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洲各族语言

亚洲各族语言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中亚洲各民族的语系和语言主要按地理分布来描述,同时也考虑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西部的“阿尔泰语系”开始,向南经过南亚到东南亚,再向西到西亚,亚洲各地使用的语言基本上可以囊括进来。突厥语族除具有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土族语受到当地藏语方言的一定影响。

本章中亚洲各民族的语系和语言主要按地理分布来描述,同时也考虑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西部的“阿尔泰语系”开始,向南经过南亚到东南亚,再向西到西亚,亚洲各地使用的语言基本上可以囊括进来。本章至第十一章所用人口数据主要来自Lyovin1997年出版的一书。[1]

这一语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从巴尔干(欧洲东南部)到中国和苏联的东亚地区。最古老的书面文献形成于公元8世纪,是用鄂尔浑突厥语写成的。突厥语族除具有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语音方面,有元音和谐律;词首很少出现r、l、n、m等浊辅音(9世纪以前);词首、词尾都不出现相连的两个辅音;词的重音一般位于最末一个音节。语法方面,在词根或词干上添加某种意义的后缀是构词及构形的主要手段,名词有多种范畴,动词有多种形态变化。词汇有共同的根词词素。分为以下5个语支。

(一)布加尔语支

包括一种语言即楚瓦什语,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莫斯科以东楚瓦什自治共和国,使用人口144万。这种语言和其他的突厥语支语言差别很大,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它可能是在其他突厥语支之前从原始突厥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语支。

(二)东突厥语支

这一语支包括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有721万人,另有少量人分布在苏联。乌兹别克语使用人口1501.3万,其中大部分在乌兹别克斯坦,少部分分布在中国境内。

(三)北突厥语支

该语支的语言主要有:阿尔泰语,分布在俄联邦的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区,使用人口5.16万。图瓦语,使用总人口19.1万,其中16.6万人分布在俄联邦的图瓦自治区,2.47万人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雅库特语,分布在俄联邦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勒拿河流域,使用人口31.6万。

(四)南突厥语支

最典型的语言是土耳其语,使用总人口5000万,其中4600多万分布在土耳其境内。阿塞语,使用人口至少有1400万,其中775.7万在伊朗,剩下的大部分分布在阿塞拜疆,在伊拉克、土耳其和叙利亚也有一些使用人口。克里米亚鞑靼语使用人口37.5万人使用,大多数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在罗马尼亚和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撒拉语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使用人口约8.8万。加告兹语,使用人口16.6万人使用,大多数分布在摩尔达维亚,其余的分布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语使用总人口313.1万,其中202.8万人在土库曼斯坦,38万人在阿富汗。

(五)西突厥语支

包括以下一些语言:卡拉恰伊—巴尔干语,分布在俄联邦的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自治区,有19.1万人使用。库梅克语,分布在南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有18.9万人使用。巴什基尔语,分布在俄联邦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有100万人使用。伏尔加鞑靼语,使用人口549.3万人,主要分布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语,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的阿姆河流域和咸海南部地区,有29.3万人使用。哈萨克语,使用人口760万,大多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也使用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使用人口205万,其中190.6万人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14.1万人分布在中国新疆(中国称为柯尔克孜语)。

从总体上说,突厥诸语言彼此之间至今仍很相似,其中一些语言大体上都能相互通话。

蒙古语族的主要特点是:语音上,都有元音和谐律,各有两套清浊对立和送气不送气对立的塞音和塞擦音辅音;在构词和语法上,使用3种“后置手段”,即,1.派生词的构词附加成分在词根之后;2.表示形态变化的语法附加成分在词干之后;3.表示词与词关系的虚词也在实词之后(又称后置词);在词汇上,有很多同源词。分为两个语支,即东蒙古语和西蒙古语。

(一)东蒙古语

这一语支可以分为3个语群。

(1)达斡尔语

达斡尔语主要分布在从内蒙古到新疆的中国西部地区,使用人口约12万。达斡尔语的一些方言受到邻近的通古斯语的影响,有些学者因此也认为达斡尔语是一种通古斯语言。

(2)土族语

这一语群的代表语言是土族语,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省,使用人口约有19万。土族语受到当地藏语方言的一定影响。

