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宫廷政变此起彼伏

宫廷政变此起彼伏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宫廷政变此起彼伏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的继承一直是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这样,皇位的继承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使宫廷政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而在元朝,则打破了这种规律,致使皇权传位继承无序,导致宫廷政变屡次发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宫廷政变最多的朝代。从这以后,元朝历史上皇权交替愈演愈烈的皇位争权之战和不断的政变拉开了帷幕。政变成功,九月四日,晋王在漠北龙居河即位,这就是泰定帝。

宫廷政变此起彼伏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的继承一直是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各朝各代最高统治者的共同心愿就是怎样把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宝座顺利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并且让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为此,中国历史上普遍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指的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如果皇后无子,可以从其他嫔妃所生的儿子中挑选年龄大的立为太子。这样,皇位的继承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使宫廷政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而在元朝,则打破了这种规律,致使皇权传位继承无序,导致宫廷政变屡次发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宫廷政变最多的朝代。

元朝的皇位继承制采用的是亲中选贤的大汗推举制和幼子守灶的财产继承制。亲中选贤的大汗推举制是:大汗死后,继位者必须经过宗亲、贵戚和勋臣参加的忽里台推举,大汗与勋臣各自宣誓后,才算正式即位,合法地行使汗权。幼子守灶的财产继承制是:大汗死后,大汗的幼子继承大汗统治的中心区域和主要军队。在汗位空缺时期,可以以大斡耳朵继承人身份监国(也可由先可汗大妃监国),同时负责筹备召开选举大汗的忽里台事宜。这种制度虽然能够举贤而上,但弊端是:监国者掌握实权后可能不还政,容易造成争权的战争、动乱和谋杀。

元帝国初期,元太宗去世后,第一次政变就开始了,因为长子贵由还没有从远征中回来,窝阔台的汗妃乃马真氏便趁机擅自夺取了政权。她用各种手段拉帮结派,把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在蒙古贵族和各位大臣的强烈要求下,五年后,乃马真氏才被迫召开忽里台选汗大会,把政权还给大汗贵由。从这以后,元朝历史上皇权交替愈演愈烈的皇位争权之战和不断的政变拉开了帷幕。

在元帝国的十二位大汗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是由政变或战争上台或下台的。最典型的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上台和元英宗硕德八剌的下台,下面我们就分别给大家介绍:

元宪宗蒙哥汗去世后,出现了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和以阿里不哥为代表的争夺皇位的两派势力。阿里不哥在和林举行忽里台选汗大会并登汗位;而忽必烈则在开平召开忽里台选汗大会,即位后,他马上派出一个百人使团到和林向阿里不哥“告即位”。阿里不哥当然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并把百人使团扣押了,随后派两支军队南下攻打忽必烈。忽必烈御驾亲征,双方激战在和林郊外。阿里不哥战败,陷于绝境中的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这场战争后,忽必烈的汗位得以稳固。

元英宗硕德八剌不能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顺利继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改革弊政,积极革新。因为他的革新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祸起萧墙,命丧南坡。至治三年六月,元英宗在上都避暑,保守派势力的代表斡罗思鼓动忽必烈皇太子真金的长支长孙晋王也孙铁木耳发动政变。晋王也早有政变之心,他随即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扣押斡罗思,派使者到上都向宫廷“告变”,却又在途中故意耽搁。其如意算盘是一旦政变失败,他就立即把斡罗思交给英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这年八月五日,英宗离开上都向大都出发。由于天气炎热,加上保守派头子御史大夫铁失等人与发动政变者串通而故意拖延,傍晚时大队人马只好在距离上都三十里的南坡店扎营。夜间,铁失组织十六人手持凶器,闯入英宗大帐将其杀害。当时英宗年仅二十一岁,在位仅三年。政变成功,九月四日,晋王在漠北龙居河即位,这就是泰定帝。

知识链接

元英宗虽施政仅仅两年,所作所为却大可称道。首先,他制定颁行了《大元通制》这部元朝新法,成为元朝最重要的法典,填补了忽必烈朝代《圣元新格》的许多法律空白;其次,罢汰冗官,精简机构,节省了不少行政费用;第三,推行“助役法”,减轻了忽必烈以来汉族民众长期以来负担的沉重徭役;第四,也是最有特点的,就是准备“以儒治国”,大用汉儒,把不少汉族官员选进省、台及六部内任职,并下诏在全国范围内“举善荐贤”。可以说,元英宗是元朝第一个熟谙汉语和儒家文化的大有为的帝王,倘使他能活上十年、二十年,元朝的日后走向肯定与先前的北魏孝文帝和此后的康熙帝时期不相上下。如果这样的话,元朝的祚命也不会仅仅九十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