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闷骚的艺术_法国电影

闷骚的艺术_法国电影

时间:2024-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电影就算是正式诞生了。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有一段时光是必须记录的,那就是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法国人非常在意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的地位。戛纳国际电影节坚持专业评判的立场和标准,不以票房论输赢。但是根据我们对法国文化艺术的了解,这样的国家,貌似就应该拍这样的电影,慢悠悠的,有意境,很抒情很闷骚。那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法国电影《蝴蝶》让老杨看一次感动一次。

很早以前,谁跟老杨说他喜欢法国电影,老杨绝对认为他“装13”装得不可救药。这几年,沉下心好好看了几部,发现这种电影虽然节奏缓慢,剧情平淡,但如果以一种很文艺很感性的心态欣赏,其实是不错的,最适合黄小琥歌曲中的意境:周末晚上,关上手机,窝在沙发里,一杯红酒配电影。

其实,不要说看电影的人很“装”,电影本身拍得就很“装”。有人告诉我,法国人知道拍商业大片肯定赶不上好莱坞了,又要维持他家电影发源地的地位,所以打造了艺术电影的招牌,刻意留下这些“装”的痕迹(按这个逻辑推导,所谓“文艺范儿”就是“装13”)。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电影就算是正式诞生了。虽然那段时间有不少人做同类的研究,电影界还是一致公认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的发明日。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墙》等几部短片,所有人看得很新奇很过瘾。

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有一段时光是必须记录的,那就是法国的新浪潮电影。1959~1964年,“二战”后出生的导演纷纷亮相了。前面说到,欧洲“二战”后出生的这帮人,都有点莫名的失落和迷茫、焦虑而没有方向。尤其是法国人,沦陷的耻辱,战后国家地位的降低,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失利,政府的无力和混乱,法国的文化人开始厌恶政治,痛恨传统,觉得所有事都应该被颠覆。

新浪潮是要干什么呢?是要做自己,要张扬个性,电影要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感性;回避政治,关注平常人的平常事;走出摄影棚,拍都市、街景、人的处境等。“没有作品,只有作者”是新浪潮电影人留下的口号

新浪潮运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无论是电影意识还是拍摄技术上,都带给后来的电影界以巨大的影响。不过,这些电影有时过于主观和自我,我们又不是导演肚里的蛔虫,他们拍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有导演一个人看得懂。老杨从不认为晦涩算是高境界,电影让人看不懂,就算是落了下品了。

法国人非常在意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的地位。1932年,意大利举办了威尼斯电影节,法国人不想让意大利人专美,到意大利被法西斯所控制时,法国人就举办了自己的电影节与之对抗,也就是1939年开始筹备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后来因为“二战”爆发,真正开始举办第一届电影节时,等到了1946年。

南部海滨小城戛纳碧海蓝天,阳光明媚,特别适合世界各地的美女过去秀身材,所以,戛纳电影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坚持专业评判的立场和标准,不以票房论输赢。因此,在戛纳获奖的影片,大部分我们是既没看过也没听说过,电影院也不敢放,怕没人看。

无论如何,法国电影就是代表着艺术,它是法兰西庞大的艺术氛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老杨庸俗地认为,电影如果没有全身蓝光的外星人,或者山崩地裂、樯倾楫摧则不能值回票价。但是根据我们对法国文化艺术的了解,这样的国家,貌似就应该拍这样的电影,慢悠悠的,有意境,很抒情很闷骚。那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法国电影《蝴蝶》让老杨看一次感动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