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两派争立太子
吴(三国之一,都建业,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赤乌五年(242年),吴大帝孙权将其第三子孙和(王夫人所生)立为太子,将孙和之弟孙霸(谢姬所生)封为鲁王。
吴大帝宠爱鲁王,让鲁王同太子孙和同住一宫,礼遇和俸禄也完全一样。群臣对此颇有议论。为时不长,孙和与孙霸闹翻了脸。吴大帝听说后,下令让两个儿子分宫居住,其僚属也各自分开。
鲁王孙霸自恃受宠,蓄意结交官员名士以发展自己的势力,朝廷另一批官员则站在太子孙和这一边。于是,两兄弟的宾客形成对立的两派,分别得到朝廷大臣的支持。卫将军(警卫部队将领)全琮等人支持鲁王孙霸,丞相陆逊等人支持太子孙和,双方为此情绪对立。吴大帝看到这样发展下去后果严重,便以让太子和鲁王专心学习为借口,禁绝宾客同他们往来。
全琮敌视太子孙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的妻子鲁班公主(又称全公主,吴大帝步夫人所生)与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积怨很深。鲁班公主曾极力阻止父皇立王夫人为皇后,且恐怕太子孙和即位后报复她,又多次在父皇面前毁谤太子,一直想把孙和从太子位上拉下来。
赤乌八年(245年),吴大帝患病,派太子孙和赴长沙(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桓王(孙权已故之兄孙策)庙祈祷。鲁班公主派人尾随盯梢。太子妃张氏之叔张休的家离桓王庙不远。张休听说太子孙和远道而来,邀请太子去他家作客。鲁班公主便以此诬告太子去张妃娘家密谋不轨。与此同时,鲁班公主又在父皇面前诬告王夫人见陛下病重面有喜色。吴大帝对鲁班公主的谗言信以为真,对王夫人痛加责难,致使王夫人含冤而死,太子孙和随之亦不再受到父皇宠爱。
鲁王孙霸的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人趁机亦在吴大帝面前诋毁太子孙和。吴大帝对太子更为恼火。陆逊对太子孙和无端受到诋毁而愤愤不平,多次上书吴大帝,极力主张稳定太子地位,措辞激烈而又恳切。吴大帝大为不快。太子太傅(太子的辅导老师)吾粲上书吴大帝,建议把鲁王孙霸调出京都去驻守夏口(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把杨竺等人亦调离京都。并多次向陆逊通报有关情况。鲁王孙霸和杨竺等人便一齐诬告吾粲与陆逊结党。于是,吴大帝下令将吾粲逮捕并处死,又多次派人去责问丞相陆逊,致使陆逊忧愤而死。陆逊的外甥太常卿(主管宗庙祭祀,礼乐教育)顾谭亦曾上书维护太子孙和。顾谭之弟顾承和张休都立有战功,受到全琮之子全端、全绪忌妒。吴大帝又听信谗言,下令将顾谭、顾承和张休流放交州(位于今越南河北省仙游县东),接着下令张休自尽。
吴大帝对于孙霸结党陷害太子孙和也很厌恶,转而宠爱潘夫人所生的儿子孙亮。鉴于孙和与孙霸不和引起朝臣分党立派,吴大帝转而产生废黜孙和太子位、改立孙亮为太子的念头,但迟迟没有拿定主意。
赤乌十三年(250年)秋天,吴大帝下令废黜孙和太子位,将孙和幽禁。骠骑将军(高级将领)朱据与尚书仆射(副丞相)屈晃率领文武百官用泥巴涂头,自行绑缚,连日跪在宫门前请求释放太子孙和。吴大帝对他们此举十分反感,拒不采纳。接着,无难督(吴帝侍卫将领)陈正、五营督(吴帝侍卫将领)陈象亦上书直言,请求赦免孙和。吴大帝看了他们的上书后勃然大怒,下令将陈正、陈象处死,并诛灭其三族。朱据、屈晃等人叩头流血,仍然进谏不止。吴大帝下令将朱、屈二人拉入宫殿,各打一百大板,将朱据贬为新都郡(治所位于今安徽省歙县东南)郡丞(行政副长官),将屈晃罢官,责令其还乡。未等朱据到达贬所,吴大帝又下令他自杀。
接着,吴大帝下令将孙和废为平民,迁居故鄣县(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下令鲁王孙霸自杀,将孙霸的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人处死。随后,吴大帝立孙亮为太子,立孙亮之母潘夫人为皇后。
太元元年(251年)夏天,吴大帝省悟到太子孙和系无罪被废。当年十一月,吴大帝患了中风,想把孙和召回京都。鲁班公主等人极力劝阻。吴大帝只好改封孙和为南阳王,让他住到长沙。
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吴大帝病逝,太子孙亮继位为帝。第二年冬天,丞相孙峻派人逼令孙和自杀。孙和临刑前同张妃诀别。张妃对孙和说:“作为人妇,应当随丈夫同甘苦共患难;你既然不能活了,我也不愿独自活下去。”说罢,张妃与孙和一同自尽。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吴易太子》
《三国志》卷五十《吴主权王夫人传》
卷五十九《孙和传》、《孙霸传》
【简评】
吴大帝孙权晚年猜忌多疑,立孙和为太子,又格外宠爱鲁王孙霸。两兄弟反目,朝廷大臣亦为之分为两派。吴大帝误信谗言,致使丞相陆逊含愤去世、太子孙和蒙冤被废。从此,吴国的政局开始动乱,很快便走向衰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