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胜利了,带给法国什么呢?失去了1/10的人口,1/4的产业遭受严重的损失。1918年,预算赤字高达180亿法郎,欠美国160亿法郎,欠英国130亿法郎,物价成倍地上涨,战前对外的高利贷借款大部分都有去无回,尤其是对沙俄的那部分,几乎所有法国人的生活都陷入艰难。
前面说过,老杨回避介绍第三共和国总理或者总统之类的政府首脑,因为介绍不起,划根火柴的工夫,他家就能换好几次内阁。其实人还是那几个人,翻来覆去,一会儿退休,一会儿又上班,一会儿当总统,一会儿当总理,都有点一脑袋糨糊,看着战后破破烂烂的法兰西大地,一筹莫展。
克列孟梭老爷子没想到,战后第一次大选他角逐总统之位居然就失手。老爷子战时对国家有功,大家领情,可老爷子这种又臭又硬又爱放炮的脾气,谁都烦他,和平社会他影响和谐啊。老头气急败坏地退出政坛,又操起了在野骂人这个主营业务。
不论多少人组阁,战后的10年里,法国的领导人就揣着一个想法,法国的问题,一定要靠德国的赔款才能解决。
德国人没说不赔啊,没钱啊。你每天在我门口骂街要债没用啊,没钱就是没钱,你咬死我,我也是个没钱的穷鬼。
穷疯了的法国人抓狂了,不给钱,老子只好动手抢了!1923年1月法国带着比利时集合了10万人的军队开进了德国的鲁尔区。
德国政府号召德国人民“消极反抗”,占领区的企业停工、居民不纳税、不执行占领当局的命令,不替占领当局运送货物或者传递文件。一个挺兴旺的工业区进入假死状态,法国人看着这具“尸体”也毫无办法。
很显然,德国的赖账行为得到了英美的支持,法国在这件事上基本孤立。所以,想从德国那里要出钱来挽救法国经济,基本上就不用指望了,自己想办法吧。
大战时的总统普恩加莱再次成为法国总理,因为战时的形象,他让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稍有恢复,而他也非常果断地改革货币制度,发行了新的法郎,将法郎稳定在当时极低的价值上。稳定而低廉的法郎正好可以刺激出口,让法国产品更有国际竞争力。终于,遏制了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并且由此时起,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到1929年,工农业的生产达到了战前水平,有的部门甚至还超过了。
战后的法国政治界还有一件大事,上篇说到的法国社会党分裂了。因为共产国际的产生,要不要加入共产国际成为社会党的一个争论议题,坚持加入共产国际的那部分,离开社会党,成立了法国共产党。
1929年,法国人很高兴,华尔街的股票崩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法国感觉自家毫无影响,一切都蒸蒸日上。因为普恩加莱刚刚稳定了货币,家里黄金储备还不错,加上法国基本上还是个农业国家,华尔街的股票崩溃暂时威胁不到种地的。所以,经济危机席卷而来时,法国人暗喜自家得以幸免。
当然没有幸免,对法国这样的国家来说,经济危机来得晚但可能影响得更长远。30年代初开始,法国人终于看到传说中的经济危机了,汽车业、纺织业都遭受重创,连带农业、农产品,甚至是招牌产品的葡萄酒,价格都严重下跌。1935年,钢产量减少了一半,铁少了2/3,棉纱和汽车减产35%,失业人口超过40万。
从第三共和国建立,大家就有一个感觉,管事的特别肉。除了战时的联合政府和后来的老虎克列孟梭,所有的内阁都疲软,出现问题时就一副“茫然帝”表情。这次危机让很多人没有工作,没有寄托了,有些想法偏激的人就开始聚在一起,试图通过外界施压,让议会振作点,有个新面貌。
其实,经济危机后,欧洲很多国家都开始出现想法偏激的人,有两个最偏激的还成了气候,让很多人崇拜,一个叫墨索里尼,一个叫希特勒。法国一些激进的右翼分子就感觉,自己国家也应该有类似这样更强有力的政府,法西斯也不坏啊。
所谓右翼,我们通常对他们没啥好感,比如喜欢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都叫做右翼军国主义分子。法国这段时间出现的右翼团体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火十字团”,他们可是人见人爱的,因为大部分的成员都是一战的退伍军人,法国人对他们怀着敬意。
“火十字团”的想法可能是推翻议会建立某种独裁法西斯统治,不过他们表达得很平静,就是每个星期天沿着爱丽舍的田园大街游行。
共和国的议会有个特点,就是越危机的时候它越掉链子。“火十字团”在街上踱步,也许哪天人家一高兴就能掏出家伙冲进市政厅,解散议会成立一个新政府。可偏偏就在这个很敏感的时刻,议会又搞出了个大丑闻。
