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战
襄阳大战作为元朝灭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可谓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之战。此次战役以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为始,中间经过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等几次战役,终因孤城无援,精疲力竭,吕文焕于咸淳九年(1273年)降元,襄阳失守,期间历时近六年。
南宋襄樊位于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以汉水为界,南北相望,互为依存,其地理位置“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加上地势险要,自古以来被视为军事要地,为兵家必争之所。它同时也是南宋抗蒙的边陲重镇。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在襄樊发生过的战役竟达两百多次,襄樊战略位置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南宋王朝以长江为界与北方各国对峙而立,因此把襄樊,尤其是襄阳城视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由此,南宋在此开府筑城、储粮屯军,多年的精心经营,旨在将其建成一个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
在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后,对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凭借统一内部、稳定后方、奖励农耕、采用汉法等政策,使国力日益强盛。咸淳三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献计“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指出南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忽必烈深觉有理,当即采纳了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并据此转换军事思路,制定了取蜀入江,席卷江东,为夺取襄樊,浮汉入江、直趋临安(今杭州)的新作战方略。此举标志着宋元战争自此进入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襄樊之战决定了南宋的存亡,而作为南宋最后一次襄樊战役的主力——吕氏军事集团的部队,虽然浴血奋战的功绩赫然留在了历史长河不容抹杀,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指挥频频失误,以及南宋王朝的腐败自毁长城,最终还是导致这一关键战役未能成功。并且随着此次战役的失败,襄阳这一军事重镇陷落,南宋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灭亡的道路。
襄樊之战发生于13世纪宋末元初,当时忽必烈带领的军队已经以不敌之势横扫欧亚大陆,唯独对孤军作战的襄阳城久攻不下,足足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得以攻克。忽必烈攻克襄阳后,迅速灭亡了南宋,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元朝。
知识链接
蒙古人攻打襄阳之前,试图从长江上游由四川顺江而下一举灭宋,结果在合川钓鱼城战败,并使蒙哥大汗战亡于此。从此蒙古转变了灭南宋的战略方向,意识到拿下襄阳才能打倒南宋,因此举全国之兵力攻打襄阳。然而横扫欧亚大陆的忽必烈军队对孤军作战的襄阳城却久攻不下,前后耗时十几年才得以攻克。进而灭宋,终于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元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