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伍子胥历尽沧桑

伍子胥历尽沧桑

时间:2023-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伍子胥历尽沧桑楚平王七年春天,楚国太子少傅费无忌诬告太子建串通太子太傅伍奢谋反。伍员拉弓自卫,摆脱兵士追捕,随即改名伍子胥出逃。之后,楚平王下令将伍奢、伍尚父子处死。伍子胥领着胜徒步逃跑,楚兵穷追不舍。伍子胥令人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毁其棺,暴其尸骨,亲手鞭打三百下,报杀父之仇,一吐心中怨气。伍子胥曾为夫差争立太子效力,夫差称王后欲将吴国部分土地划分给伍子胥。伍子胥没有这一奢望,当即辞谢。

伍子胥历尽沧桑

楚(春秋国名,都郢,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纪南城)平王七年(前522年)春天,楚国太子少傅(太子辅导老师,协助主管太子宫事务)费无忌(《左传》记作“费无极”)诬告太子建串通太子太傅(太子辅导老师,主管太子宫事务)伍奢谋反。楚平王信以为真,当即下令逮捕伍奢,并派人去处死镇守城父(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的太子建。太子建闻讯后逃到宋国(都商丘,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接着,费无忌向楚平王进谗言,请求平王把伍奢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召来,将其父子三人一齐杀掉,以免留下后患。于是,楚平王传令召见伍氏兄弟,许诺他们应召就释放其父,否则就将其父杀死。

流亡国外

接到楚平王召令后,伍尚打算应召前往以挽救父亲。伍员对其兄伍尚说:“平王召见我们兄弟,不是要释放我们的父亲,而是要将我们父子三人一起杀死,斩草除根。与其这样白白送死,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将来还可以为父亲报仇雪恨。”伍尚回答说:“我也知道,纵使我们应召前往,也难以保住父亲的性命,但国王既然传话,许诺我们应召就释放父亲,我们如果不去,岂不是对不起父亲,也让天下人耻笑吗?你就快点离开吧,要永远记住为父亲报仇!我去陪父亲同死。”

伍氏兄弟挥泪诀别。伍尚挺身就捕。伍员拉弓自卫,摆脱兵士追捕,随即改名伍子胥出逃。他听说太子建逃至宋国,便逃往宋国追随太子建。之后,楚平王下令将伍奢、伍尚父子处死。

当年六月,宋国右师(相当于副宰相,主管教育)华亥等人发动叛乱。伍子胥为了避祸,随同太子建从宋国逃到郑国(都郑,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受到郑国君臣以礼接待。不久,太子建出访晋国(都新田,位于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北),恰逢晋顷公准备出兵攻打郑国。晋顷公要太子建回到郑国后充当晋军内应,许诺晋军灭亡郑国后,将把原郑国的土地封给他,太子建点头答应。太子建回到郑国后,因为某件私事发怒,扬言要处死他的一个随从。这个随从向郑国官员告发太子建与晋顷公的阴谋。郑定公和宰相子产听说后非常恼火,当即派人将太子建杀死。

伍子胥害怕受牵被杀,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落荒而逃,向南投奔吴国(都吴,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逃到昭关(位于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北小岘山上)时,镇守昭关的楚国官兵要抓捕他们。伍子胥领着胜徒步逃跑,楚兵穷追不舍。他们逃到长江边,躲进一个渔翁的小船,渔翁将他们送到长江南岸。伍子胥感激渔翁救命之恩,解下身上的佩剑赠给渔翁。他对渔翁说:“我身上没有值钱的东西,只有这把剑能值一百金,就送给您老人家吧!”渔翁辞而不受,回答说:“楚国以五万石粮食和最高爵位,悬赏捉拿伍子胥。我同情你们父子蒙受冤屈,帮你躲过追兵,不是贪图你这把价值百金的宝剑!”伍子胥不敢停留,匆匆告别渔翁。这时,他连惊带累生了病。他身无分文,只好强撑病体,带着胜沿路乞讨,饱尝一番艰辛之后才辗转进入吴国。

鞭尸复仇

伍子胥在吴国落脚后,设法结识将军公子光,通过公子光见到吴王僚(公子光堂弟),得以侍奉在吴王僚和公子光身边。

吴王僚九年(前518年),楚国边邑钟离(位于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镇)和吴国边邑发生两女为养蚕争采桑叶一事。楚平王大为恼火,出兵攻打吴国。吴王僚派公子光领兵反击楚军,占领楚国钟离和居巢(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伍子胥认为乘胜可以一举攻破楚国,劝吴王僚派公子光继续向楚国进军,公子光则以伍子胥意在为自己父兄复私仇而加以推辞。伍子胥看出公子光不想在对外征战中建功,而怀有除掉吴王僚自立为王的用心,便迎合他的心意,为他推荐勇士专诸。然后,伍子胥和胜隐居乡下种田,观察吴国事态的发展变化。

吴王僚十一年(前516年)秋天,楚平王去世,太子轸(《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记作“珍”)继位,是为楚昭王。

第二年春天,吴王僚乘楚国守丧之机,派其同母弟掩余(《史记》卷三十一记作“盖余”)和烛庸率军袭击楚国潜地(位于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楚军切断吴军退路,掩余、烛庸部众被困在楚国六地(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不能撤返。四月,公子光乘国内兵力空虚之机,指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为吴王阖庐。掩余、烛庸听说公子光杀死国王,自立为王,随即率其部众投降楚国。楚国将舒地(位于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封给他们。

