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光绪帝幽禁终生

清光绪帝幽禁终生

时间:2024-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光绪帝幽禁终生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年仅四岁的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由其姨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由变法与反变法引发的矛盾,出现剑拔弩张的态势。慈禧太后随即令人将光绪帝带入四面环水的瀛台幽禁。各国驻华公使再三交涉才获准派医生为光绪帝看病。各国公使却不支持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帝。一年后,光绪帝随同慈禧太后返回京都,仍被幽禁于瀛台。

光绪帝幽禁终生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年仅四岁的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由其姨母慈禧太后(咸丰帝妃、同治帝母)垂帘听政。载湉之父醇贤亲王奕譞是咸丰帝之弟,载湉之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之妹。当初,慈禧太后见同治帝不育,同其妹妹、妹夫商议,将载湉过继到她身边,内定为同治帝的继承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月,慈禧太后宣布让光绪帝亲掌朝政。其实,她仍然控制朝政实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末夏初,清朝廷在北洋海军抗击侵华日军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向日本政府求和。光绪帝审阅率团赴日本谈判的大学士(宰相)李鸿章发回的《马关条约》草稿,不禁放声痛哭,挥泪在草约上签字批准。痛定之后,光绪帝告诫众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

为了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光绪帝思考如何才能富国强兵。他召见曾派往日本、美国、英国担任外交官的道员(介于省级与州县之间的军政长官)黄遵宪,向他询问西方政治为何比中国先进。黄遵宪回答说:“我在伦敦听当地老人说,一百年前,英国没有中国强大。西方各国之所以富强,是由于实施了变法。”光绪帝思想上受到很大启发,提升黄遵宪为湖南按察使(主管司法监察)。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天,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位于今山东省胶州湾)。之后,俄国舰队驶入旅顺口(位于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海域)。目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工部主事(朝廷主管百工建造部门文秘官员)康有为第五次向光绪帝上书,提出“尽革旧俗,一意维新”,“效法俄日,毅然变法以图强”的建议。随后,康有为向光绪帝呈献其所著的《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光绪帝决意变法维新。他请庆亲王奕劻转奏慈禧太后说:“我不能做亡国之君,如果不授予我权力,我宁愿让位。”慈禧太后大为恼火,对庆亲王说:“由他去办,等办得不好再说。”

当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由协办大学士(副宰相)翁同龢草拟的“定国是诏”,开始实施变法。

在此后的一百余天内,光绪帝陆续发布诏书,令研制新式枪炮子弹,军队改练洋操,废除八股改试策论选拔人才,设立译书局翻译介绍西洋各类书籍,设立京师大学堂广育人才,设农工商总局以振兴农工商业,不准稽压士民上书言事,裁撤京内及外省冗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变法一开始就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扼杀。“定国是诏”颁布第四天,慈禧太后即下令光绪帝将翁同龢罢官。接着,康有为建议设立制度局作为变法的议事机构,受到军机大臣(参与议论军政大事)世铎等人反对而泡汤。

光绪帝意识到变法阻力很大,于七月二十七日向全国发布诏书,称:“朕夙夜孜孜,改图百度,岂为崇尚新奇?乃眷怀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遗,非悉使之康乐和亲,朕躬未为尽职。加以各国环处,陵迫为忧,非取人之所长,不能全我之所有。”“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

之后,康有为奏请开懋勤殿作为变法的办公场所,又被慈禧太后否决。为此,光绪帝十分忧虑,他在给军机章京(最高军政机关文秘官员)杨锐的信中写道:“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杨锐知道光绪帝手中无权,对变法遇到的重重阻力亦感到无计可施。光绪帝维新变法陷入困境。

此间,宫内盛传太后将于九月去天津(位于今天津市阅兵,到时将要废黜光绪帝。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由变法与反变法引发的矛盾,出现剑拔弩张的态势。

八月三日,慈禧太后诏令,取消光绪帝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一切章奏均须呈经她审阅之后方可决定。与此同时,军机章京康有为、谭嗣同则密谋围困住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企图胁迫她放权让光绪帝变法。康、谭等人没有兵权,只好求助于刚刚接受光绪帝任命为侍郎(朝廷部门副长官)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袁世凯

当天夜里,谭嗣同密访袁世凯,请他在初五那天,乘拜见光绪帝之机杀死慈禧太后的宠臣、直隶(治所位于今北京市)总督(军政长官)荣禄,并透露他将带人囚禁慈禧太后。袁世凯借口他的部队在天津没有答应。

四日黎明,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突然返回皇宫,当即召见光绪帝,怒斥道:“我养你二十余年,你竟然听信小人之言,谋害我!”光绪帝吓得浑身发抖,辩解道:“我没有这种念头。”慈禧太后冲着光绪帝唾了一下,骂道:“傻孩子,如果今天把我除掉,难道明天就容许你存在吗?”慈禧太后随即令人将光绪帝带入四面环水的瀛台幽禁。接着,慈禧太后宣布光绪帝有病,“不能理万机”,恢复由她临朝训政。

此后,清朝廷虽然仍以光绪帝名义发布诏令,但仅仅是挂他的名字而已。每逢召见大臣,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亦依然并坐,但光绪帝“嘿不发言”,有时,慈禧太后指着要他表态,光绪帝只说上一、二句话,便闭口不言。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她对外宣称,光绪帝“气体违和”,“总未康复”。各国驻华公使再三交涉才获准派医生为光绪帝看病。外国医生诊断后对人说:“光绪帝血脉正常,没有病。”慈禧太后听说后很不高兴。

当年年底,慈禧太后与大学士徐桐等人密谋废黜光绪帝,改立溥儁为帝。徐桐等人拟就废立奏稿,慈禧太后看过后,令徐桐与荣禄商量。荣禄反对废立皇帝,并将徐桐的奏稿烧毁。李鸿章对废立皇帝也持不同意见。慈禧太后宴请各国公使夫人,将欲改立溥儁为帝向她们吹风,以求得支持。各国公使却不支持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帝。由此,载漪和慈禧太后迁怒于各国公使,图谋报复外国驻华使节。

五月,慈禧太后和载漪放纵义和团入京,焚烧教堂和攻打外国使馆。英、俄等八国联军以此为借口,于七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裹胁光绪帝逃至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年后,光绪帝随同慈禧太后返回京都,仍被幽禁于瀛台。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在忧郁中去世(近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光绪帝系慈禧太后令人用砒霜毒杀),终年三十七岁。紧接着,慈禧太后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令载沣为摄政王。做好上述安排后,当天,慈禧太后亦寿终正寝,其时与光绪帝去世相距不到二十四小时。

《清通鉴》卷二五二至卷二五七

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至光绪二十六年

卷二六五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

【简评】

光绪帝是清朝晚期忧国忧民怀有治国抱负的君王,他目睹外国军队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决意仿效日、俄变法图强,是卓有眼光的重大举措。光绪帝变法失败,由无权皇帝变成被囚皇帝,这既是其个人的悲剧,亦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