(3)额鲁特—哈拉哈语

这一语群的语言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分支。

A.哈拉哈—布里亚特语

代表语言是哈拉哈—蒙古语,使用人口188.5万,主要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布里亚特语分布在俄联邦环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有35.3万人使用。

B.额鲁特—卡尔梅克—达卡特语

代表语言是额鲁特—卡尔梅克语,使用人口27.4万,主要分布在俄联邦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二)西蒙古语

代表语言是濒临灭绝的蒙古利语,在阿富汗赫拉特的两个村子中,不久前只有200多人还会说这种语言,而且大部分是老年人。蒙古利语和其他任何一种蒙古语都不能通话。

用蒙古语书写的最早文献是《蒙古秘史》,成书时间约为公元1240年。

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有以下共同特点:元音方面,有共同的a、ə、i、o、u元音,有元音和谐律,但严格程度各有不同,大多数语言中,词的第一个音节有轻微的重音。语法上,属使用后加成分的黏着型语言。词汇上,有丰富的构词附加成分和利用合成法构成的各种复合词。代表语言有满语,尽管中国的满族人口有982万,但现在只有70人到500人还会说满语,这一语言差不多要消亡了。锡伯语使用人口2.7万,分布在中国西部的新疆。此外还有在东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一些小民族使用的语言,如贡迪语或纳奈语,有7190人把它用作母语,这些人大部分分布在俄联邦境内的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地区,另有小部分分布在中国境内。鄂温克语使用人口约4万,其中1.2万人分布在俄联邦库页岛,2.6万人在中国境内,另有2000人在蒙古国。埃文语或拉穆特语使用人口约71710人,散居在俄联邦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和堪察加半岛。

这个语族有两个分支。

(一)朝鲜语

朝鲜语使用总人口为6515.5万,其中4200万人在韩国,2000万人在朝鲜,另有192万人在中国境内,60.4万人在日本,38.9万人在俄罗斯,24.9万人在美国。朝鲜语的主要特点是:塞音塞擦音各分松、紧和送气音3套,擦音只分松紧。有元音和谐现象,主要用附加成分表达语法范畴,尊称和阶称是其语法的重要特点。有大量的汉语借词。

(二)日本—冲绳语

这一分支包括:日本语,使用人口1.17亿,其中1.16亿人在日本,52.7万人在美国,38万人在巴西。日语的语音特点是:语音系统整齐,有清浊对立,但无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音节构造简单。语法上,词分为独立词和附属词两类,助词和助动词地位重要。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有词尾变化。词序较自由,敬语用法十分发达而且复杂。词汇分四类:固有词、汉语词、外来词和混合词,其中汉语词占半数以上。冲绳诸语中的每一种语言,使用人口都比较少,但使用总人口则有90万人。

尽管各种冲绳语(方言)和日本语之间,甚至各冲绳语言之间都不能通话,但毫无疑问,冲绳语和日本语是有亲属关系的。不过要在朝鲜语和日本语中找到同源关系,即使是很远的同源关系,也非常不容易。

阿依努人有1.5万,主要分布在日本北部,俄联邦的库页岛等太平洋地区有1500人。阿依努人最初分布在日本所有主要岛屿及本州北部地区,现在他们大都已经融入了日本文化。

在人种方面,阿依努人和日本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高加索人种,比日本人有更多的体毛。语言之间也没有表现出亲属关系,大多数学者目前仍然倾向于认为阿依努语是一种独立语。阿依努语现在只是老年人的第二语言。

这不是一个业已建立的语系,而是一个基于地理概念的语群,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东北部。

在这些语言中,其亲属关系已被承认的是楚科奇—堪察加语系(过去称楚科奇—堪察加语),包括:楚科奇语(楚科奇半岛,1.4万人),堪察加语(堪察加半岛,4000人),科里亚克语(堪察加半岛,7900人),克雷克语(纳瓦里安角,400人),阿留托尔语(堪察加半岛,2000人)。其余各种语言一般认为都是孤立的语言,只是在地理分布上构成一个语言群。

