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

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

时间:2023-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明洪武元年,贫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部众经过多年征战夺取天下,建立明朝,在应天即位称帝,为明太祖,封其长子朱标为太子。朝廷内外有识之士鉴于汉朝和晋朝初年封王引起战乱的历史教训,对明太祖分封诸王感到担忧。明太祖看了叶伯巨的奏书后勃然大怒,以“间吾骨肉”的罪名,下令将叶伯巨处死。明太祖将朱标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张信接到明惠帝指令后,惶恐不安,将此密令告诉其母。

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

明洪武元年(1368年),贫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部众经过多年征战夺取天下,建立明朝,在应天(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位称帝,为明太祖,封其长子朱标为太子。

明太祖册封诸子为王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编撰《祖训录》,确定分封诸子为王的制度。此后,明太祖于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先后将其众多的儿子分封为王,希望如此分封能使天下长治久安。

朝廷内外有识之士鉴于汉朝和晋朝初年封王引起战乱的历史教训,对明太祖分封诸王感到担忧。洪武九年(1376年),平遥县(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平遥县)训导(主管教育的副官)叶伯巨应“求直言”的诏令,就诸王配置卫士太多,上书称“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之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怒,如汉之七国(1),晋之诸王(2)”。叶伯巨建议对诸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里”(3)。明太祖看了叶伯巨的奏书后勃然大怒,以“间吾骨肉”的罪名,下令将叶伯巨处死。从此,朝野上下对明太祖分封诸王没有人再敢说一个“不”字。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标长子朱雄英早死。明太祖将朱标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皇太孙朱允炆“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4)。他受命考订建国初年制定的法律,对七十三处处罚偏重的条款作了修改,受到广泛好评。

明太祖喜欢写诗,皇太孙却不擅长诗作。一次,明太祖同子孙在一起对对联,他出了一句上联,要皇太孙对下联。皇太孙对过后,明太祖对他对的下联很不满意,转而要燕王(王府设地北平,位于今北京市区)朱棣(明太祖第四子)对下联。燕王以妙语相对,受到太祖称赞。

燕王朱棣“智勇有大略”,曾奉命率军追击元朝将领乃儿不花部众,大胜而归。之后,他又多次领军出征,在朝廷内外享有威名。

由此,明太祖曾想废去朱允炆的皇太孙位,改立燕王为太子。翰林学士(皇帝学术顾问,主管拟草诏令)刘三吾劝谏说:“如果改立燕王为太子,秦王(朱樉,明太祖第二子)、晋王(朱棡,明太祖第三子)怎么摆平?”(5)明太祖觉得刘三吾言之有理,便放弃废立继嗣的念头。后来,秦、晋二王早逝。

皇太孙继位与诸叔王势不两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遗诏称“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同时令诸王一律留守封国,“毋至京师”(6)

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后,传达太祖遗诏,令诸王不要来京参与吊丧,引起“诸王不悦”。当时,燕王奔丧已行抵淮安(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收到令其返回的诏令,心里尤为恼恨。于是,诸王相互串通,埋怨朝廷,出言不逊。明惠帝朱允炆大为忧虑,向兵部尚书(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长官)齐泰和太常卿(主管朝会、祭祖礼乐)黄子澄询问对策。

齐泰和黄子澄称当务之急是削减诸王封地和兵员,明惠帝赞同他们的意见。齐泰认为燕王握有重兵,向来有称帝的野心,首先应当从燕国削减。黄子澄则认为燕王久有准备,难以先从他开始,应先削减周王(王府设地汴,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等诸王的实力,以翦除燕王的手足,然后削减燕国的势力就有把握了。明惠帝决定采用黄子澄的方略。

周王朱橚(明太祖第五子)与燕王同为明太祖马皇后所生。明惠帝即位后,周王“亦时有异谋”。周王次子朱友img15向朝廷告发其父的阴谋。

七月,明惠帝令掌左军都督府事(警卫部队将领)李景隆率军包围周王府,将周王逮捕,押至京都。明惠帝以叛逆罪将周王朱橚废为平民,流放云南(位于今云南省)。燕王听说周王被废,大为惊恐,加强防卫。

明惠帝与燕王明争暗斗成为矛盾焦点

同年十一月,明惠帝派工部侍郎(朝廷主管百工建造的部门副长官)张昺出任北平左布政使(行政长官),调河南卫指挥佥事(军事副长官)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军事长官),以监察燕王的动静。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燕王派长史(王府事务长官)葛诚入朝廷奏事。明惠帝单独接见葛诚密问燕王府事,葛诚如实告发燕王反常的种种迹象。明惠帝令葛诚返回燕王府充作朝廷内应。燕王察觉葛诚从京都返回后神态和从前不一样,对葛诚产生怀疑。

