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路易十四光鲜亮丽的生活

路易十四光鲜亮丽的生活

时间:2024-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三个词成为法国风尚,都来自路易十四。另一种美第奇引入法国被路易十四成功推广的产品就是香水。路易十四生活非常奢侈,奢侈到不怕麻烦的程度。路易十四之后,法国美食渐渐坐稳了西餐的头把交椅。虽然法国女人不能来北京消费,康熙爷却放了路易十四的传教士进入中国。为了配合自己这个太阳神的身份,路易十四更加按神的标准享乐花钱。像路易十四这样的人,情妇肯定是常换常新的。

现在法国带给我们的诸多关键词中,应该有奢华、时尚、美食这三样。而这三个词成为法国风尚,都来自路易十四。

前面已经说过很多关于法国的时尚,比如亨利二世的情妇引导了露额妆和低胸装的潮流,美第奇太后则倡导了束腰。美第奇太后来自高度发达的意大利,她的东西都挺高级的,不过因为她外形受限,好东西也穿不出个样子来。她带来了一个新鲜东西——高跟鞋。估计太后自己穿着不好看,她代言高跟鞋,没引起巴黎女人的跟风,没想到后来这种高跟鞋居然是被路易十四发扬光大了。

路易十四长得挺好,但个子很矮,160厘米左右。为了让自己有个高高在上的威严,他就给自己特制了高跟鞋,每天穿着,也不嫌累,感觉好极了,引发好多巴黎矮子效仿。由此看出,高跟鞋最早是个功能性的产品,纯粹用于增高。那时候路易十四不知道有内增高这种技术,他踩着那么高的跟跌跌撞撞,满朝文武都替他捏一把汗。

另一种美第奇引入法国被路易十四成功推广的产品就是香水。都知道法国人爱香水,为什么?老杨听说的原因是中世纪时,法国人不爱洗澡。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偶尔有些愚昧的迷信认识,对自己的身体看得比较重,能不洗尽量就不沾水了。

不洗澡总是有味道的,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意大利的王后们,对法王的体味总是难以容忍,于是就将香水香精这些东西带入法国。像香水这样高科技的东西,中世纪的欧洲人肯定发明不出来,应该来自波斯或者埃及那些国家,“十字军”东征帮助了这些物品的流通。香水进入法国后,因为有市场,所以在当地生根发芽,慢慢成为法国人的明星工业。

路易十四就非常喜欢香水,到了痴狂的程度。养了大量的香水师,用国家津贴,每天研究给国王制造不同的香氛。路易十四自己每天香飘万里地出现在朝堂上,就觉得朝臣们气味不好,所以要求他们跟自己一样,每天喷一身香水再出门。在法国上朝议事,不戴个防毒面具,估计能被香味熏晕过去。按他们这种用香水的频率,香水工业必须规模化上产量,所以就有了法国香水现在的江湖地位了。

路易十四生活非常奢侈,奢侈到不怕麻烦的程度。而且,这个伙计是出名的饕餮之徒,非常好吃。于是,凡尔赛宫的饮宴就成了风景了。

话说法国人出身蛮夷,到中世纪都挺土鳖的,感谢文艺复兴,感谢意大利,让高卢老乡开了眼,尤其是美第奇太后这些来自意大利豪门的王后,嫁到乡下怕吃不惯,娘家肯定陪嫁了一个厨师团队。在意大利厨师团的启蒙下,法国人渐渐知道食物多样化和精致化。肉除了熏着吃,还可以煮肉丸子或者炖肉汤,当然要优选没有瘦肉精猪肉

法国人聪明,师傅领进门,修行立即高一等。先是跟风意大利菜,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特产创出了属于法国自己风格的菜系。

烹饪学会了,接着就恶补用餐的礼仪。美第奇嫁入法国时,这帮子高卢人还不会用刀叉呢,吃饭一律用手抓。到了路易十四,吃饭的排场就吓人了,起、坐、喝汤、敬酒、吃面包都有明确的礼仪规范,而且每次用餐,伺候的用人满屋子都是。因为规矩多,需要用的人自然也多。总之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一餐饭吃下来,用人们肯定筋疲力尽,吃的人也不见得轻松。路易十四崇尚奢华,不怕麻烦,他提升了用餐的规格和档次,可他自己却不遵守,他说用刀叉吃饭娘娘腔(用香水穿高跟鞋不算娘娘腔?),所以当他的客人都小心谨慎切割食品时,他一律用手抓着踞案大嚼,反正也没人敢说他。

