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时间:2024-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会产生的两个派别,自称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列宁是这次分裂的主要发起人,因而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奠基者。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或称列宁主义,最初与孟什维克派的主要分歧是在组织和策略问题上。而孟什维克主张全体党员应具有较大的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革命行动的机会最终来临的时候,布尔什维克拥有一个高效、集中的政治组织,得到完美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还有列宁的坚强领导。

1903 年,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列宁政治流亡者和俄国地下组织的代表,以及社会民主党人和较小团体的成员都参加了大会。代表大会原来的目的是要统一全俄马克思主义组织,但实际上却使它永远分裂了。大会产生的两个派别,自称为“布尔什维克”(或多数派)和“孟什维克”(或少数派)。列宁是这次分裂的主要发起人,因而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奠基者。虽然 1903 年以后,多数实际上已转到孟什维克方面,但是列宁还是自豪地和执拗地坚持用“布尔什维主义”这个词,以表达多数人对他支持这个有利的涵义。1903 年后的若干年,俄国社会民主党至少在形式上还能维持一个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实际上已分裂为势不两立的两个派别。到了 1912 年,布尔什维克派自己就组成了一个独立的政党。

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或称列宁主义,最初与孟什维克派的主要分歧是在组织和策略问题上。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彼此称呼为“强硬派”和“温和派”。“强硬派”聚集于列宁周围,“温和派”则被他排斥。列宁认为,党应是一个小型的革命的精锐部队,是一个由可靠而热情的工作者组成的坚强核心。那些想要成立一个更大更公开的党,党员可以仅仅是同情者的人,都成了孟什维克。列宁坚持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党。在党内,不容许民族的或其他的团体有自主权。他要求党的最高领导具备强有力的权威,依靠这种权威,中央委员会能决定政策(或党的路线)和管理各级组织的全体人员。而孟什维克主张全体党员应具有较大的力量。列宁认为,要使党巩固起来,必须清洗、开除一切背离党的观点的人。而孟什维克除最基本的原则争论外,喜欢用掩盖和调和的手法去解决各种分歧。孟什维克建议同自由主义者、进步分子和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合作。列宁却把这样的合作看成是纯粹策略性的和暂时的,绝不隐瞒布尔什维克最后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其目的。总之,在俄国的条件下,只要有可能,孟什维克就去模仿西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却坚持重申马克思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

帝国主义和发展列宁接受了(也增加了一点)马克思的主要思想: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群众;历史的形式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并在走向社会主义;阶级斗争是社会的定律;现存的宗教、政府、哲学道德等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然而,正是列宁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仅用一般言词提到过的关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某些学说,加以发展和转变。按照列宁主义给原来马克思主义学说增添的观点,“帝国主义”不过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唯一产物,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它在每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各不相同。垄断资本主义致力于输出剩余资本和在不发达地区投资以掠取巨额利润。在几乎瓜分完毕的世界中,不断地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际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战争,也强化了殖民地国家为争取独立的斗争,这两方面都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新的革命机会。

另一方面,列宁严厉地谴责一切企图给马克思的基本原则“增添”任何东西的人。修正主义者力图贬低阶级斗争,或者暗示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会为某种宗教找到地盘。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修正主义者的这种论调更能激怒列宁的了。1908 年,他写道:“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列宁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他发现了马克思主义,但他并没有创造马克思主义。他在其中找到了革命的理论,并且毫无保留地确认它是科学。在这点上可以说,他甚至比马克思本人更坦率地崇奉教条。他把自己那伟大的智慧全部都用来论证 20 世纪发生的种种事件是如何证实了那位大师的分析。

列宁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成了一个纪律严明的革命运动团体,他坚持一小群集中的精英应该作出政党全部的关键战略决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革命行动的机会最终来临的时候,布尔什维克拥有一个高效、集中的政治组织,得到完美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还有列宁的坚强领导。图示 1920 年春天,列宁正在对群众发表演说。(SOVFOTO)

作为活动家的列宁然而,最为杰出的是列宁的意志力。如果说,列宁主义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没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么,它作为一种运动就对马克思主义有巨大的贡献。列宁是个活动家,又是卓越的鼓动家,是一位阶级战争战场上的指挥员。他能迅速写完一本辩论性的小册子,驾驭党的代表大会,以及同样轻而易举地向工人群众发表演说。和他相比,马克思和恩格斯似乎只是隐士和社会学家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乐意相信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时,它能代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因为这种社会中多数人已变成了无产阶级。但列宁却直率地预知这种可能性,即无产阶级专政可能只代表少数先驱者的自觉愿望,它可能毫不踌躇地使用暴力,把专政强加给大多数人。

首先,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党的作用的学说。他吸取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俄国革命家的丰富经验——神秘地使用假名、隐形墨水、密码和伪造的护照,以及秘密集会等,这些都是非常规的奇特手段,1848 年以前,当它以较小的规模在西方出现时,曾遭到马克思的蔑视和嘲笑。列宁关于党的概念,基本上是马克思的,但增添了他自己在俄国取得的经验。党是一个组织,在其中知识分子为工人群众提供领导和判断力,因为工人自己看不清前途。对于只关心工人日常要求的工联主义,列宁比马克思更不能容忍。他写道:“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采取了工联主义运动的形式,而工联主义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党内知识分子的任务是提高工会和工人的“阶级觉悟”,然后把它引向革命。用“客观”的知识武装起来的、认为本身是正确的党的领导,自然不能听信他人的主观意见——如工人、农民、犯了错误的下级组织、或自认为比马克思本人更高明的其他党的流行观点。所谓知识分子提供脑力,工人出卖体力,杰出人物作领导,而劳苦大众温顺地追随的这些观念,在俄国的环境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俄国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已创造出一个经过磨练的自觉的知识界,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一个受压制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他们被剥夺了取得自己政治斗争经验的一切机会。这就是产生列宁主义的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也是西方民主运动最感陌生之处。

列宁主义是俄国革命传统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结合,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当 1903 年布尔什维主义刚刚出现时,它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甚至等于零。1905 年,一次真正的革命在俄国爆发了,它几乎使革命流亡者完全感到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