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十年来首次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温斯顿·丘吉尔和以保守党为首的战时联盟下台,由工党政府取而代之。工党在历史上首次占据了多数派地位。在 1945 至 1951 年间工党执掌政权,由克莱门特·艾德礼担任首相。在这一时期工党将英国推向议会社会主义和现代福利国家的新阶段。
工党政府工党政府坚信国家的基础产业部门不能被置于资本主义的无计划、无秩序状态下,为此对英格兰银行、煤矿、电力和燃气、钢铁以及其他经济部门实施国有化。由于全部产业的五分之四仍然为私人所有,所以国有化后出现的是一个混合型经济体。与此同时,工党对 1906 年至 1914 年间自由党改革遗留下来的社会保障计划予以大幅度扩充和修复。早在“二战”中的 1942 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亨利·贝弗里奇就负责起草了一份政府报告,提出要保证“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并为所有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安全保障。如今根据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工党将社会保障覆盖到失业、老年和其他临时情况,启动了一项全面的全国性医疗服务计划,并提高了收入和遗产税。
在 1951 年的选举中工党失去了议会多数地位,保守党重新上台,在其后十三年间多位保守党首相相继执政。1964 年以后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在选举中的支持率因时间而消长,其根源在于国内民意对福利国家的态度不时变化,对经济表现的满意度上下浮动,又或者是对英国全球地位的衰落感到失望。
有限的繁荣保守党在其执政的岁月里使一些先前国有化了的产业重新回到私人手中,但除此之外也做不了别的什么去撼动福利国家。但是两党都认识到,只有使经济保持繁荣,福利国家的社会改革才可能被消化吸收。但英国在经济上有长期困扰着它的问题。“二战”的军费开支造成的投资锐减,海外市场的丧失,航运和其他服务业收入的锐减,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英国的收支平衡,并削弱了英镑的地位。随着美国财政援助的到来,英国大力推动出口,并实施紧缩政策以削减出口,减少军事负担和为维持英帝国而承担的义务,从而使经济有所提升,终于迎来一个阶段的程度有限的繁荣。但在同一时期英国没有能像其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西欧邻国那样有效地重建其陈旧不堪的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
诸如此类的问题阻碍了英国经济的增长,使得英国工人无力面对效率更高的外国产业的竞争。当 20 世纪 60 年代末英国出现通货膨胀并在 70 年代加剧时,工会就要求提高工资以应付物价上涨。罢工和旷日持久的停工折磨着英国经济,并造成英国社会的分裂。直到 70 年代末一个新的时代来临时,摆在英国人面前的问题仍然是,到底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才能更好地应对——而不是终止——英国的不可避免的衰落。
北爱尔兰的麻烦与此同时,北爱尔兰依旧麻烦不断。如前文所述,在英国和爱尔兰于 1922 年分治后,北爱尔兰新教徒人口占大多数的六个郡仍然留在英国治下。占该地区人口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少数派发起武装抵抗,认为他们受到政治和经济的歧视,要求合并到爱尔兰共和国去。1969 年爆发了公开的暴力冲突,这是由爱尔兰共和军和新教极端分子两方面共同激起的。在随后发生的教派冲突中,有超过三千人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