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西接法国,东至波兰和匈牙利,包括波希米亚的捷克人和操法语的现今的比利时人、洛林人、东勃艮第人和瑞士西部人,除上述外,帝国则是德意志人组成的。然而,语言远不如宗教重要,人们认为后者是社会基础的纽带。帝国在宗教上几乎是平均地一分为二。英国在开始稳定以后,罗马天主教徒人数大为下降,只占人口的 3%,而在法国,胡格诺教徒人数的下降未必超过百分之五,德国则没有真正的少数派,因而也就没有多数派,但宗教并未因国家实行集中制而让步。1600 年,帝国的新教徒也许比天主教徒多一些。在三百多个诸侯国中,多数国家内新教不仅是国教,而且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的合法天主教诸侯国中,新教徒的人数也是众多的。波希米亚有一个扎根于捷克人民中的新教徒多数派,甚至在奥地利,在等级会议上新教徒有时也占优势。再往东,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外,匈牙利贵族主要是新教徒,而处于喀尔巴阡山脉转弯处的特兰西瓦尼亚则是加尔文教的活动中心。
德意志的衰落1500 年,德国在欧洲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而在 1600 年,它已失去了大部分昔日的文化创造力和领导地位。那里,天主教徒和加尔文教徒都承认国际联系并颇有兴趣地阅读来自其他国家的书籍,路德教徒却对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路德教诸侯国家以外的世界抱有怀疑,因而他们受到文化孤立的损害。无论是天主教的还是路德教的德国大学所吸引的学生都比以前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浪费在好斗的教义学上了,每一方都论证自己观点是正确的。许多置人于死地的大规模反巫术运动在一些小德意志帝国发生,德国烧死的“女巫”人数也比在西欧其他国家更多。德国南部和莱茵区的商业处于凋敝状态,因为贸易已向大西洋转移,而且荷兰为了自己的利益控制了莱茵河口。诸如富格尔家族这样的德国银行家,在 1600 年后也显得无足轻重了。正是这个时候,资本在海上贸易各中心开始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