有个法籍的俄国人,也是个犹太人,叫斯塔维斯基。长期在法国销售某种债券。其实这家伙是个开皮包公司的骗子,从事的是金融诈骗的活动。但他一直混得风生水起,自然是上面有人,政府有人罩他。
骗子总有被揭露的一天,露馅后,斯塔维斯基就跑到阿尔卑斯山一个小别墅躲起来,可法国对他的逮捕和审判却迟迟没有定论,显得很猫腻很腐败。后来有一天,斯塔维斯基突然死掉了。警方鉴定为自杀,但大多数人却认为他是被杀人灭口了。
此案的检察官是当时的内阁总理肖当的亲戚。之前已经有证据显示,部分众议员跟斯塔维斯基勾结得很深。所以,斯塔维斯基“被自杀”后,右翼团体就在巴黎多个地点聚众示威,声讨“跟盗窃犯勾结的议员”。大家知道法西斯分子最恨犹太人,这个骗子还恰好是犹太人,所以让右翼分子们更是激愤。
示威行动有些失控,开始有人冲击议会大楼,引发了警察的镇压,造成了17个人死亡、几千人受伤的结果。这件事发生在1934年2月6日,被称为“二六事件”。这本来是“火十字团”推翻共和国最好的机会,可不知为什么,他们就撤退了。共和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危机,居然没有倒。不过,这样的打击,还能挺住几次呢?
右翼帮派因为这个事件空前团结,左翼呢?反对法西斯,反对独裁,维持民主共和国的人总是有的。本来共产党和社会党分裂后,两边挺不友好的,看到眼下这个局势,只好抛弃前嫌,重新携手。
社会党和共产党联手,就将左翼的团体都吸引到自己周围。1935年7月14日,庆祝国庆节,社会党、共产党以及代表资产阶级的激进党派联手也组织了大游行,50万人从巴士底狱走到了共和国广场。这个游行是法国政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一个叫“人民阵线”的组织成立了。
此时的法国,左翼右翼已经壁垒分明,右翼组织了“民族阵线”与“人民阵线”对抗,大家都感觉这两边早晚会打一架引发内战,不过好在他们暂时希望在议会选举上决出胜负。
左翼赢了,社会党取得了组阁的机会,这可是法国政坛一个全新的开始。组阁的是法国历史上一个挺悲情的人物,勃鲁姆。
新内阁新气象,社会党人上台,当然要照顾广大工人群众的利益。勃鲁姆内阁搞了几项改革措施,社会主义者嘛,最重要的就是将大型的工业先收归国有。针对普通民众的改革中,有几样到现在法国人都很感激。比如说:从此法国人每周工作40小时;增加工资;周日或者假日,卢浮宫之类的地方可以对民众开放;最牛最人性的一条是,可以享受每年两周的带薪假期!带薪假期啊,之前贫困的法国人一辈子都不敢想象有休假这种事,不上班还有工资拿!大家可以注意,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一些出版物,经常有一家老小在海边度假这样的画面,都是带薪休假的福利。
勃鲁姆的改革目的的确是想惠及大众。不过,这样的恩施,首先要以一个富裕的国家经济为基础,法国的国库空荡荡,法国的平民百姓还没到能实现这种幸福生活的阶段。因为无以为继,勃鲁姆的改革只能暂停。
不久,勃鲁姆在外交问题上再次遭遇无奈。西班牙出事了!现在整个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法西斯分子和人民阵线两大帮派,西班牙的法西斯分子头目叫佛朗哥。他发动叛乱,要推翻西班牙的人民阵线控制的政府,并获得了他这一派两位大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
都说西班牙的内战是“二战”的预演,两种意识形态终于在这里公开地交锋。左翼的人民阵线现在也有大哥啊,苏联和共产国际。斯大林愿意帮忙,苏联的武器一批批进入西班牙,斯大林可不做赔本的慈善事业,武器不免费,西班牙用自家的黄金换来的。鉴于西班牙是内战,斯大林也不可能派苏军进入西班牙帮忙,所以通过共产国际在全世界号召同志,组成志愿军到西班牙参战。50多个国家的热血青年,怀着激情和正义感,或者还有些浪漫的理想主义,组成了大名鼎鼎的“国际纵队”进入西班牙,帮助人民阵线战斗。
法国不也是人民阵线当政吗?跟西班牙的政府是革命同志啊,西班牙的人民阵线向着法国深情地呼唤,希望这个邻居能施以援手。可是,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甚至美国,他们都决定“不干涉”西班牙的内政,任由德意联合佛朗哥荼毒了西班牙。
为什么“不干涉”,从最近的新闻看,英法这两个国家貌似挺喜欢“干涉”的啊,佛朗哥在西班牙也杀人无数,引发人道危机,怎么这两个主张自由平等人权的国家不帮忙呢?
