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视野中分析、研究和借鉴日本智库建设,对我国智库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的智库建设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在日本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决策者出于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需要,十分重视智库的功能和作用,始终将智库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并将其视为提升日本企业“软实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该深化对智库在科学、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作用的认识,重视其在我国新兴知识产业开发中的重要功能,通过政策导向促进智库产业的发展,使智库与我国改革建设紧密关联,发挥其综合研究机构的最大潜力。我国智库应具有国际一流高端水平,其政策应着眼于实现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和外交强国的百年之梦,应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战略和正确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现代思想库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存在、一种科学共同体,它是为社会不同决策层及其决策者服务的。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尽管智库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客观性,但这些通常都是相对的,或者说形式上很难不受各种利益集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支配和控制,这是因为它需要社会上不同利益集团作为经济后盾,而这些利益集团的资助并非完全是出于社会的公益性无偿资助,而是通过智库的贡献影响政府的决策和公众舆论,以维护其根本利益的。故此,我国也应顾及这些规律和特点,否则智库将不成为智库。
智库的发展都与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分不开,并且通过自身体系的结构和服务领域的功能变化,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如日本为了适应“科技立国”的需要,80年代后期专门成立了官方的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经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在日本形成了“官”“产”“学”智库并举,大、中、小智库共存,以产业思想为重点的格局,并形成了现代智库向多元化、综合化和多极化发展的态势,这种调整与优化是通过日本官方和半官半民的形式来进行的。我国应依客观条件把握智库的自身发展规律,应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前提,提倡智库形式上的多样化。根据我国国情,设立高层次智库的同时,重点发展中、小型智库。不同层次的智库应该有不同的研究重点,特别要注重“地方问题”的调研,形成中国特色品牌。
现代日本智库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注意对美国智库建设的借鉴、改造和创新。通过国际交流,尤其是学者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获得了大量信息,汲取了各国发展智库的建设教训,使其成为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将现代智库体系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且按照科学规范和国际惯例运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但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这一思想应该应用到我国的改革开放中,以加速建构和完善我国的智库体系。我国应建立智库管理协调机构,并加强对各层次智库的管理与协调。除了进行一些综合性更强的调研外,主要的是拟定适当的研究项目,委托其他智库进行调研,或者协同研究。以此沟通各层次智库之间的全方位联系,使我国智库系统发挥其有机整体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还应该在我国各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区域开发中,特别注意智库的发展,并以此作为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智库不仅使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且使国家能够积极应对与日俱增的全球性事务。内政外交、全球事务的相互交织,使互利合作日益广泛地展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无不包含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而智库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格局中发挥着其新的“合纵”“连横”功能,已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最具竞争性的“思想产业”。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对我国智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并须将之提升至国家软实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再次强调:到2020年,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总之,智库是助推该国家与其民族发展的“智囊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大道行思的智慧谋略,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
[1]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战前后的冲绳问题及中日美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BGJ019)及2014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中日琉球归属交涉研究(1854—1894)”(项目编号:TJZHQ1402)的相关成果。
[2] 作者简介:刘少东,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日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