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四起四落
夏言是明(都北京,位于今北京市区)贵溪(位于今江西省贵溪市)人,为人机灵,善于写文章。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考中进士,受任行人(传达皇帝旨意的官员)、兵科给事中(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监察官员),以坦诚直言享有名声。
第一次起落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夏言针对前朝某些弊端,上书说:“皇上要将朝政大事交给群臣集体讨论,不宜只同身边几个宦官侍臣商量,就直接以圣旨发出。”明世宗赞赏并采纳夏言这一建议。
当年,明世宗要夏言同御史(最高监察机关官员)郑本公等人核查警卫部队冗员。夏言等人奏请裁减其冗员三千二百多人。
嘉靖元年(1522年),夏言奉命同御史樊继祖去地方清理庄田,把被王府高官侵占的民田如数划出来归还百姓。其间,夏言呈报的奏书秉公直言,为人传诵。
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意欲改革礼仪制度。夏言时任吏科都给事中(朝廷主管官吏任命的部门监察主官),建议天地分开祭祀,符合明世宗的心意。由此,夏言接连被提任为侍读学士(给皇帝讲学兼修史)、少詹事(辅导太子的副官)、掌翰林院事(主管皇帝学术顾问机构)。
大学士(宰相)张孚敬反对夏言天地分祭的意见,被明世宗否定。张孚敬由此对夏言产生忌恨。夏言说话声音宏亮,不用方言。他每次在朝廷讲课,明世宗都认真听讲。张孚敬看到明世宗想重用夏言,心中更为忌妒。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行人司正(负责传达皇帝旨意)薛侃上书请求从封地选一个亲王来京掌管香火,若皇上有事离京,由其留守京都代表皇上主持宗庙祭祀。奏稿写好后,薛侃交给太常卿(主管宗庙祭祀、礼乐制度)彭泽过目。当时,彭泽追随张孚敬排斥夏言。他知道世宗正盼望生个儿子,看了薛侃的奏书后一定会生气,便与张孚敬密谋,诬告薛侃的奏书系夏言指使。明世宗听说后果然大为恼火,下令将薛侃、夏言等人关进监狱。
不久,明世宗了解薛侃奏书一事夏言并未参与,察觉张孚敬居心不良,便下令罢免张孚敬大学士职务,同时将夏言释放出狱,提任他为礼部尚书(朝廷主管礼仪、教育的部门长官)。
第二次起落
经过薛侃奏书这场风波,明世宗对夏言更为信任,常常写诗赐给他。夏言亦每每迎合唱和,并将诗句刻在玉石上进献给世宗。明世宗称赞夏言“学博才优”,赐给他银章、绣蟒飞鱼麒麟服和玉带等物品。
嘉靖十五年(1536年),皇长子朱载基出生(其诞生后两个月夭折),明世宗加任夏言为太子太傅(太子辅导老师,主管太子所居东宫事务)。接着,明世宗提任夏言为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让他担任首辅(首席宰相)。
夏言受到明世宗信任,引起许多高官的忌妒,他们纷纷与夏言争斗。继张孚敬之后,詹事(辅导太子的主官)霍韬、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郎中(朝廷部门内设机构长官)张元孝、李遂等人都因与夏言意见不合而受到明世宗贬斥。
礼部尚书严嵩与夏言是江西老乡。夏言担任宰相后,向明世宗推荐严嵩,将他由南京(明故都,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礼部尚书(虚职)调入朝廷接任礼部尚书,并经常与之交往。严嵩比夏言大两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比夏言早十多年,又曾称病离职在钤山(位于今江西省分宜县袁江南岸)读了十年书,以文章闻名于天下。严嵩为人奸诈,善于媚上取宠。他对夏言的引荐并不领情,只是表面上恭维他,内心却对夏言十分忌妒。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五月,夏言与严嵩随同明世宗去承天(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拜谒兴献王朱祐杬(明世宗之父)的显陵。严嵩两次建议让大臣为明世宗祝寿,夏言坚持等回京后再说。明世宗当时虽然也说此事暂不举行,但心里却对夏言感到不满。严嵩探知明世宗的心意后,再次请求让群臣为皇上祝寿。明世宗回答说:“礼乐之事,天子当然可以决定。”他当即下令众臣为他祝寿,由此开始疏远夏言。
之后,明世宗巡视大峪山(其地不详)。住歇后,夏言没有及时去世宗居处问候。明世宗大为不快,指斥夏言“怠慢不恭”,要他将过去所赐的银章和亲笔手书退还。夏言哀求请罪,明世宗仍然没有息怒,又下令夏言以尚书大学士的名义退休。过了几天,明世宗的气消了,转而将银章和手书赐还夏言,并令他官复原职。
第三次起落
