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学当中,有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以研究乡村治理为例,以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则叫做中观研究,以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则叫做微观研究。结合澳门地区的社会工作开展境况,以禁毒为例,我们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看,即澳门政府、澳门的教育人士(各大中专院校、机构等)、吸毒人员和各个学生等。如果是“中观”,无疑澳门的教育人士则属于其中。或者说,他们是一个中介,起到传播政府的意志和防治澳门地区的学生等群体的吸毒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本身就起到了“意志传达”的作用,特别是需要教育人士的作为,方可以把国家的意志或政府的意志传递到每一个听众的“耳朵之中”,“眼睛里”等。另外一方面,“防患于未然”,教育本身与法律一样,可以起到“防治”的功效,当受众意识到吸、贩毒等,将会有所“反思”、“警醒”和“不沾染”等。故而,澳门政府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之后,通过制作电影,再靠教育人士的传播,来达到防治吸毒的目的。
就教育而言,如何起到更大的效果呢?仅仅是开设课堂吗?不然。拿澳门的高校而言,大家对于课堂的兴趣并不浓厚,且这个地方的原子化、个体的独立性比较高,故而如以开设课堂,讲座等形式,恐怕难以吸引大众,这就需要在传递效果的层面来想办法。澳门社会工作局是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的呢?作为“桥梁”性质的教育人士,又是如何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一难题呢?
其一,利用生动性来吸引受众。据悉“澳门社会工作局预防药物滥用处与教育暨青年局合作,于2016年1月14日及2月18日假中葡职业技术学校一楼礼堂,举行了禁毒电影《真相》欣赏暨座谈会,约有120名教职人员及学生家长出席。”从这个报道可以发现,生动性主要体现在电影的形式,通过看电影,让学生家长(社会化的初级场所就是家庭)能够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从而管制他们的子女,以免沾染毒品。而电影这样的传播形式,与书籍等,又不同的是,可以流动的画面和让人警醒的印象,给观众深刻的认知。
其二,长期坚持的开展下去。据悉,“澳门社会工作局2015年6月制作了禁毒影片《真相》,之后陆续举办了10场的电影会,有超过800名家长以及驻校学生辅导人员等出席。”从这个受众面来看,主要得益于澳门政府、澳门社会工作局的努力,支持和独具匠心的制作这样的一个让人反思的电影,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吸毒的危害。
其三,《真相》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据澳门社工局官方网站和澳门禁毒网,“禁毒教育影片《真相》,故事取材自多个青少年吸毒的真实个案。剧情讲述四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人,因为个人、学业、家庭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成因,在好奇和朋辈的引诱下接触了毒品,反映出本澳的青少年滥药的真实情况。”同时,澳门社工局还说,“社会工作局未来会继续举办更多《真相》影片欣赏专场,欢迎学校、机构或社团人士致电XXX向预防药物滥用处人员查询。”由此可以发现,他们依然还在为能够传播到更大范围而努力。而《真相》融入了一些真实的个案以后,更加逼真地讲述吸毒的危害,起到防治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真相》作为电影,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吸毒的危害,防患于未然,是社会工作局和澳门社工的一个心愿。而吸毒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命受损,还有家庭的破裂,甚至可能引发犯罪等,正是看到了这些,故而社会工作者们,通过教育这个途径,将这样的中介更好的利用起来,去传播生动的画面,以真实的个案来讲述和反思,起到警醒的效果。
其实,大陆也有类似的活动,比如在我印象当中,以前学校来开展过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但是,与电影比较而言,又缺少一些生动性,而且时效性是有限的,比如说,讲完了,就不可能再拿来观看,也不可能再去听一次“现身说法”。所以,就澳门社工所开展的这种放映电影(可以反复地观看),从教育层面来切入以防治吸毒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
(原载《社工观察》,2016年5月6日)
作者系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澳门社会学会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