克特语,有时也称叶尼塞奥斯恰克语,使用人口不到1100人,分布在叶尼塞河沿岸。

尤卡基尔语,使用人口800人,分布在科雷马河口地区。

吉尼亚克语或尼夫克语,使用人口1500人,主要分布在库页岛。

有时候学术界也将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阿依努语归入这个语群之中。

上述语言除了其地理分布外,将它们归为一个组(即便它们根本没有亲属关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们有着类型上的相似性,这大概是由于语言的扩散而形成的。

汉藏语的共同特点是: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声调能区别词汇意义;语法上,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多,在句子中能表达各种复杂的语法意义。大多数汉藏语有量词,词有重叠形式。词汇系统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少。

(一)汉语

包括许多方言,其中一些方言之间不能通话。使用人口分布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另外,在越南、泰国、缅甸以及包括北美洲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社区也使用汉语。

(1)官话(中国北部及内地)

使用人口为7亿,也就是说,中国人口的70%使用官话方言。它有4个分支。

北方方言,使用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北部、东北各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西北方言,使用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西南方言,使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北部、湖北和湖南西北部;东部方言(江淮方言),使用地区包括安徽中部、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及南京。

(2)吴方言(包括上海在内的中部沿海)

使用人口为7717.5万,即全国人口的7.5%。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北部方言,包括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使用的各种方言;南部方言,包括浙江使用的各种方言。这两个分支的差别基本上表现为它们保持吴方言特有词汇的多少。南部方言保持得多一些,而北部方言则更多地受到邻近的官话方言的影响。

(3)湘方言(湖南省)

使用人口为3601.5万,即全国总人口的3.5%。通常可以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两个分支。就像吴方言一样,老湘语保留了较多的湘方言特有成分,而新湘语则受到官话方言的强烈影响。

(4)粤语或广东话(广东和广西的南部沿海及内地)

使用总人口为5390万,分布如下:中国5000多万人、马来西亚74.8万人、越南50万人、新加坡31.4万人、印度尼西亚18万人、泰国2.94万人、新西兰1.28万人、菲律宾6000人,还有其他地区的一些小社区也多使用粤语。美国的华人大多都操粤语。广州话一般被认为是粤语的标准音。

(5)客家方言(散布在中国南方各省)

使用人口在中国有2572.5万,占汉语使用人口总数的2.5%。总的使用人口则有2736.5万。

(6)赣方言(江西省和湖北的东南角)

使用人口2058万,占汉语使用总人口的2%。

(7)闽方言(福建、广东省部分地区、中国台湾、海南南部沿海)

这种方言有以下几个分支:西部方言,包括福建西部地区如邵武等地使用的各种方言:东部方言,这一分支又细分为闽北话(福州),使用总人口1053.7万,其中1029万人在中国(占汉语使用总人口的1.2%);闽南话(厦门、中国台湾),使用总人口4530.5万,其中2572.5万人在中国大陆(占汉语使用总人口的2.5%),该分支在境外的分布情况是:马来西亚1948581人、新加坡117万人、泰国1081920人、印度尼西亚70万、菲律宾49.35万人、文莱1万人。

一些学者认为海南岛使用的闽方言是其东部方言的第3个分支。

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普通话是标准的官方语言。在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它都是学校教育所用的主要语言,尽管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广东方言地区),学校里也使用当地语言。在海外的华人社区(其中大部分人讲闽方言和粤方言)学校里,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

尽管通过教育,全中国的人都可以使用同一种书面语言,但是,各个方言区的口头语言有时差别很大,以致不能相互通话。不过,由于汉字是一种词符文字,它并不直接描写语音,特定的符号并不表示特定语音。因此,一个汉字尽管在多个方言里可以念成不同的音,但它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语音差别最大的地区是沿海地区,而不是内地。从缅甸到中俄交界的广大内陆地区,使用的都是官话,至今这些不同的官话方言之间仍能相互通话。

汉语是声调语言,很大程度上都是单音节,在类型上属分析/孤立型语言。基本词序是SVO(即主语+动词+宾语),修饰词在被修饰词之前。最早的书面文献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2000年。

