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以他奇特的天才看出了这种种的弱点。在决心破坏那一整套使大多数德国人肯定感到屈辱的条约之后,他采取逐步进犯的战术,结果弄得各民主国家的人民既怀抱着希望,又不断产生恐惧。他有时候叫人害怕得发抖,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松了一口气。他会勃然大怒,咆哮不已,制造战争恐惧,但仅仅攫取一点好处,便宣称那就是他所要的一切,从而让先前的协约国天真地在想,他这时已经心满意足,和平也已经牢靠了。但接着,他又会发作起来,攫取更多一点东西,如此循环不停地干下去。
希特勒的胜利每一年,希特勒都冷不防地制造某种紧急情况,而每一次,英法两国都无可奈何,只好让他的野心得逞。希特勒 1933 年夺取政权后,跟着便使德国退出了国联和当时还在举行的裁军会议。他成功地拉拢法国的老盟友波兰,两国于 1934 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也是在 1934 年,奥地利的纳粹党举行暴动,杀害了总理多尔弗斯,要求把奥地利并入德国。西方国家毫无举动。倒是墨索里尼作出了反应。他不希望看到德国佬在布伦内罗山隘安营扎寨,所以把大批意大利军队调往边境,这样才挫败了希特勒的气焰,令他未敢公开地干涉奥地利,使这个国家又保持了四年的独立。1935 年 1 月,国联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在萨尔地区举行了公民投票。在纳粹炽烈的鼓动声中,萨尔赞同重新并入帝国。两个月后,即 1935 年 3 月,希特勒戏剧性地否认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使德国解除武装的那些条款,这时他竟公然地建立起德国的武装部队来了。法英意三国对于这种单方面地恣意废止国际条约的行为提出了抗议,但并没有为此采取什么措施。大不列颠同德国签订一项海军协定,这一招真是叫法国人感到惊愕不已。
1936 年 3 月 7 日,希特勒把法苏签订新盟约作为自己的理由,推翻《洛迦诺公约》(公约确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边界),重新占领了莱茵兰地区,即把军队开进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那里按照《凡尔赛条约》本应属于非军事区。法国政府考虑可能要采取军事行动来迫使德军撤离莱茵兰;而这一次希特勒本来有可能被遏制,因为德国的军队力量还很薄弱,只要有抵制的迹象,德国军队就打算撤出,或者至少进行磋商。但是,法国政府内部出现意见分歧,没有英国合作便不愿意单独采取行动,而英国并不乐意冒战争的危险去阻止德国军队占领德国自己的领土。第二年,1937 年,平静无事,不过,纳粹在但泽市大肆进行蛊惑宣传,这里按照《凡尔赛条约》是已经被定为自由市了的。1938 年 3 月,德国军队开进奥地利,奥德两国的合并(即所谓的 Anschluss)终于圆满地实现了。1938 年 9 月,发生了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和慕尼黑危机。为了说明这事的究竟,我们现在必须先从其他方面讲起。
墨索里尼的野心墨索里尼也有他自己的野心,他需要在国外取得巨大的胜利以吸引意大利人民。1919 年以后,意大利人对于和平的安排一直是不满意的。他们没有从原来土耳其的领土和前德国的殖民地那里获得任何东西,而前德国殖民地作为托管地却任意地分给了大不列颠、法国、比利时、日本、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意大利人绝没有忘记 1896 年他们的军队在阿杜亚丢人地败于阿比西尼亚一事(这杜绝了意大利在东北非洲的帝国野心)。现在称作埃塞俄比亚的阿比西尼亚是黑非洲(利比里亚除外)余下的仍然保持独立的唯一国家。
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埃塞俄比亚是成员国之一)宣布,意大利的行动是擅自发动的侵略行为,并对它实行制裁,规定国联的成员国都不得把武器或原料(石油除外)卖给意大利。英国甚至把大量海军集中在地中海显示实力。不过,在法国,在一些重要人物中间,对墨索里尼却有着相当的同情。同时在英国,人们也担心,如果制裁执行得太认真,即拒售石油或是关闭苏伊士运河,意大利说不定一气之下会搞起全面战争来。因为这样,墨索里尼在 1936 年才得以打败埃塞俄比亚,把它同意大利东非帝国的索马里兰和厄立特里亚合并在一起。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在日内瓦一再请求采取进一步行动,但毫无结果。这一次,正像早些时候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事件一样,国联再次未能采取措施惩戒恣意妄为的大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