二月,燕王来京都窥探朝廷动向。他从皇帝专用道路入宫,见到明惠帝没有行下拜之礼。监察御史(最高监察机关官员)曾凤韶弹劾燕王不恭敬。明惠帝说:“燕王是我的亲叔父,此事可以放下不问。”户部侍郎(朝廷主管户籍财税的部门副长官)卓敬建议乘机将燕王改封,迁往南昌(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以杜绝祸难之源。明惠帝回答说:“燕王是我的骨肉至亲,我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燕王返回封国后便称病不出。

在此前后,有人分别告发岷王(王府设地云南)朱楩(明太祖第十八子)、湘王(王府设地荆州,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朱柏(明太祖第十二子)、齐王(王府设地青州,位于今山东省青州市)朱榑(明太祖第七子)、代王(王府设地大同,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朱桂(明太祖第十三子)及燕王朱棣等人不法或谋反。明惠帝下令将齐王、代王、岷王逮捕,废为平民。湘王拒捕自杀。

六月,有人告发燕王府军官于谅、周铎等人谋反。明惠帝下令将于、周二人逮至京都处死,并就此事责问燕王。燕王索性装疯,“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诞”。张昺、谢贵去王府看望燕王,时值盛夏,燕王围着火炉浑身颤抖说:“好冷!好冷!”张、谢二人将此情状报告朝廷,明惠帝以为燕王真的疯了。(7)

不久,燕王府派护卫百户(警卫军官)邓庸去朝廷奏事,齐泰将邓庸逮捕审问,邓庸供出燕王即将举兵叛乱的全部情况。明惠帝随即传令谢贵、张昺准备收取燕国,令北平都指挥张信逮捕燕王。

张信接到明惠帝指令后,惶恐不安,将此密令告诉其母。其母大惊,声称她曾听说“燕王当有天下”,劝他不要从命。张信随即向燕王告密。燕王感激张信,向他下拜说:“幸亏你,我一家人才能活命啊!”

燕王领兵夺取皇位

当年七月,张昺、谢贵领兵包围燕王府,声言要逮捕王府官员。燕王府去人向他们献出其所索要的官员名单,将张、谢二人诱入王府。燕王下令将张昺、谢贵、葛诚等人逮捕,甩掉手中的拄杖说:“我有什么病?完全是被你们这些奸臣逼迫的!”他当即下令将张昺等人斩杀。接着,燕王上书明惠帝,称齐泰、黄子澄包藏祸心,致使橚、榑、柏、桂、楩五王“并见削夺”,并援引《祖训录》“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的训示,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南下。

明惠帝获悉燕王朱棣起兵反叛,发布诏令削除燕王封号,称朱橚、朱榑谋乱牵连朱棣,“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八月,明惠帝令大将军耿炳文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朱棣。

耿炳文率部与燕军战于滹沱河(今河北省滹沱河)北,被燕军击败。朝廷改任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取代耿炳文赴前线指挥平叛。十一月,燕军又击溃李景隆部。

第二年(1400年)二月,燕军攻打大同,李景隆率部赴援,燕军退回北平。十二月,平燕将军盛庸率部在东昌(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击败燕军。

建文三年(1401年)七月,都督(军事将领)平安率军攻打北平,被燕军击败。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击败朝廷军,进抵六合(位于今江苏省六合县)。明惠帝派人去燕军军营以割地请求停战,被燕王拒绝。

六月乙丑日,燕军渡过长江,攻打京都。李景隆令部下打开城门投降燕军,燕军攻入京都应天。宫中燃起大火,明惠帝不知下落。

当月,燕王朱棣在应天即帝位,为明成祖。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

卷三《太祖本纪三》

卷四《恭闵帝本纪》

卷五《成祖本纪一》

卷一百三十九《叶伯巨传》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

卷十六《燕王起兵》

【简评】

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祸根是其封诸子为王并授予兵权。明太祖太子去世,儿孙众多,立谁为嗣都会有矛盾,宜择善而从,立皇太孙就应削去燕王等诸王兵权;改立燕王为太子,则应妥善安排皇太孙,且亦应削去其他诸王兵权。明太祖既决定让皇太孙嗣位,又保留燕王等诸王兵权,以致身后子孙争权相杀。

【注释】

(1)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逐步剪除此前所封的异姓王,将其兄弟子侄分封各地为王。汉高祖去世后,各地封王积聚势力游离于朝廷集权之外。汉景帝即位后采纳御史大夫(最高监察机关长官)晁错的建议,决定削减藩王的封地,引起诸王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楚王刘卬等六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历时三个月,后被朝廷军队平息,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2)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大封其皇族成员为王,并让其拥有兵权。晋武帝去世后,生来痴呆的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不久,诸王即开始皇权争夺。先后参与其间的有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从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惠帝贾皇后与楚王谋杀录尚书事(丞相)杨骏(武帝杨皇后之父)开始,至永兴三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杀晋惠帝为止,“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大大削弱西晋的国力,直接导致西晋衰亡。

(3)《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

(4)《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5)《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6)《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

(7)《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