(二)藏缅语族

藏缅语的共同特点是:语音方面,多数语言有声调,声调数目一般是三四个,很多语言分清浊,元音分松紧,有的还有丰富的复辅声母,单元音韵母丰富,复合元音韵母不发达。语法方面,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比其他语族丰富,动词有人称、时、体、态、式、趋向等多种范畴,都有量词。词汇方面,各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同源词。

藏缅语族可以分为以下7个语支。

(1)迪摩缕波语支

这一语支又可分为3个组。

①库基—钦—那加语

主要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缅甸和孟加拉国的交界地区。主要语言有:卢夏语,使用人口印度33万人、缅甸1.25万人、孟加拉国1041人。塔多语,使用人口印度12.5万人、缅甸2.62万人。阿奥那加语,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使用人口8万人。塞马语,在印度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共有6.5万人使用。阿加米那加语,那加兰邦西部,43569人。科尼亚克那加语,阿萨姆邦、那加兰邦东北部,9.5万人。唐库尔那加语,印度曼尼普尔、乌克鲁乐、那加兰邦,7.5万人。雷布查语或隆语,使用人口6.5万,大部分分布在锡金和不丹,尼泊尔也有少量分布。

②阿博尔—米里—达夫拉语

包括3种语言。阿迪语(11万人)和米里语(33.4万人),这两种语言主要分布在阿萨姆邦,一部分在中国西藏。此外还有达弗兰语或尼西语,分布在阿萨姆邦,使用人口3.3万人。

③博多—加罗语

包括3种语言。阿萨姆平原地区的博多语,使用总人口600938人,其中60万人在印度,其余在尼泊尔。迪马萨语流行于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使用人口约7万。加罗语,使用人口50.4万,其中41.4万人分布在阿萨姆山区,孟加拉国境内有9万人。

(2)喜马拉雅语支

这一语支的主要代表是藏语及其方言,使用总人口476万,其中中国459万,尼泊尔6万人,印度10万人,不丹3000人,此外在瑞士和美国还有少部分人使用。

尼泊尔的一些小民族使用多种语言,其中尼瓦尔语(50万人,尼泊尔)有很多方言,大都受到印度—雅利安语言的很大影响。

(3)羌语支

主要成员是羌语,分布在中国四川省西部,使用人口198252人。羌语有很多方言,这些方言也有可能是独立的不同语言。

(4)景颇语支

主要包括卡钦语或景颇语,使用总人口约为66万人。分布情况是:缅甸北部530900人、中国云南12万人、印度7200人。

(5)彝缅语支

包括两个分支:

①缅语支

包括缅甸语及其方言,使用总人口2200万,其中缅甸有2155.3万人把它用作第一语言,另有300万人把它作为第二语言,此外孟加拉国还有10万人使用缅甸语。该分支的其他语言有:载瓦语,使用人口6.3万,其中缅甸有1.3万,中国境内有5万人。拉喜语,缅甸有5.55万人使用。马鲁语,使用人口9.87万人,分布于缅甸北部及中缅交界地区。

②彝语支

包括以下语言:傈僳语,使用人口约73万人,其中缅甸有12.6万人、中国有574856人、泰国有13万人。彝语使用总人口657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哈尼语,使用总人口约113万,其中100万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境外一般称为阿卡语,分布如下:缅甸100200人、泰国2.5万、老挝5000人。拉祜语使用总人口约70万,其中缅甸67400人、中国411476人、老挝约2500人、泰国2300人。另外还有纳西语278009人,绝大部分在中国云南。有人认为,中古时期西夏国的唐古特语也属于这一语支。

(6)白语支

只包括一种语言,即白语或民家语。在中国云南有159万人使用。由于受到汉语一些方言的深刻影响,白语中的汉语借词在其总词汇中占到70%,因此现在还很难确定它在这一语系中的确切位置。

(7)克伦语支

该语支的语言及使用人口分布情况如下:普沃语,缅甸1209800人、泰国6万人。唐图语,缅甸56万人、泰国600人。斯高语,1284700人,主要集中在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克耶语或红克伦语,缅甸21万人、泰国7.79万。