路易十四之后,法国美食渐渐坐稳了西餐的头把交椅。现在说到法国菜,不仅是代表精美精良精选的食材,更代表着高档的用餐环境,考究的餐具,正规的着装要求及花哨的用餐礼仪,当然还要搭配完美的法国红酒。全世界学做西餐最好的学校就是法国的蓝带厨师学校,西餐最权威的评级标准则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饮食指南》。被这个法国“轮胎”公司评为三星的餐厅,口袋里没有大把的闲钱,或者是吃完不能报销的,老杨劝你别进去,有点烧钱。

所有的历史书都喜欢极细致地描绘路易十四时代宴客的排场,不过老杨认为,路易十四如果见识过满汉全席的排场,恐怕又会受刺激。按他这种不服输的脾气,不知道会不会拆了凡尔赛按紫禁城的标准盖一座,或者要求以后吃饭至少109道菜(要比大清多一道)。

跟路易十四同时在位的,是咱家的康熙爷,巧的是这二位还都属于在职时间很长的老干部。路易十四时代,中国和法国消费立场正好相反,法国人瞧咱们中国都是高档奢侈品,尤其是青花瓷,在上流社会之抢手啊。他们那时候是不好来中国,怕他们有移民倾向,大清拒签。否则法国女人也是带着大笔的现金,要求北京的商店封店让他们选,就跟现在中国人在巴黎买LV或者GUCCI一样。虽然法国女人不能来北京消费,康熙爷却放了路易十四的传教士进入中国。

路易十四是最忙的法王,凡事亲力亲为,他还能空出时间找乐子,参加演出。另一项被他推广并提升的项目就是芭蕾舞。他不是普通票友这么简单。这门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脚尖舞,到路易十四手里才规范化专业化,他还专门为芭蕾舞开办了学校。现在还通用的芭蕾舞的标准脚位、手位都是当时确定的。路易十四亲自上台演出,据说国王有非常完美的腿,就是有点短。大约是1653年,在一次大型演出上,路易十四COSPLAY成太阳神出场,造型富丽,姿容华美,惊艳了全场,从此他就被称为太阳王了。为了配合自己这个太阳神的身份,路易十四更加按神的标准享乐花钱。

食色,性也,爱吃的男人,好色的居多(一家之言啊)。像路易十四这样的人,情妇肯定是常换常新的。

前面说过,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非常人性地设立了“皇家情妇”这么个职位,行政级别不详,应该仅次于王后。堂堂一个法王,非逼得人家一夫一妻不合适。况且他们的婚姻大多是政治联姻,上床也是为了政治目的,挺让人同情的。现在允许养个小三在身边,一次只准一个,而且小三再受宠,也撼动不了王后的地位,生的孩子也别想继承王位。这证明在男女关系方面,法国人就是有创新意识。

路易十四娶了西班牙的玛丽公主,玛丽公主不仅陪嫁丰富,也带来了好东西,丰富了法国文化。西班牙的航海家不是最早在南美溜达嘛,发现了可可,西班牙人造出了巧克力。玛丽公主来到法国,送给夫君的其中一个礼物就是精美的巧克力,很快这种奇特香郁的食品就风靡了法国,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虽然现在比利时的巧克力被认为是最有名,但法国有几个牌子一直雄踞在高端巧克力市场。

玛丽王后生了三男三女6个孩子。不过,她知道,路易十四的心从来不在她身上。

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娶了英国的公主亨利埃塔,法王很快跟弟媳妇看对了眼。这一代的奥尔良公爵女里女气性向可疑,对哥哥跟老婆的频繁来往也不以为忤。路易十四跟弟媳妇鬼混中还不忘发掘新人,他突然发现弟媳的侍女路易丝·拉瓦莉埃颇有姿色,英国公主深明大义,就把她送给法王。

拉瓦莉埃给法王生了5个孩子。这个可怜的姑娘不知道皇家小三这个位置,考的不仅是模样,还有头脑。没几年,她就发现法王又有新人了。

路易十四听说,蒙特斯潘侯爵夫人和她的姐妹号称是法国最美的女人,亲眼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拉瓦莉埃文静内向,可能还有点因为出身的自卑,可怜兮兮的;蒙特斯潘夫人正相反,她是高贵冶艳的。宫廷舞会上,她与法王配合得相得益彰,路易在她的衣香鬓影中又失了魂魄。

