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在天文学方面,回族天文学家在元朝时,将西域和阿拉伯天文学带到了中国,为元朝中国天文历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1267年,以卓越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代表的中国天文学家在北京建立了观象台。他们对从西域带回的大量的书籍和阿拉伯天文仪器加以探究,不断地吸取阿拉伯天文仪器精华,创造了许多新颖的中国天文仪器。他们制造了浑天议、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和观象仪等七种天文仪器,用来观测天象,观测昼夜时刻,确定季节。
他创造的这些仪器很多都是设计新奇精良、观测精密准确、规模宏大的,其科学研究的程度和仪器的技术在当时都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扎马鲁丁制造的地球仪,填补了我国天文学方面的空白,使我国第一次有了自己制造的地球仪,为中国人否定“天贺地方”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环球思想观念起到了启蒙作用,提供了坚固的科学依据。
1271年,元朝政府在内蒙古正蓝旗正式建立了司天台,任命扎马鲁丁为台长(提点)。他主要通过运用科学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借此编制伊斯兰教历。扎马鲁丁及其回族天文学家通过自己的一番科学探究,不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研究天文学的中心,而且他们在天文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扎马鲁丁的不懈努力,受到了众多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赞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扎马鲁丁制造的地球仪由衷地评价说:“除公元前2世纪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仪(已失传)外,没有比马迁·贝海姆1492年的记录更早的了。但是,扎马鲁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比马迁·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二百二十五年!”
中国著名气象科学家竺可桢明确指出:“我们的天文学和历法,元朝的时候就从西域各国吸收了不少经验。”而这些经验的吸收,正是在扎马鲁丁这样的天文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才完成的。
元仁宗皇庆二年,阿拉伯太阴历,即伊斯兰教历,在中国穆斯林中传播通用。穆斯林在历法方面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国历法的发展。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有很多就参照了伊斯兰教历,并参考了由穆斯林引入中国的《积尺诸家历》四十八部、《速瓦里可乞必星纂》四部、《海牙剔穷历法段数》七部等诸多的天文历法资料。所以,后人曾评价说:“郭守敬所凭的实测,大部分是回族的遗产,实集中回历之大成。”正是由于吸收了回族天文学家引进和创造的历法成果,《授时历》能够实用三百六十多年,当然这与回族天文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知识链接
元朝的司天监通常有精通数学和天文的回族人掌握并管制观测天象。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明朝政府正式设置司天监,在元朝完善的天文研究基础上,将上都司天台的工作归为司天监管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