苗瑶语通常被归为汉藏语系的一个语族,但由于在发生学关系上还有很多问题,国外一些学者把它分为一个独立的语系。很显然,这些语言在历史上曾经受到汉语或者邻近的台—卡岱语的影响。苗瑶语的共同特点有:语音上,都有鼻音韵尾,声调系统和汉语相同,元音不分松紧。语法上,基本语序为主—谓—宾,形容词在被修饰词之后。词汇方面,有相同数量的同源词。

苗瑶语有两大分支。

(一)苗语

包括以下几种方言:湘西苗语,使用人口44万,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省西部;白苗语,泰国有3万人、美国有7万人使用;青苗语,老挝有10万人、泰国3.3万人、美国约有4000人;黔东苗语,使用人口90万,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南部、云南东北部、湖南和广西(在越南和泰国也有少量分布);川黔滇花苗语,使用人口115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南部、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泰国、老挝。根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操苗语支语言的人口在中国就有739.8万人。

(二)勉语或瑶语

由许多不同的方言构成,使用人口分布如下:越南30万人、泰国3万人、老挝6万人、中国213万人。在中国境内说该语言的人口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湖南和贵州各省。操该语言及方言的人口估计达到1000万。

由3个语群组成。

(一)台语支

台语支的主要成员有:泰语或罗语,泰国有2000万人使用。北部泰语使用人口泰国有600万人、老挝有3000人、中国有少量人口;南部泰语,泰国有455万人使用;黑泰语,使用人口50万人,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语使用人口30万人;掸语使用总人口253万人,其中250万人在缅甸,其余的分布在泰国境内。

(编者注:“台”主要用于这一语支的名称,而“泰”则专指泰国使用的主要语言。)

(二)侗水语支

主要包括两种语言:侗语,使用人口251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水语,使用人口345993人,分布在中国的贵州和广西。此外还有一些小语言,都分布在中国境内。

(三)卡岱语支

以下是部分卡岱语:黎语,使用人口111万,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沿海的海南岛;仡佬语在中国南部的使用人口有44万,在越南也有少量仡佬族人口;拉伽语,越南有5000人使用。

南岛语系的语言大多数分布在大洋洲,作为一个整体,详细情况将在“大洋洲各族的语言”这一章中介绍。南岛语系在亚洲大陆(东南亚)的主要语言是马来语和占语。

南亚语系的主要特点是:语音方面,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对立普遍。元音比较丰富,可分为高、前、中、后四级。长元音很常见。除越南语有声调外,南亚语系各语言大多不分声调。语法方面,一般为主—动—宾,像蒙达语则是主—宾—动;形容词在其修饰的名词之后。句法中有唯被动结构,较多使用前置词。词汇上,大多数根词为单音节,前缀和中缀较普遍。这一语系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即西支和东支,在类型上彼此完全不同。

(一)西支(蒙达语族)

该语族可分两个语支:

(1)纳哈利语支

在印度的中央邦和东北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有5000人使用这一语支的语言。

(2)蒙达语支

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主要语言及其使用人的分布情况如下:桑塔利语,使用总人口384万,其中印度3693558人,孟加拉国10万人,尼泊尔4万人;蒙达里语,印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85万人;霍语,印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749793人;索拉语,印度奥里萨邦,27万人;科尔库语,印度中央邦,32万人;朱昂语,印度奥里萨邦,1.3万人;科尔瓦语,印度比哈尔邦和中央邦,14246人。说蒙达语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印度比哈尔邦、中央邦、奥里萨邦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周围是印欧语和达罗毗荼语民族,后两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二)孟—高棉语族(东支)

这一语族由多个语支组成。

(1)尼科巴语支

包括6种语言,使用总人口22100人,主要分布在由印度管辖的尼科巴岛上。

(2)北孟—高棉语支

可分为很多分支:卡西语使用人口53.5万,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邦。勃朗语,使用人口广泛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中国云南。布朗语的使用人口约70万,其中34.8万人在缅甸,82280人在中国,是该分支中最有代表性的语言。克木语,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和泰国北部,最主要的语言是克木语,使用人口34万。

(3)东孟—高棉语支

可进一步分为3个小分支:高棉语,只包括一种语言,即高棉语。使用人口700万,主要分布在柬埔寨,另外越南有70万人、马来西亚1万人、泰国4000多人。巴纳语,由大约35种小语言组成,主要分布在越南中部和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东部。巴纳语在越南的使用人口约8.5万,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语言。卡图语,由散布在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的一些小语言组成。

