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建立元朝
公元1259年,蒙哥汗死后,“黄金家族”内部开始汗位之争,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在阿蓝答儿、阿速台等的共同支持下自立为汗。正在围攻南宋鄂州的忽必烈,得知消息后当即班师回朝。1260年三月,忽必烈由东道主五塔察儿、西路诸王合丹等集体拥护,即位大汗,建元“中统”,忽必烈就是历史上的元世祖,蒙古尊称“薛禅汗”。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对抗战争持续了四年。公元1260年七月,忽必烈亲自率军赴和林征讨阿里不哥。双方激战,阿里不哥战败,逃至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忽必烈战胜回朝,留下宗王移相哥率一支军队在和林等待阿里不哥。1261年,阿里不哥率军袭击移相哥军队。十一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军队激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阿里不哥再次兵败,向北撤退。忽必烈率兵穷追不舍,直至和林随后还师。而后忽必烈断了对漠北的物资,阿里不哥没了物资作为支撑,陷入困境,只好以自己的封地谦谦州和阿尔泰山为根据地向外扩张。他通过战争控制了一部分封地,这些封地原属于察合台和窝阔台后裔。而当阿鲁忽继察合台汗位后,与阿里不哥的指挥相左,倒戈相向。阿里不哥便率兵反击阿鲁忽,同时占领进驻了阿力麻里城。阿鲁忽只得西走撒马尔罕。阿里不哥进驻阿力麻里后为防后患,杀了很多阿鲁忽的部下,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264年春,阿力麻里遭遇饥荒,人民为了生计开始反抗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的许多部众不堪压力,纷纷逃向阿尔泰地区的札不罕河(今札布汗河)上游,商讨着准备归降忽必烈。此时,原先西逃的阿鲁忽重新回来,收集残余部众,前来攻打。阿里不哥处在一个众叛亲离、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中。走投无路下,阿里不哥也只能向忽必烈投降。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战乱,山东省大都督李璮曾于1262年偷偷与南宋交好,并攻占了济南,同时妄图策反华北各地诸侯。忽必烈亲讨李璮,率大军围攻济南,于七月克济南,杀李璮。
◆忽必烈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昭告天下,定国号为“大元”。1272年,将都城中都改名为“大都”。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设中书省总政务,用以典领百官;设枢密院专掌兵权;设御史台专门纠察百官善恶行为。中书省下设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设置翰林兼国史院,专修国史,制造文字;另外还设置了太史院、通政院等多个部门分掌不同领域。官制上沿用了蒙古原有的一些,在各路、府、州、县都设置了达鲁花赤。军事制度也被进一步完善,除设置万户、千户、百户制外,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其中万户与千户按兵员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百户按兵员多少分为上、下两等;又把侍卫分为左、中、右、前、后五卫。在万户、千户、百户中又分别设总管、总把、弹压执掌,其权力又总隶于枢密院。这样,就把所有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加固了中央集权。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广开言路,听取采纳了许多汉人的建议。他改国号为大元,就意味着决定将蒙古政权逐步向中原地区固有统治方式的封建政权过渡。又从中都迁都大都,证明他已完全将中原地区作为立国基础。元朝正式接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发展的接力棒,继续发展延续下去。
知识链接
庚申年(1260年)农历四月,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全文。文中忽必烈自称为“朕”,称其兄元宪宗蒙哥为“先皇”。诏书节选自元英宗时期元朝官修政书——《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此元刊本的影印本。中统元年(1260年)五月,忽必烈发布《中统建元诏》,建年号“中统”,诏书位于《皇帝登宝位诏》全文之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