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中期的新潮

世纪年代中期的新潮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公共租界中区展开的办公大楼兴建潮流,显然是使人数大为扩张的律师往公共租界中区聚集的重要因素。
世纪年代中期的新潮_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 人文空间的新视野

五、中国律师跻身南京路: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新潮

1927年以后,随着公共租界、法租界会审公廨的主权陆续收回,外国律师丧失承办华人案件的权利,加上国民政府统治上海之初采取相对宽松的法学院校设立政策,1926—1932年间上海的中国律师人数从235人激增至1 006人,增长达4倍之多。(25)陈同根据1930年上海律师公会会员录所作的统计显示,当时中国律师事务所最多的3条马路,分别是公共租界中区的北京路(41人)与四川路(33人),以及公共租界西区的白克路(31人),至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则只有17位中国律师在此设立事务所,而一度备受中国律师青睐的静安寺路,则只有9位律师在此设立事务所。(26)

公共租界精华区的西拓,使跑马厅附近静安寺路的房租成本渐趋高昂,许多律师因此望之却步。1929年初,政坛失意的前司法总长张耀曾准备在上海开展崭新的律师生涯,他先是到法租界找房子:“走七八处,价相当者太小,稍可观则价奇昂,怏怏而归。”(27)隔天他便到白克路一带看房子,经过数日寻觅比较,他终于选定白克路、大通路交叉口的大通里,作为在沪事业的起点:

新居两楼两底,后附小楼两间,中式略参西式,既不华,亦不敞,月租八十七元。余取其可兼住宅与事务所两用,故居之,求合吾近来简俭之主张也。以较吾北平静长园清旷舒敞,直天渊矣。(28)

张耀曾在入住以后,很快就发现新居的交通不太方便:“在沪每日外出,深以无车为不便。沪居多用汽车,力苦未逮,乃置洋车代步。”(29)3个多月后,张耀曾决定和他的邻居沈钧儒、李肇甫等四人,共同在静安寺路兴和坊设立事务所。(30)由此可见,在1930年前后,即使是像张耀曾这样的律师,也已无力在交通便捷的公共租界中、西区交界地带设置事务所。

到了1934年,情形却已完全改观。1934年上海律师公会会员录显示,在1 057位会员中,有118人将事务所设在南京路上,远高于居次的北京路与爱多亚路(均为72人)。至于在1930年时分居二、三名的四川路与白克路,则已退居四、五名,分别只有59人与36人。(31)

南京路上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律师,但这些律师并未均匀的散布在南京路上。在118位将事务所设在南京路上的律师中,竟有83位将事务所设在大陆商场。大陆商场是甫于1932年落成的崭新建筑,位居南京路精华地段,由名建筑师庄俊设计,主楼楼高8层,两侧为6层,低楼层作为商场,高楼层是出租办公室,整座建筑共辟有251间办公室。(32)曾将律师事务所设在此处的金雄白回忆,他当初之所以作这样的决定,主要的考虑在于:

上海最重噱头,排场万不可少,我就先租定了上海最繁盛地区南京路上大陆商场一大室,予以装修间隔,一位堂弟燠民是与我同时毕业的,就来做了我的助手。另外有三位同学,因问世之初,业务尚无把握,不敢像我那样的先事铺张,也与我商借了部分房屋,人家还以为也是我的帮办,这样就似模似样的以大律师身份,出现于十里洋场中了。(33)

金雄白清楚地指出大陆商场受到律师青睐的主要原因:地段佳、门面足,而房租负担又不重。除了大陆商场以外,同样位于南京路上的中国兴业银行大楼、女子银行大楼、四明银行大楼等高层建筑的出租办公室,也都有律师入驻。在北京路、爱多亚路上,律师同样多聚居于办公大楼之内。由此可见,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公共租界中区展开的办公大楼兴建潮流,显然是使人数大为扩张的律师往公共租界中区聚集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