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百年战争成就了一个法国女子的大名。其实,在这段时间,还有一个女人在影响着历史,这个女人就是法国的王后,疯子查理的老婆,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王后。
刚嫁入法国时,伊莎贝拉还不太干预国事,查理六世疯掉,王后成为大执政,还有一个执政会议给她帮忙,她忙的事就多了。关于国事,她没什么天赋,就是会花钱,生活骄奢淫逸。这样的女人掌权,少不得是要盘剥百姓的。
伊莎贝拉生了一打孩子,4个大儿子早夭,所以她最不喜欢的五儿子查理成为太子。这母子俩关系不好,查理经常批评母后私生活放纵不检点。
奥尔良派执掌巴黎时,太子跟奥尔良派一起,将伊莎贝拉放逐,还要求她进修道院反省,她恨死了这个儿子。后来勃艮第掌权,王后被放回来,就是在她的“帮助”下,法王签下了《特鲁瓦条约》。
这个条约对伊莎贝拉来说基本无害,因为亨利五世迎娶她的女儿凯瑟琳,她虽然不是王后,以后还是法王的丈母娘;而她最恨的儿子查理,就此丧失了继位权。这个妈做事比较绝,不是查理经常说母后不守妇道吗,伊莎贝拉就说,查理根本不是查理六世的亲儿子,根本无权继位。
被“罢黜”的太子查理跟奥尔良残存的武装藏身在法国中部城市布尔日,一天天数着日子,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相继驾崩。根据条约,亨利五世和凯瑟琳公主生的儿子成为英法两国国王。这位被委以大任的亨利六世,当时还不满周岁。
勃艮第派和英国人控制巴黎,查理和奥尔良派把持着布尔日。疯子查理一死,布尔日就宣布太子爷是正牌查理七世。一个巴黎法国,一个布尔日法国,南北分裂,一场恶战眼看又要爆发。
独裁下的民众容易蠢蠢欲动,如果有两个政府可以选,民众也容易蠢蠢欲动。北方控制在英国和勃艮第派手里,英国人对法国的老百姓不会太仁爱,老百姓一受气,就有人向布尔日的查理七世求救。英国在巴黎的摄政王知道,如果不铲除布尔日这股势力,法国人是不会接受亨利六世成为新法王的。于是,英军联合勃艮第的军队,包围了查理七世所在的奥尔良城。
法国南部将查理七世视为挽救法国的救星,北方有些觉悟的贵族也希望查理七世振奋精神领导一场像样的反英斗争,可查理七世自己没底。之前对英作战的屡战屡败,加之现在经济窘迫,无力组织人马装备,藏身在希农行宫的查理七世实在是有点过一天算一天的意思。他想,如果上帝保佑法国,就降下奇迹吧。
奇迹当然是贞德,一个出生在洛林和香槟边界地区的小姑娘,家里有点田产,父亲是个村干部。贞德他们村,虽然处于勃艮第派的势力范围,但一直效忠法国王室,英国人和勃艮第派经常到贞德的家乡劫掠,从小贞德就知道英国人和勃艮第那帮卖国贼是两个大坏蛋。
12岁那年,贞德在村后一棵大树下遇见了上帝派来的大天使。大天使说,上帝让她带兵解救法国的危亡,并带太子去兰斯加冕为法王(她自己说的)。
从此后,这个村里的姑娘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她就到处找人托关系,希望能面见太子,并带兵打仗。3年后,一场奇异的战役给了贞德机会。
奥尔良被围期间,法军一直比较被动,不太进取,难得的主动出击只有一次。那是1429年,英军赶着300辆大车,载着武器补给奥尔良,车上最多的是大量的鲱鱼。大家都知道,英国人没吃过啥好东西,古往今来,他们就是吃鱼和薯条。
补给车队容易遭人袭击,法国人心想,英国佬就是长弓手厉害嘛,几个送鱼的,不打白不打,打完还能吃一顿全鱼宴。于是,法国非常罕见地发动了主动进攻。还是挺重视的,为了这支小补给部队,法国派了三四千人,大约是英国送鱼部队的三四倍!