吴王阖庐即位后感念伍子胥的帮助,将他任命为行人(主管朝廷礼仪兼奉命出使),让他参与商量国家大事。

当年夏天,楚国杀死大臣伯州犁及其儿子郤宛。伯州犁的孙子伯嚭逃亡到吴国。吴王阖庐任命伯嚭为大夫(朝廷中等级别的官员)。

吴王阖庐三年(前512年),吴王率伍子胥、伯嚭领兵攻克舒地,将掩余、烛庸俘获。

吴王阖庐六年(前509年),楚昭王派兵攻打吴国。伍子胥奉命领兵迎击,在豫章(位于今安徽省寿县至合肥市一带)击败楚军,夺取楚国居巢。

吴王阖庐九年(前506年)冬天,吴王采纳伍子胥和将军孙武的计谋,联合唐国(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和蔡国(都新蔡,位于今河南省新蔡县),共同出兵攻打楚国,五战皆捷。吴国军队随即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仓皇出逃。伍子胥令人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毁其棺,暴其尸骨,亲手鞭打三百下,报杀父之仇,一吐心中怨气。

楚国大臣申包胥是伍子胥当年的老朋友,此时逃匿在山中。他听说伍子胥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复仇,派人对伍子胥说:“你报仇的举动,未免太过分了吧!原来,你是平王的臣子,称臣侍奉过大王。如今,他已死去多年,你仍不肯放过,挖出他的尸骨肆意侮辱。你这样做不是丧尽天良无以复加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请代我向申包胥表示歉意。当初我被逼到穷途末路的地步,所以今天要倒行逆施!”之后,申包胥去秦国求来援军,将吴军击退。

含冤被杀

吴王阖庐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庐率军攻打越国(都会稽,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因脚趾被毒箭射伤去世。临终前,他叮嘱太子夫差不要忘记越王勾践的杀父之仇。夫差回答说:“任何时候也不会忘记。”

伍子胥曾为夫差争立太子效力,夫差称王后欲将吴国部分土地划分给伍子胥。伍子胥没有这一奢望,当即辞谢。伯嚭为人奸诈,善于迎合上意,受到吴王夫差的信任,被任命为太宰(宰相)。

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吴军打败来犯的越军,将越王勾践部众包围在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用厚礼贿赂伯嚭求和,伯嚭为文种引见吴王。吴王想答应越国求和的请求,伍子胥进言说:“越王眼下屈居大王之下,是以屈求伸。大王现在如果不乘胜消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此时,吴王夫差已经淡忘勾践杀父之仇。他没有采纳伍子胥的意见,而听信伯嚭的话同越国讲和。

吴王夫差八年(前488年),齐国(都临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东)[1]发生内乱,吴王夫差准备率军进攻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勾践亲自耕种田地,吃饭不准上第二种荤菜。他悼念死难将士,慰劳贫苦百姓,笼络人心,其志不在小。勾践这个人不死,必定是吴国的后患。如今,眼看越国复兴变强,越国才是吴国最大的威胁。大王不首先灭亡邻近的敌国,而去远征齐国,恐怕不妥吧?”吴王仍然没有接受伍子胥的规劝,决定出兵攻齐。

吴王夫差十二年(前484年)春天,吴王准备乘齐军进攻鲁国(都曲阜,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之机,再次出兵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听说后,派人用重金贿赂伯嚭。伯嚭受贿后竟蓄意庇护勾践,鼓动吴王出兵攻打齐国。对于吴王忘记杀父之仇,听信伯嚭胡言,丢下越国不打而远攻齐国,伍子胥非常痛心。他再次向吴王进言说:“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如果听信太宰伯嚭的花言巧语,即使攻下齐国,亦如同得到一块全是石头的田地一样,没有多大用处。而今越国一天天强大起来,留下这个祸患不除,将会后悔莫及!”吴王夫差听不进伍子胥的意见,反而强令他出使齐国探听虚实。伍子胥临走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劝谏大王先灭亡越国,先不要攻打齐国,大王总是不听。眼看吴国灭亡的日子不会很远了,你继续留在吴国没有好处。”于是,伍子胥带着他的儿子一齐来到齐国。他把儿子托付给齐国执政大臣鲍牧,然后回吴国复命。

伯嚭对伍子胥老是盯着越国而反对远征齐国,总是同他唱反调心怀忌恨。伍子胥从齐国返回后,伯嚭在吴王面前谗告说:“伍子胥为人刚强暴烈,缺少恩德。当初,他反对攻打齐国。我军取胜后,他反而忌恨。这次,我暗中派人监视,他出使齐国,竟把儿子托付给鲍牧,里通外国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此人一向狡诈多疑且心狠手毒,留下他恐怕会酿成大祸。建议大王趁早考虑这件事。”吴王回答说:“你不说,我也早就怀疑他了。”于是,吴王随即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利剑,逼令他用这把剑自杀。

伍子胥接过吴王夫差所赐属镂利剑,不禁仰天长叹:“唉呀呀!奸臣伯嚭当权作乱,大王听信他的谗言居然要杀死我!想当初,我帮你父王称霸,冒死为你在父王面前争立太子。如今,你听信谄媚小人的话,竟派人来杀害我这个老臣!”伍子胥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转身对门客说:“我死后,你们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放在都城的东门上,让我亲眼看着越国军队打过来灭亡吴国!”说罢,伍子胥举剑自杀。

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十一月,越王勾践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充分准备,率军一举攻灭吴国。吴王夫差被俘,伯嚭被杀。

越王勾践感念夫差当年兵围会稽山时给他留下一条生路,没有将夫差处死。他派人对夫差说:“把你安置到甬东(位于今浙江省舟山群岛),去做一个百户人家的主人吧!”夫差对来人辞谢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君王了!”其语调无限悲伤。夫差决意自杀,了此一生。临死前,他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啊!”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昭公二十七年》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

【简评】

司马迁认为:“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注释】

[1]据《左传·鲁哀公七年》、《鲁哀公八年》记载,此记齐国似为鲁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