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代喷气式作战飞机的特点
战争实践是新技术、新装备、新理论的催化剂。正如朝鲜战争推动了第二代战斗机的发展一样,越南战争则成为第三代战斗机起飞的跳板。美军发现,过去所追求的高空高速“纪录”,在空战中却并不实用,战斗机最大飞行M数达到2左右已足够满意了。与此同时,第二代战斗机在机动性能、作战半径、探测识别能力,以及航空导弹的射程、命中率等方面却仍存在明显缺陷,需进一步提高。
20世纪七十年代初起,格鲁门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通用动力公司、诺斯罗普公司等相继为美国空军和海军开发出了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F-14“雄猫”、F-15“鹰”、F-16“战隼”、F/A-18“大黄蜂”等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继美国之后,法国、苏联等一些航空大国也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三代战斗机。新的一轮竞争,由此揭开帷幕。
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性能上均比上一代飞机有了阶跃性的提高。其主要标志:一是普遍采用了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或铝锂合金,降低摩擦阻力的翼身融合体;二是采用大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适合机动空战的机翼;三是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平视显示器、数据总线;四是安装综合机载电子系统、火控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些第三代战斗机还装有电传操纵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头盔瞄准具等新装置。尽管第三代战斗机在最大M数和升限方面没有什么提高,M数多在2左右,升限多在18000米以下,但它们的水平机动性能、加速性能、短距起降性能、最大爬升率、最大使用过载、作战半径、载弹量、远距离探测能力、超视距全向攻击能力、电子对抗能力以及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方面均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在同样条件下,第三代战斗机的盘旋半径约比第二代战斗机小一半;海平面瞬时盘旋角速度也从大约每秒十几度提高到每秒25度左右;起降滑跑距离从1000米缩短至600米左右;最大爬升率从150米/秒增至300米/秒上下;对空中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从三四十千米加大到100千米,甚至更远;跟踪目标的能力,也从一个扩展为多个;大部分的三代机都具备上射和下射的能力,可以同时攻击几个目标。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和机载系统上,使得战斗机的驾驶、发动机的控制、武器的操纵、目标的识别、设备的使用、特殊情况的处置等,均变得方便和容易,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提高了空战的效率。而由于机载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延长、维修工时缩短,飞机的可用率和再次出动能力也明显增强。
第三代战机先进的机载雷达,可有效遂行高空搜索、低空搜索、速度搜索、边扫描边测距、多目标边搜索边跟踪、空战评估、敌我识别、全天候导航、地形回避、高分辨率地形测绘、对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远距离检测和跟踪等多种任务。
第三代战机先进的机载导弹能完成空中截击、对地攻击和对海攻击等任务。如AIM-120是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后不管”的中距弹。在此之前的超视距空战,由于大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发射导弹后载机必须保持对目标的跟踪和照射,直至击中目标,这就很容易遭到敌方的攻击。而AIM-120采用复合制导,发射导弹后载机可以立即脱离。这类导弹的出现,使超视距空战的战术发生新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美国的AIM-120
机载石墨炸弹
机载AGM-88反辐射导弹
第三代战机一般都能兼顾对地精确攻击任务。可携带各种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红外制导、被动无线电制导和GPS制导的导弹或炸弹,如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铺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攻击电力设施的石墨炸弹;打击计算机网络系统电磁脉冲弹、摧毁敌方雷达等电磁辐射源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等,这使得精确打击能力大为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