕有一两点小小的好处,我们也要讲给孩子听。其次,对于对方的缺点、弱点甚至恶劣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粉饰太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沉默,让孩子自己慢慢去认知和判断。大家心照不宣,孩子内心必有一份对我们的感激,孩子会在某一天对自己说:“妈妈,我知道我的爸爸很不好,但是我从未从你口中听到你讲过她一句坏话,谢谢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