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

时间:2024-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不列颠的工业化是渐进的。它的全部工业产量的五分之四都来自头十年建设的工厂。苏联 1939 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五年计划要求乌拉尔东部的工业有较大的发展,使亚洲腹地的生活首次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带来的变化这些惊人的发展足以改变世界人民彼此间的相对经济力量。它的重要性在于亚洲内陆首次工业化了。在效率方面,苏联每个雇佣工人的平均产量,一直落后于西方。

农业基础革命化的时候,工业化迅速地前进了。起初,苏联对资本主义国家有相当大的依赖。从西欧和美国来的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在苏联任职。多数机器最初也是进口的,但是,约在 1931 年出现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导致农产品价格灾难性的下跌。如果按苏联主要出口品的谷物折价计算,外国制造的机器价格变得更昂贵了。国际形势又趋于恶化。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和德国日益敌视苏联,并摆出新的军事威胁姿态。1933 年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像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样雄心勃勃,但在缩减进口和争取自给,特别是争取作为军事生产基础的重工业的自给上,却显示出更大的决心。

工业增长率像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十年间工业增长的那种速度,在西欧国家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大不列颠的工业化是渐进的。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倍。而苏联从 1928 年到 1938 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1938 年,苏联成为世界上农用拖拉机和铁路火车头的最大制造者。它的全部工业产量的五分之四都来自头十年建设的工厂。苏联 1939 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五年计划要求乌拉尔东部的工业有较大的发展,使亚洲腹地的生活首次实现现代化。新的工业城市在古老的土耳其斯坦(分成五个中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西伯利亚崛起。这些新区的开发要求进行运输改革,到 1938 年,铁路运量比 1913 年提高了四倍。

现代化带来的变化这些惊人的发展足以改变世界人民彼此间的相对经济力量。它的重要性在于亚洲内陆首次工业化了。同样重要的是,虽然苏联的对外贸易比俄罗斯帝国少,但它与亚洲邻国的贸易却比旧俄罗斯多,因而它与亚洲邻国形成了紧密的新关系。由于亚洲的这些发展,1941 年的苏德战争,已经证明德国的对手不同于 1914 年的俄国。乌拉尔和亚洲部分的工业化(加上盟国的许多援助)使苏联在德国占领和破坏了顿河流域的老工业区之后免于被毁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证明能够承担冲击并进行反击。大量增加的工业产品生产,不断地装备红军并使之现代化。

同时,苏联工业化的程度也容易被夸大,因为它的起点低,所以显得成就非凡。但在质量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苦恼。在效率方面,苏联每个雇佣工人的平均产量,一直落后于西方。至于现代化程度,从按人口平均的某些产品的产量看,也是落后的。按其大量人口平均计算,1937 年苏联生产的煤、电、棉花、毛织品、皮鞋和肥皂,比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甚至日本都少。钢和铁,除日本外,苏联也比以上任何一国都少。纸的生产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因为纸是用于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中,如书籍、报纸、杂志、学校、通讯、布告、地图、图画、图表、商业、政府的记录、家庭用具和礼品等。1937 年美国按人口平均产纸一百零三磅,德国和英国各九十二磅,法国五十一磅,日本十七磅,而苏联仅有十一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