这就是所谓的“鲱鱼战役”。英法打了几十年,法国人每次都能以多输少。没想到,这次对后勤部队也没意外,惨败而且死伤甚重。
鲱鱼战役一开打,就有人预言了法国的失败,这个预言就来自贞德。贞德天天找当地驻军的军官,要求见王储,一直被人当疯子,没人愿意搭理她。她第一次显示“神迹”,就是预言了鲱鱼战役的惨败。后来战败的消息传来,让不少人觉得这个村姑也许真有点神通。终于,军官答应带她去见王储。
贞德被王储接受的过程,传说甚多,比如查理七世穿着侍卫的衣服躲在人群里,贞德一进门,就准确地走到王储面前,跪下并抱住王储的腿;王储跟贞德私聊了一阵,出来后,说是贞德说出了很多只有查理七世和上帝才知道的秘密等。
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小姑娘要带兵打仗,谁知道是不是间谍或者特务啊。安全为重,查理七世要求对贞德的身份“大起底”,查了祖宗八辈,没有特务卖国贼或者里通外国的记录。行,给你一帮人,打去吧。
让一个17岁的小姑娘带兵去解奥尔良之围,充分说明,此时的查理七世已经活得非常绝望了。他这个做法,有个中国的俗语形容得最准确:死马当活马医!
1429年4月,贞德进入战场,跟她协同的法军指挥官制定了战术。因为屡败屡战,法军认为,先想办法给奥尔良城内送点儿补给,让城内先顶住,救援的法军慢慢寻找进攻英国人的机会。
贞德是个爆脾气,说这个作战计划简直就是缩头乌龟,十分没种,既然来了,等什么啊,扑上去直接动手!
随后,贞德举起法军的大旗,带着她的小股部队,冲锋在最前面,一次次地对英国军队发起正面攻击。贞德不是花木兰啊,她虽然造型中性,可没女扮男装,英法两边都知道那个打架不要命有点疯狂的小个子是个17岁的小村姑。这个画面对法军是极大的鼓舞,对英军是非常威慑。尤其是因为肩部中箭被抬下去后,她一把拔出箭来又回到了战场,异常彪悍。
不到一个月,围困奥尔良的英军开始撤退,贞德神奇地解了奥尔良之围,将法国从被英国人生吞的边缘拉了回来。
奥尔良安全了,王储有了反攻北方的基地,所有人都认为,这时的法军应该直取巴黎,恢复政府。只有贞德力主放弃巴黎,先进入兰斯,让王储先加冕为法王。兰斯是敌军的地盘,攻击兰斯的距离几乎是巴黎的两倍,攻打兰斯要比巴黎艰难得多。因为奥尔良的胜利,让贞德这次说话管用,王储接受了贞德的建议,北上直取兰斯。
1429年7月17日,兰斯被攻克,王储涂油加冕成为查理七世。鉴于英国那个小婴儿还没有过来加冕,所以在道理上,查理七世就应该是江湖上唯一正牌的法国国王。
第二年,战争形势对法国越来越有利,可惜在一场小型战役中,贞德被勃艮第派俘虏。勃艮第派对同胞还是不错的,他们优先对查理七世报价,看看法王能不能花笔钱把他的大恩人赎回去。没想到,查理七世对这件事保持了理性的克制。那就是,既不出钱也不出力,装作不知道有贞德这么一个人存在。
贞德的结局参看《老大的英帝国》吧。因为她被关进了英国的监狱,被英国人审判,所以她的故事就属于英国历史的范畴了。
英法战争法国彻底胜利后,贞德的母亲多次上访,终于说服教皇重审贞德案,为这个不幸的女子平反,不仅平反,后来还被追封为“圣女”。
贞德死后,法国的抗英大业更加蓬勃旺盛了。敏感到法军和英军的时运发生转移,英国国内的局势也比较动荡,识时务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灵活转移了立场,和查理七世修好,并承诺为国王陛下而战。而此时,查理七世还获得了一位高人的援助。这个高人,名叫雅克·科尔。
雅克·科尔是个富商兼银行家。他加入查理七世的幕僚班子后,带给法国王室翻天覆地的变化。查理七世任命他为财政部部长,这位财长经常贷款给国王,但,重要的不是借钱,他教会了查理七世搞钱的办法,那就是长期固定的税收。
之前说过,法国王室一直没有建立像样的王权,国王混得磕磕绊绊的,收税也收得不理直气壮。雅克·科尔帮助王室建立了合理而且长期的税收制度,国王有了固定的进项,遇上打架,就不再到处找雇佣兵打短工,而是为自己培养并饲养了一支常规军队。就是这些措施,让查理七世在后来的对英战争和国家统治中,逐渐掌握了优势和主动。
1437年,法军收复了巴黎。1453年,波尔多的英军投降,宣告绵延了116年,世界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战争终于结束,也宣告英国的势力和野心彻底退出了法国大陆,虽然,还有一个加来港控制在英国人手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