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兵北伐 推翻元朝
元朝的统治基础已在各支起义军的打击下趋于瓦解,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倾辄不已,各地武装势力互抢地盘,混战不休。消灭了张士诚的势力的朱元璋占有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实力进一步壮大。朱元璋决定抓紧元朝统治集团混战的有利时机,派兵北伐,夺取中原,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
当时,徐达与常遇春才勇相当,都是朱元璋最器重的战将。究竟由谁来担任北伐的最高统帅合适呢?朱元璋反复比较了两位大将的长处和短处,看到常遇春慓悍勇猛,敢于深入敌境,而徐达尤善于用计,谋略过人;常遇春攻下城邑,总不免出现滥加诛杀的现象,而徐达所到之处,则从不骚扰百姓,俘获敌军,也以恩义感化,使他们反过来为自己效力,百姓乐于归附,敌军也愿向他投诚。于是,便任命徐达为北伐军的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于是统帅大军北伐的艰巨任务,又落在了徐达的身上。大军出征前,朱元璋并对徐达、常遇春和其他北伐将领说:“军队打仗,是为了平息祸乱,所以任命将帅,必须选择得当的人。现在你们诸位,不是不能打仗,但是办事稳重,纪律严明,具备统率全军战胜攻取的指挥才能的,谁也比不上徐达。”要求他们听从徐达的指挥调遣。还叮嘱诸将说:“这次北伐,如果碰上强敌,常遇春要率领前锋,和参将冯胜分左、右翼,各自统率精锐,奋勇冲击。薛显、傅友德勇冠全军,可带领一军,独当一面。徐达作为大将军,应当专主中军,策励群帅,运筹决胜,不可轻举妄动。”
北伐大军出发之前,朱元璋经过与徐达、常遇春诸将的研究,拟定了作战计划:“先取山东,撤除大都(今北京)的屏障;再回师河南,翦除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户槛。天下形势为我掌握,然后进兵大都,元都势孤援绝,可不战而克。拿下大都,再挥师西进,山西、陕西和甘肃,便可席卷而下。”徐达与常遇春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统率二十五万大军,从淮安出发,按照朱元璋的部署,进入山东,攻克沂州(今山东临沂)。接着,徐达命令韩政分兵扼守黄河,以断山东援兵,又命张兴祖攻取济宁,而自率大军攻拔益都,迭克潍、胶诸州县。十二月,元将朵儿只以济南城降,徐达分兵攻取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掖县)。不久,山东诸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在北伐军迭克山东诸地的捷报声中登上皇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以应天为京师,任命徐达为右丞相。明王朝的建立,激励着明军加速北伐战争的步伐。二月,徐达指挥明军沿黄河西进,攻入河南,迅速攻占永城、归德、许州(今河南许昌),汴梁(今河南开封)守将左君弼献城归降。接着,徐达又引兵自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进至塔儿湾(今河南偃师境内),元将脱因脱木儿带领五万军队迎战,在洛水北岸布阵。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击毙敌军的前锋,徐达指挥全军将士往前冲杀,元兵惨败西逃。明军进据洛阳北门。洛阳守将李克彝逃往陕西,梁王阿鲁温开门迎降。明军乘胜西进,相继攻占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元将李思齐、张良弼失势西奔。至此,明朝军队已顺利地完成攻占山东、河南和潼关的任务,撤除了大都的屏障,剪掉了大都的羽翼,并控制了关中元军出援大都必经的门户,从而对大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明军的下一步行动,便是攻取大都。洪武元年五月,朱元璋来到汴梁,慰问徐达、常遇春等北伐诸将,同他们进一步商定攻取大都的具体方案。