夏言复职后,明世宗要他像当初一样信守忠义,秉公办事,以免众人埋怨。夏言知道明世宗所说的众人埋怨,指的是武定侯督团营(驻京部队将领)郭勋对他多有指责。郭勋对夏言受到世宗信任一直很忌妒,经常在明世宗面前讲夏言的坏话。对此,夏言心里有数。他向明世宗拜谢后说:“我自身要求不比别人差,坚持志向不随波逐流,所以遭到别人忌妒。”明世宗对夏言的回答很不满意。此后,夏言与郭勋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一次,明世宗在慈庆、慈宁两宫举行宴会,郭勋提议让太子朱载壑迁居其中一宫,夏言认为不能这样做,符合明世宗心意。
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昭圣太后(明孝宗皇后张氏)去世。夏言在治丧奏书中出现错字,受到明世宗批评。夏言十分不快,以病请求退休,明世宗随即批准他退休。不久,受到夏言亲信的给事中(侍从皇帝、负责收纳奏章、协理监察事务)高时弹劾郭勋“贪纵不法十数事”,郭勋被捕入狱。十月,明世宗让夏言官复原职,但已不像开始那样对他信任。
一天,明世宗召见夏言,突然问他太子应居住哪里。夏言忘记过去说过的话,回答和郭勋当时说的一样。为此,明世宗很不高兴。他怀疑郭勋受弹劾,是夏言指使人干的。此后,夏言又因两件礼仪上的小事引起明世宗不快。于是,明世宗又想罢免夏言宰相职务。严嵩看出明世宗这一意向,暗中对夏言进行诋毁。
夏言对严嵩似乎毫无察防,他担心再次被罢官,竟然邀请严嵩,同他商议对策。他没有想到,严嵩已经暗下去太师(名誉宰相)陶仲文(以鼓吹长生术受到明世宗宠信)家里拜访,策划如何把他挤走,由他担任宰相。不久,夏言听说这件事,对严嵩十分恼火,指使言官弹劾严嵩。夏、严二人从此结下怨恨,势不两立。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严嵩在一次宴会上见到明世宗时痛哭流涕,控诉夏言欺辱他。明世宗听了严嵩陈述后,积压在心中的怒火突然爆发,称夏言“欺谤君上,致神鬼怒”。夏言闻讯极为恐惧,主动向明世宗请罪,请求以老病退休。当年七月,明世宗下令将夏言免职闲居,让严嵩代替夏言为宰相。
第四次起落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世宗察觉严嵩贪婪放纵,将夏言召回朝廷,官复原职,让他与严嵩同任宰相辅政。夏言复相后,答复问题,处理事情,从不征求严嵩的意见。严嵩忍气吞声不敢说不。夏言对于严嵩所用的亲信一概排斥,严嵩也不敢劝阻,只是记恨在心里。锦衣都督(主管侍卫、缉捕、刑狱的将领)陆炳曾因违反盐法受到夏言追究,对夏言怀恨在心。严嵩便和陆炳勾结在一起,伺机陷害夏言。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陕西(即陕西三边,治所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总督(军政长官)曾铣上书请求收复河套(位于今阴山以北内蒙古和贺兰山以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当时为明北方邻国鞑靼占领)。夏言想建立永世功绩,赞同曾铣的意见。曾铣是夏言后妻之父苏纲的好朋友。夏言就曾铣建言收复河套一事,称群臣都没有他忠诚。明世宗令夏言草拟诏令对曾铣进行表彰。曾铣受到表彰鼓励后更加锐意收复河套。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明世宗听信严嵩和陆炳的谗言,突然改变态度,对收复河套的建议严加斥责。严嵩乘势公开声称河套不可恢复,并对夏言进行攻击。夏言指责严嵩开始时对收复河套并未提出异议。明世宗怒不可遏,指斥夏言“强君胁众”,随即再次下令罢免夏言宰相职务,让他以尚书的名义退休还乡。
这时,宫中有人散布流言蜚语,说夏言被免职离京时有怨气,诽谤他人。严嵩派人私下串通因罪入狱的原宁夏总兵官仇鸾,代仇鸾草拟奏书,诬告夏言曾收受曾铣的贿赂,并将苏纲牵连进来。据此,明世宗下令将曾铣、苏纲逮捕入狱。接着,明世宗以“交结近侍”的罪名,下令将曾铣斩首、苏纲戍边,并派遣兵士追捕已经离京返乡的夏言。
夏言行抵通州(位于今北京市通州区),听说曾铣被杀,不禁大惊失色,歪倒在车下,哀伤地说:“唉,我恐怕也是死定了!”他连忙上书申冤,指出:“仇鸾被关在狱中,怎么知道朝廷在查办曾铣?严嵩是个奸臣,众臣受其箝制,朝廷内外只知道严嵩,不知道有陛下。我的生死掌握在严嵩手里,请求皇上发慈悲赐我保全。”明世宗对夏言的话再也听不进去,下令将夏言投入监狱。
当年十月,明世宗下令将夏言押往闹市斩首示众。
《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夏言传》
卷三百八《严嵩传》
《明通鉴》卷五十五明世宗嘉靖十年
卷五十八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简评】
夏言为官总体上说是公正的。由于明世宗心胸狭隘,是非不分,夏言屡受贬斥,最后竟被奸臣严嵩害死。正直之士往往斗不过奸邪之徒,这是历史留给世人的一大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