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报恩:拓展——导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感恩”意识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恩和感恩的意识层面,而是必须要外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报恩行为。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必须教育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灵活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定期组织孩子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孩子们一步一步从“思索爱”、“寻找爱”、“感受爱”、“回报爱”中深化和巩固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感恩情怀的培养。
根据笔者的实践和梳理,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报恩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可以开展“孝心”活动,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可以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可以开展“我为母校添光彩”活动(捐赠图书、粉刷学校墙壁、努力学习为母校争光)……不少家长也真切感受到孩子们的文明用语多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家长也普遍感到孩子“少爷”、“小姐”脾气改了不少,长大了不少,懂事多了。但在笔者看来,最终要让孩子真正领悟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思想渗透,不断地通过实践参与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感恩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22]。
那么,如何强化学生感恩意识,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报恩情怀呢?我们认为,最基本的策略为课后延伸。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课后延伸是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语文情感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已初步形成感恩意识。但是,感恩意识最终要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优秀品质。为防止孩子们“听听很激动、想想很感动、回去没行动”的现象发生,我们努力优化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延伸策略,尝试以语文的方式让孩子在感动中报恩,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延伸活动的基本方式有:(1)感恩语文家庭作业;(2)感恩主题征文;(3)感恩主题小报;(4)感恩故事会;(5)感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三大感恩主题为例,设计了以下常用的几种课外延伸方式:
主题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A.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c)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
(d)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
(e)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B.开展征文活动:《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
C.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D.体验教育活动:
(a)“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b)观看剖宫产手术录像(用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全过程。用真实、震撼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明白:创造一个生命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E.“二十四孝”故事会:
1孝感动天;2亲尝汤药;3啮指痛心;4百里负米;5芦衣顺母;6鹿乳奉亲;7戏彩娱亲;8卖身葬父;9刻木事亲;10行佣供母;11怀橘遗亲;12埋儿奉母;13扇枕温衾;14拾葚异器;15涌泉跃鲤;16闻雷泣墓;17乳姑不怠;18卧冰求鲤;19恣蚊饱血;20扼虎救父;21哭竹生笋;22尝粪忧心;23弃官寻母;24涤亲溺器。
主题二: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A.演讲:《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
B.征文:《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C.小报比赛:《我爱我师》。
主题三: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
A.“我为同学做一事”。
B.“今天我值日”活动。
C.写一篇你受挫折时接受帮助的故事。
D.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表达你们的感恩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