徐达说:“我军平定山东、河南,扩廓帖木儿逡巡太原,观望不进。如今潼关又为我攻占,张良弼、李思齐狼狈西奔,元都的声援已被断绝。我军乘势直捣这座孤城,可不战而克。”徐达对形势的透彻分析和必胜的信心,深得朱元璋的赞赏,他连声夸奖:“好,好!”并叮嘱说:“北方土地平旷,利于蒙古骑兵作战,对此不能没有防备。你应挑选副将带领先锋部队在前开路,自己督率大军殿后,用山东的粮食作为军饷,进攻河北,夺取临清,北上直捣元都。大都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就可不战而下。”徐达遂与诸将会师东昌(今山东聊城),分兵攻取河北,连下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广平(今河南安阳),攻占了临清。闰七月,徐达在临清会合诸将后,命傅友德开辟陆道以通步兵、骑兵,派顾时疏浚运河以通水军,北攻德州、长芦(今河北沧州)、直沽(今天津)。据守直沽的元丞相也速从海口逃走,大都震动。明军沿运河西进,在河西务(今河北武清东北,北运河西岸)擒敌三百余人,大败元军,再进兵通州(今北京通州),乘大雾用伏兵击败元朝守军,歼敌数千人。元顺帝听到通州失陷,知道大都已无法守住,哀叹说:“今日岂可重蹈宋徽宗、宋钦帝的覆辙,做明朝的俘虏,看来只有北撤一条路走了。”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他慌忙带着后妃太子,从建德门出城,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初二,徐达率领明军到达齐化门外,填平壕沟,进入大都,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留守大都的元朝宗室淮王和左、右丞相等少数死硬分子拒不投降,被徐达处死,其他元朝大臣和将士纷纷归降,受到宽大的处理。徐达下令查封元朝的仓库、图籍、宝物和故宫殿门,派兵看守。所有将士,一律在营房住宿,不许外出骚扰百姓。大都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街市的营业也很快恢复起来了。
捷报传到南京,朱元璋下令把大都改为北平府,由孙兴祖、华云龙驻守,徐达与常遇春带领明军攻取山西、陕西。常遇春为前锋,徐达殿后,由河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南部。据守太原的扩廓帖木儿,分兵南下争夺泽州(今山西晋城),截击徐达,自己则引兵出雁门关,妄图从居庸关偷袭北平。徐达闻讯,召集部将商议对策,他提议用批亢捣虚之策以解北平之围,说:“扩廓帖木儿带兵远出,他的老窝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兴祖领兵戍守,可以挡住他的进攻。我们应该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之进不得战,退无所守。如果扩廓帖木儿回师还救太原,进退失利,必然就擒。”部将一致赞同他的主张。于是,他便引兵北上,直捣太原。扩廓帖木儿领兵进至保安(今河北逐鹿),听到消息,果然回救太原。十二月,傅友德、薛显率领的几十名骑兵击退扩廓帖木儿的前锋万名骑兵对太原城的救助。扩廓帖木儿下令在城西扎营,压着明军布阵。徐达的部将郭英登高眺望,见元军虽然兵多但军容不整,营垒虽大但无防备,建议在夜里进行偷袭。这时,刚好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暗中派人请降,表示愿做内应,徐达便把这个建议付之行动。他先派五十名骑兵埋伏在城东十里之处,约以举火鸣枪为号。待到半夜,敌军已进入梦乡之时,即由郭英带领十几名骑兵偷偷摸进敌营,举火鸣枪。埋伏的骑兵得到信号,立即冲杀过来,常遇春也率领大队人马赶到,击鼓呐喊,遥相呼应。正在酣睡的敌军被鼓噪声惊醒,不知出了什么事,乱成一团,不战而溃。扩廓帖木儿正在营帐里秉烛读书,仓皇不知所措,赶快穿靴,怎么也穿不上,光着一只脚跑到营帐后面,找到一匹瘦弱的马,就跟着十八名骑兵,往大同方向逃遁。豁鼻马带领四万名将士和四万多匹马,向徐达投降。常遇春带兵追击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又逃奔甘肃。明军乘势攻占大同,分兵攻占未下州县,山西诸地很快被平定了。
