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 3 月,20 世纪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去世了。与他 18 世纪的那位沙皇先辈一样,斯大林在其三十年的统治终结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正是在他的统治下,苏联经历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工业化,伟大卫国战争中全国力量的聚合,苏联边界的扩张,东欧各国共产党政权的巩固,以及苏联作为一个核大国的兴起。但是斯大林主义在改变这个国家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人道成本。30 年代斯大林推行的强制性农村集体化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害,而他发动的大清洗的后果又造成数百万人丧命。西方和苏联学者都估计斯大林的受害者总数高达 2,000 万人,而这还不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生命的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列宁时期的内战和战时共产主义也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所以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也被列为有史以来代价最为高昂的社会工程试验之一。
斯大林主义的恐怖斯大林主义的恐怖在战争期间也没有停止。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和伏尔加地区的德意志人等少数民族因被怀疑与纳粹合作,而被全部向东迁往西伯利亚。而在 1940 年被正式兼并的波罗的海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发生了大规模的驱逐流放。在战争结束时,那些曾经在战争中被俘的苏联士兵以及那些被送到欧洲为纳粹服劳役的平民返回祖国,却又被苏联当局送到劳改营,因为他们和西方有过接触,从而成为不被信任的人。秘密政治警察(内务人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克格勃)的权力毫不受限,而且继续扩大,实行强迫劳动的集中营体系规模仍在增加。意识形态控制更加严密。斯大林个人的猜疑心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无减,让他最亲密的助手也惊恐万状。在后来的岁月中,由于有了更自由的气氛,全国上下都在争论:斯大林的独裁究竟是不是布尔什维克革命本身合乎逻辑的结果,它到底是根源于列宁的许多政策还是由于斯大林自己对列宁的歪曲。
战后苏联对精神生活的控制有激烈的民族主义和排外色彩。在经济学、音乐、遗传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各领域,偏离斯大林的“路线”都是被禁止的。官方发起用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略微加以遮掩的排犹运动,指斥犹太知识分子是“无根的世界主义者”。与此同时政治警察罗织构陷,为恐怖政策提供理由。在 1953 年公布的所谓“医生阴谋”的假案中,约有 20 名医生因被控密谋毒杀斯大林和其他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而被捕。一个月后斯大林殒命,他的继任者撤销了所有的指控,并释放了被关押的医生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