原因有两个:一、恐共;二、恐德。恐共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思想了,现在50个国家的共产党聚集在西班牙,如果他们成功干掉佛朗哥,一个共产党领导的西班牙就诞生在地中海上,欧洲主要国家的身旁!英法美心中,共产党是一种高速扩张蔓延的超级病菌,它出现在东北欧已经引发恐慌,如果出现在西欧,大家还过不过了?
至于恐德,这也不是秘密了。“一战”把英法的经济打得一塌糊涂,法国疮痍满目,然而损失最大的却是打掉了高卢人尚武好战的血性。对法国人来说,身边希特勒的崛起,就如同家门口开了个黑社会的社团,别惹他,凡事赔笑脸,出门最好绕道走。黑社会要找人火并,你还能往跟前凑吗,有多远躲多远啊。英法都怀着对希特勒小心伺候的心,他们敢帮忙吗?
勃鲁姆也很无奈,他代表人民阵线上台,打心底还是支持人民阵线的。可民选的政府和法西斯最大的不同是,不是你心里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要掂量所有的利弊关系。法国的所有派系中,右翼肯定是一致支持佛朗哥的,左翼有分歧,社会党和激进党都觉得应该“不干涉”,共产党是支持西班牙政府的。勃鲁姆权衡再三,激进党又屡屡以退出内阁要挟他,所以他最终选择了“不干涉”。
“不干涉”的做法完全不照顾共产党的感受,共产党人也不干了。人民阵线开始动摇分裂,勃鲁姆看着形势不好,只能挂冠而去。法国的人民阵线就此终结。激进党上台组阁,战前法国的著名人物达拉第成为政府总理。
法国对西班牙法西斯放纵的结果,是让自家陷在了德国、意大利、西班牙3个法西斯政权的包围里。在对待法西斯崛起的问题上,法国基本可以算是窝囊透顶。
上篇介绍过,老虎克列孟梭在巴黎和会上,差点跟英国首相打起来。当时他们对骂而后动手的主要议题是,老虎坚持将莱茵左岸开辟为非军事区。可1936年,当德军提着鞋子踮着脚悄悄进入这一地区时,人数和装备都不如附近的法国军队,只要高卢人敢开火,就能将德军赶回去。可法国表现得像傻小子,他们看着德军过来驻下后就知道咧着嘴哭,一边哭一边找到国联告状。国联说,别哭啊,看我帮你骂他!骂了两句,德国人淡淡一笑,这个事就算过去了。
也就是这个试探的动作,坚定了希特勒的进取心。1938年,他全取了奥地利。法国人这次连哭都没哭。
现在,达拉第政府上台,希特勒很客气地过来通知他们:德意志想要肢解法国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人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
“一战”结束后,为了自家的安全,法国在欧洲范围内到处赔笑脸交朋友。为了挟制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跟法国烧了黄纸拜了兄弟成为盟国。
这可愁死人了。墨索里尼组织所有人到慕尼黑开会,讨论捷克的问题。听说要开会,巴黎人欢欣鼓舞啊,为啥高兴?狂人取得奥地利直截了当就动手,现在人家居然先开会,说明人家讲道理,不想打了,和平有望啊。只要达拉第在会上好好表现,希特勒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欧洲就安静了,和谐了,祥和了,以后谁也不打架,都好好活着。
达拉第是带着这样的民意到了慕尼黑。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议》正式签署。这个协议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了,连签了字的达拉第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签完后回家的飞机上他非常忐忑,他认为,他会收到很多法国人的鄙视和责骂,也许一走下飞机,一个臭鸡蛋就会迎面砸在脸上,他甚至还想是不是打把雨伞挡挡。
事实与他想象的正相反,他以一个英雄的面目降落巴黎,全巴黎用欢呼和赞美,献花与笑声来迎接他,都说他拯救了和平,拯救了全法国,是古往今来最大的英雄。
这个满城欢腾的画面我们好熟悉啊,那是1914年,法国人送自己的子弟兵上战场,高卢的勇士要找德意志复仇的时候!从这两个画面对比大家可以看出,“一战”这30年来,法国的胆量和勇气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而西班牙和捷克的事件,也伤透了之前想依附法兰西的小国的心,这个曾经的欧洲霸主,如今的形象窝囊得可怜。
咱家的历史教训最深刻,最明白,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是因为谦恭和退让而不受欺凌的,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害怕战争就能躲避战争。法兰西,将因为它的“举国怯懦”,迎来史上最大的屈辱和不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