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教徒的成果1555 年奥格斯堡和约规定每个邦政府可以决定其臣民的宗教。总之,在奥格斯堡和约后的十年期间,路德教徒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他们把路德教的行政人员派进各教会国家,或者使这些国家“世俗化”,把它们改变为世俗诸侯国。此外,加尔文教也传入了德国。虽然根据奥格斯堡和约加尔文教徒没有任何权利,但不少邦却成了加尔文教的邦。其中之一就是帕拉提纳特,它具有横越莱茵河中部的战略地位,而其统治者帕拉丁伯爵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七名选帝侯之一,这使得该邦显得愈发重要。1608 年,在帕拉丁选帝侯的极力主张下,新教各邦组成一个新教联盟以保卫他们的成果。他们为了获得支持,还与荷兰人、英国人以及法国的亨利四世进行谈判。1609 年巴伐利亚组成一个天主教德意志各邦的同盟。它从西班牙寻求援助。
德国人就这样分裂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分别加入了期望进行一场宗教战争的两个集团,每一方都请求外国的援助来反对另一方。其他的争端也在逐步酝酿成熟。1609 年签署的西班牙和荷兰之间的十二年停战协定应在 1621 年期满。西班牙人(他们的军事实力仍未受到国内衰落的影响)再次准备消灭荷兰共和国,由于荷兰人坚持他们的独立,看来荷西战争不可避免地要再次爆发。西班牙人希望在中欧巩固哈布斯堡的地位。他们还希望,通过取得沿莱茵河新领土和瑞士州的控制,加强它进入尼德兰的机会。
西班牙人在莱茵区和瑞士的上述计划自然遭到法国的反对。而且,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分支力图在自己领土内根除新教,甚至要把神圣罗马帝国变成较为现代化和民族型的国家。在德意志建立一个强国的思想使法国人感到厌恶。法国由于反对哈布斯堡,又一次把自己置于新教主要保护人的地位。正如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法国是欧洲的一个巨人,人口相当于英国的五倍,是瑞典或荷兰共和国的十倍多,与任何单独的德意志邦国相比更是大得无法比拟。而法国在 1600 年后,终于实现了内部统一,至少是相对地统一了。正如一位法国作家在谈到上述时期所提到的,法国王室鸢尾纹章在莱茵河的出现将使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宏伟计划破产。
三十年战争的复杂性由上述各种压力所造成的三十年战争,因而也就异常复杂。它是因天主教与新教争端而进行的一场德国内战,也是渴望建立帝国中央权力的皇帝与奋力维护独立的各邦国之间因体制争端而进行的一场德国内战。这两种内战决非重合,因为天主教和新教各邦同样都是反对帝国控制的。它还是法国和哈布斯堡家族之间、西班牙和荷兰之间的国际战争,丹麦和瑞典的国王、特兰西瓦尼亚亲王也都卷入其中。而所有这些外来人都想在作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内部寻求盟国,大多数战斗都是在德国国土上进行。由于许多将军都是为了追求名利而从军的人,因而这场战争变得更为复杂化了。这些军人希望建立自己的诸侯国,他们或战或不战全以个人利害为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