洪武二年二月,徐达率领明军渡过黄河,进攻陕西,占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元将李思齐逃奔凤翔,张思道逃往庆阳。四月,徐达统兵攻克凤翔,李思齐又逃至临洮。徐达会集诸将,讨论进兵方向,诸将认为张思道的军事才干不如李思齐,庆阳也比临洮好打,主张先攻庆阳。但徐达却主张先打临洮,说:“庆阳城防险固,守敌剽悍,一时很难攻拔。临洮北界黄河、湟水,西通番戎(指少数民族地区),拿下这个地方,有人员可以补充兵力,有物产可以补充军储。我们大军压上,李思齐如果向西逃窜,就会束手就擒。临洮一攻克,其他地方便可不战而下。”诸将觉得他的看法高人一筹,一致表示同意。明军遂移师西进,连克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然后分兵两路,一路由顾时指挥,攻占兰州,另一路由冯宗异统率,进逼临洮,李思齐举城投降。张思道听说李思齐投降,异常恐慌,逃奔宁夏,为扩廓帖木儿所执。其弟张良臣守庆阳,见徐达率兵攻陷平凉,献城投降,不久复叛。徐达派傅友德、俞通源、陈德、顾时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攻占庆阳的外围地区,切断张良臣与外界的联系,自己督率诸路大军进逼城下,把这座城镇紧紧包围起来。经过三个多月的围攻,张良臣内外音信不通,粮饷断绝,他的部将姚晖等人开门迎降。徐达领兵自北门入城,擒斩张良臣父子。庆阳之战,不但消灭了张良臣的势力,而且使明军控制了陕甘地区的形势,进一步缩小了元朝势力的活动范围。
陕西平定以后,朱元璋下召令徐达班师回朝.赐给他大批白银、绮帛,并准备对北伐将领论功封赏。扩廓帖木儿在甘肃听说明军南还,统兵进围兰州。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再次任命徐达为大将军,而以李文忠取代已经病故的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征讨。考虑到元顺帝尚在蒙古草原,朱元璋决定兵分两路,令李文忠领东路军出居庸关,深入蒙古草原,追击元顺帝,徐达统西路军出潼关,直捣定西,攻打扩廓帖木儿,使他们彼此自顾不暇,无法互相应援。四月,徐达率领西路明军出定西,扩廓帖木儿白兰州撤围还救,两军相拒于沈儿峪,隔着一条深沟扎营布阵,于是发生了一场数十万人的激战。扩廓帖木儿先以精兵千余人,由小道穿过深沟东边的山岭,偷袭徐达东南部的营垒,守营的将领胡德济惊慌失措,士卒溃散。徐达忙带亲兵出击,打退偷袭的敌军,然后将胡德济押送应天,交朱元璋治罪,并处斩了几名守营的将校。第二天,徐达整顿队伍,又挥师出击。将士个个奋勇争先,在深沟北边的乱坟堆大败敌军,擒获元朝的宗室、官吏一千八百六十五人,俘虏敌军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并缴获了一万五千多匹战马和大批牲口。扩廓帖木儿与几个妻子夺路而逃,由黄河经宁夏逃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这时他的精兵悍将丧失殆尽。与此同时,李文忠率领的东路明军攻至应昌(今内蒙古达里诺尔西南),当时元顺帝已死,继位的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北逃和林,明军俘获其子买的里八刺及后妃、宫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经过两路明军的沉重打击,元朝的残余势力更加衰弱,洪武八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死后,便不再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定西大捷后,徐达奉命带兵返回京师。朱元璋亲至龙江迎接,并下诏大封功臣,改封徐达为魏国公。洪武四年(1371年),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又派徐达镇守北平。此后,徐达除了三次带兵出征塞北,其余时间都在北平镇守。他统率部将修缮城防,操练军马,设备屯田,严为守备,使元朝的残余势力不敢轻易南下骚扰,对稳定北方的形势起了重大的作用,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