蒙特斯潘夫人成为法王新宠。根据拉瓦莉埃的性格,她不会发动一场女人战争争回自己的位置,而是默然退避,选择在修道院孤独终老。

侯爵听说自己的老婆上了法王的床,无奈又哀怨,换了一身黑衣丧服,面见法王,酸溜溜地说:“以后俺是见不到俺婆娘了。”这个傻老爷们儿,没一点忠君爱国的思想,国王看上你老婆,应该万分荣幸才是,怎么能叫板呢。国王没饶他,将其放逐并软禁。

蒙特斯潘比拉瓦莉埃精明多了。她知道防患于未然,一边给路易十四生了6个孩子,一边还把自己保养得美美的,专宠后宫十几年。而她最狠最了不起的是:居然让路易十四封了她两个儿子为公爵!这两个可是私生子啊。

路易十四对这两个儿子宠爱有加,蒙特斯潘当然也知道要全力教养,问题是,她活动太多,她要经常陪法王应酬娱乐休闲。这些活动她不跟着不行,一步跟不上,说不定就有其他人跟上了。于是,她左挑右拣,挑了一个家庭教师帮她陪着孩子。这个家教相貌中等、老实本分、知书达理,一看就能教好孩子。

这是世界史上最传奇的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它启发了后来很多作家按这个思路编爱情小说。这个家庭教师,后来的人叫她曼特侬夫人。

曼特侬的父亲在宗教战争中失利,被关押,曼特侬降生在监狱里。后来随全家流放到法属西印度群岛,母亲亡故后,在巴黎的叔叔家存身,寄人篱下。这样的经历,让她对人情世故了然于心。

16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著名的诗人——斯卡隆。斯卡隆在那个时代颇有文名,写小说和诗歌算得是个人物,不过外形很猥琐,脾气暴躁,还是个瘸子。斯卡隆比曼特侬大了25岁,对小妻子也没什么怜惜。这次婚姻对曼特侬来说是个悲剧。

好在,这个悲剧也不光只给人眼泪。斯卡隆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曼特侬耳濡目染,居然在他身边修炼成一个才女。

蒙特斯潘夫人找家教,当然首先要求不能太漂亮,还要信仰虔诚,安分守己。路易十四初见曼特侬,看她一身黑衣,脸色暗淡,愁眉苦脸,很不爽,当时就跟蒙特斯潘说,他非常不喜欢这个新家教。这就对了嘛,蒙特斯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啊。

曼特侬对两个王子倾注了很多心血,比他们的亲妈还负责。路易十四看在眼里,有点感动,作为奖励,赐给她曼特侬城堡,并封她为女侯爵。从此,大家就叫她曼特侬夫人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路易十四很愿意让曼特侬留在身边,听她说话。这个女人知识渊博,经常有让国王很惊讶的见识和想法。对路易十四来说,美女太多了,可能跟自己说话分享心事心得的女人就太难找了。曼特侬为人安静内敛,相比之下,蒙特斯潘过于骄傲跋扈,宫里的人都说曼特侬夫人是个好人。

蒙特斯潘慢慢也老了,姿色不再。路易十四虽然视曼特侬为红颜知己,可对青春美色还有要求,于是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子又来到国王身边。

蒙特斯潘看到自己失宠,跟其他昏头的后宫女子一样,开始玩蛊毒了,他们的称呼是“黑弥撒”。说巴黎有个巫婆,用婴儿的内脏做药,这种药让男人吃下去就会对她死心塌地,哪儿也不去了。女巫案闹得沸沸扬扬,作为重要客户,蒙特斯潘很快就被人供出来。路易十四想到自己吃了这么多年婴儿内脏,五内翻滚,怒不可遏。念她伺候自己这么多年,放她一马,没有处死,算是打入冷宫了吧。

经过这件事,路易十四体会到红颜祸水的危害,越发看曼特侬善良懂事,与世无争。1683年,玛丽王后去世,路易十四完全可以在欧洲另寻一位公主,可他毅然跟曼特侬结了婚,虽然,这个王后只能是“地下式”。

说是地下夫妻,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只要不公开,不用向一个出身卑微家庭的教师行君臣之礼,贵族们也觉得没什么不适。应该说,路易十四此后的很多决策和想法,多少都受到曼特侬的影响。渐渐地,这个没有名分的王后也掌控了凡尔赛宫,因为很多人发现,原来喧嚣奢华的凡尔赛宫,因为这个朴素女教师的入住,比原来安静了很多。

