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探视对孩子的多重影响

探视对孩子的多重影响

时间:2023-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探视对孩子的多重影响生活场景12001年,萍萍(化名)3岁,父母因家庭矛盾分居,她随外婆生活。这场纠纷给萍萍的心灵蒙上阴影。此后,军军母亲通过法院争取到探视权,但军军从小跟父亲生活,对母亲并无感情。夫妻离婚,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如何对待探视问题考验的是离异双方的人格,父母双方的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的成长发生着榜样性的影响。

探视对孩子的多重影响

生活场景1

2001年,萍萍(化名)3岁,父母因家庭矛盾分居,她随外婆生活。前年1月,黄浦区法院判决萍萍父母离婚,萍萍随母亲生活;父亲定期支付抚育费,每月有两个周末可将萍萍领回。去年3月的一天,萍萍父亲去领女儿,结果与萍萍母亲、外公外婆发生激烈的“夺女战争”,最后惊动“110”出警处置。事后,双方闹到法院。这场纠纷给萍萍的心灵蒙上阴影。去年4月23日,法院执行员陪同萍萍父亲上门看女儿,不料萍萍一见父亲就躲开。执行员又安排萍萍父母“五一”节一起带孩子到公园玩,结果父母俩一句话没有,萍萍的脸上也始终没有绽放笑容。

生活场景2

军军(化名)出生不久,母亲就跟别的男人跑了,父亲一手把他养大。2001年,军军上小学了,母亲却突然出现。父亲不让她看军军,她就派人在路上抢孩子,双方剑拔弩张。此后,军军母亲通过法院争取到探视权,但军军从小跟父亲生活,对母亲并无感情。

军军母亲向法院申请执行。于是法院决定每月第一个周六让母子俩在法院见面。令母亲失望的是,孩子对她形同陌路,一刻钟探视时间里,始终不抬头。母亲问他话,他也一声不吭。只有法官重复他母亲的话,他才木讷地回答只言片语。

4年来,军军母子俩就这样一直定期在法院见面。负责执行此案的法官也已换了8名。

生活场景3

小丽是一间私立学校的教师,也是一位业余作者,常有小说、散文在报刊上发表。离婚3年来,她带着儿子在娘家生活。为了不伤孩子的心,她始终没有告诉儿子自己离婚的事。她和前夫商定,他可以随时来探视儿子。当孩子的父亲来探视时,她和父母对前夫以礼相待,让前夫在和谐、欢乐中和儿子尽享天伦之乐。每次探视,前夫都会在小丽家吃饭。逢年过节或者自己和父母太忙,小丽也会将儿子送去前夫家,让儿子的爷爷、奶奶和爸爸照顾他,使儿子充分感受到两个家庭的温暖。儿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丝毫没有因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苦恼和忧伤。

“爱到尽头,覆水难收”,当一段婚姻画上休止符,原本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桥归桥,路归路”,这时探视就成了几乎所有离异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不同的人对探视的态度存在天渊之别,由此而达到的探视效果也大相径庭。

探视权是法律赋予离婚的父亲或母亲的一项权利,但是这项权利指向的对象不是房子、不是钱财,而是活生生的、有着自己的情感感受的孩子,同时也指向你对那个曾经同床共枕的人,以及你自己的责任和良知。夫妻离婚,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分手的父母,无论你是否享有监护权,你对孩子身心的成长都负有天赐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探视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孩子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待探视这件事,向孩子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它不仅影响到孩子是否能获得亲情的归属感,还向孩子传递了人与人如何沟通;不仅影响到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还向孩子示范了做人是要宽容善意还是要计较和报复;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合作精神的发展,还向孩子示范了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如何对待探视问题考验的是离异双方的人格,父母双方的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的成长发生着榜样性的影响。父母们的表现不同,探视所起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通常来讲,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最低的层次:破坏型探视 这种探视不仅不能增进感情,还总是让每次探视变得不快,并给孩子内心埋下阴影。不快的原因,不外乎父母间的冷漠甚至敌对的情绪。父母中的一方利用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机会说另一方的坏话。甚至用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工具,就像生活场景1中那样。

中下层次:敷衍型探视 这种探视敷衍了事。孩子虽然能看到爸爸(或妈妈),但是并不能真正感受到爸爸(或妈妈)的爱和温暖。孩子虽然从内心渴望与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或妈妈)相见,但是见面后又兴趣索然,内心依然是很大的失落。

中上层次:温暖型探视 这种探视不仅让孩子感到另一方父母的存在,而且能够感到完整的爱和内心的归属,还能带给孩子安全感。这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营养。

最高层次:建设型探视 这种探视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温馨,而且能给享有监护权的父母以帮助和互补。能有这样的父母是孩子极大的幸运。

朋友,你属于哪一种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