曼特侬陪伴路易十四度过了最后30年的岁月,国王没再找另外的情妇,这种灵魂之交是真正牢不可破的爱情,什么样的春药都产生不了这个效果。曼特侬比国王年长3岁,在路易十四死后的第四年去世,安葬在她一手创立的少女教育院里。

路易十四的故事太多了,挖掘不完,但是有一件事肯定是大家很想知道的,那就是传说中的铁面人。

铁面人的故事被大家知道也是源于大仲马。他的《三个火枪手》系列小说共三部,第一部是《三个火枪手》,第二部是《二十年后》,第三部叫《布拉热诺纳子爵》。这三部戏说历史的小说,讲的就是路易十三到路易十四这段历史。看大仲马的书,最大的乐趣就是猜,到底哪段故事是他编的,哪段故事是确有其事,据说真实的居多。

最后一部《布拉热诺纳子爵》中,就讲述了著名的铁面人的故事。路易十四时代,巴士底狱里关了一位神秘的犯人,他高大挺拔,举止优雅,戴着一个天鹅绒的面罩(小说中变成铁面罩),被关在一个干净考究的牢房里。狱卒对他很客气,犯人享用的衣食都很精致,只有一条,只要摘下面罩,立即杀无赦。

当时是真有这样一个犯人的,后来巴士底狱被攻克,巴黎市民看到了这座牢房,据说还看到了当时的记录,只知道有这么一位蒙面犯人,姓名来历一概成谜。

大仲马的小说里,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假冒哥哥登上王位,后来被火枪手达尔尼昂识破,一夜之间,就将假货挫败,给他戴上面具,终身囚禁。这个说法没有证据,根据路易十四的性格,他把王位王权看得如此要紧,一个长得跟他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还试图篡位,没道理留着他,还好吃好喝地养活着,他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秘密做掉。

到底铁面人是谁,说法真是五花八门。有一个看上去很靠谱的,关乎路易十四的身世。说路易十四根本不是路易十三的儿子。前面说过,路易十三和安娜结婚23年才生了路易,两口子关系还一直不好,安娜还跟婆婆一起反老公。

年轻时生不出,突然老蚌生珠这个事应该也是有的,可根据很多资料,路易十三貌似对女人没兴趣。波旁家族的国王都有情妇吧,路易十三没找过,而且最喜欢看描写同性恋的戏剧。黎塞留看着国王这个情状,知道如果王上无子,则王弟奥尔良公爵就是下任法王了,奥尔良公爵一直和太后一起叛乱,跟黎塞留有过节啊。于是黎塞留跟路易十三商量,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就找其他人跟王后同床,生出孩子算陛下的。

路易十三觉得这办法可行,黎塞留就操作了一下,为保障王统,从几位先王的私生子里挑吧。王后成功怀孕产子,那个代工的就被打发到美国去了。路易十四临朝,他回来讨要好处,路易十四自然不认,但又觉得此事可疑,所以将他戴上头罩,好吃好喝养老送终。这个解释唯一站不住脚的是年纪,这伙计1703年才死。1703年,路易十四都65了。这如果是他亲爹,得是多老一个老头啊。又被推翻了。

路易十四的身世之谜又派生了一个说法,说是当时的警察头目。路易十三死后验尸,当时的医生不知怎么就认定路易十四不是路易十三生的,告诉了警察头目,于是警察头目被关了。这也不合理,杀掉不是更好吗?

还有人说,铁面人是富凯,死在狱中的是富凯的仆人,是他的替身,真的富凯戴着假面具活在巴士底狱。富凯的刑罚是法王亲自指使的,摆明要整死他,何必这么善待他呢?

更惊人的说法,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说这家伙在伦敦被咔嚓的也是个替身,真身跑到法国,法王把他保护起来,只要保住性命,别的也不敢想了,所以牢里最安全。

根据伏尔泰的介绍,这位假面人被关在巴士底狱期间,欧洲各国并没有什么政要失踪或者消失,所以猜其他国家的人就更不靠边了。

要罗列假面人的假想身份,又是长篇论文,有骗稿费之嫌,所以就此打住。介绍这个,不过是让大家看电影时了解个大概吧,因为这种经典的题材,是会被不断翻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