(4)越—芒语(越语)语支

主要成员是越南语,使用总人口5543.8万,分布如下:越南5445万人、美国60万人、柬埔寨30万人、中国11995人,该语支另外还包括分布在越南北部和老挝北部的一些小语言。

(5)孟语支

该语支的语言有:孟语,使用总人口约93.5万,其中83.51万人在缅甸、泰国有7000人到1万人;尼亚库尔语,分布在泰国中部,300人到1000人。

(6)阿什利语支

包括一些较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毗邻的马来西亚地区。代表语言有:肯休语,马来西亚3000人、泰国300人;特米亚尔语或北部萨凯语,马来西亚11593人;其他的小语言使用总人口约4万。

达罗毗荼语的主要特点有:语音方面,元音有长短之分,有后起的鼻化音,辅音有特有的顶音摩擦音和齿音卷舌音。形态方面,总的来看都属于粘着型语言。名词分为人类名词和非人类名词两种,有两个基本格,即直接格和间接格,加上人称词缀形成的派生名词是达罗毗荼语的重要特征之一。代名词第三人称和指示代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之分,动词有3个基本形式:①现在不定时,②过去时,③将来时。其构成方法是在根词上加词缀。句子语序是主—宾—谓。达罗毗荼语的另一个特点是分开的否定的动词变位变化。达罗毗荼语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唯有使用人口有20万人的布拉灰语,在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斯坦形成了一小块达罗毗荼语区。达罗毗荼语能够深入印欧语区并形成孤立的小块语区,说明在史前时期印欧民族侵入并将达罗毗荼语排挤到南部以前,达罗毗荼语曾经分布在更远的北部地区。

不久以前,一些斯堪的纳维亚语言学家宣称,哈拉巴和摩享朱达罗(印度河谷城市)的最早居民是达罗毗荼人。尽管这些假设并非空穴来风,但仍需进一步论证。斯堪的纳维亚学者提出的论据包括在上述两个地点发现的两块金石印章的译文,但这两个文献太短了,释读极为困难,人们还不敢断言能否成功释读这两种文献。

布拉灰语是达罗毗荼语西北支的一种语言,它受到俾路支语(一种伊朗语)的极大影响。其他达罗毗荼语,特别是有悠久书面语言传统的语言,则因为印度教的传播而受到印度语支语言的深刻影响,其中以梵语的影响最为突出。反过来,达罗毗荼语也影响了邻近的印度语支语言(印欧语系)和蒙达语(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分为4个主要的语族。

(一)南部达罗毗荼语族(德拉维达语)

这一语族的主要代表有:泰米尔语,使用总人口约5000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此外斯里兰卡有334.6万人,越南有100万人,其他少量人散布在东南亚国家及南非、斐济和毛里求斯;马拉雅拉姆语,印度克雷拉邦,2600万人;坎纳达语,2689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及邻近地区;此外还有一些小的语言如科达古语,印度卡纳塔克邦9.3万人;图卢语,印度卡纳塔克邦115.7万人;托达语,800人;科他语,900人。后两种语言是尼尔吉里山区和泰米尔纳德邦(印度南部)的一些民族部落的语言。

(二)中南部达罗毗荼语族(安得拉语族)

包括语言有:泰卢固语,使用人口5400万人,大多数分布在印度安得拉邦及邻近地区;库伊语,使用人口50.8万人,分布在印度的奥里萨邦、安得拉邦、中央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贡迪语,使用人口200万人,分布在印度的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

(三)中部达罗毗荼语族

这一语族包括中央邦、卡纳塔克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使用的一些语言,如帕吉语,使用人口2万人;科兰语,使用人口8.8万人;奈基语1000人。

(四)北部达罗毗荼语族

这一语族的主要语言及其使用人口分布情况如下:布拉灰语20万人,分布在巴基斯坦,在地理上和其他达罗毗荼语言相互隔绝,并受到邻近的一种伊朗—俾路支语的很大影响。库鲁克语126.4万人,分布在印度的比哈尔邦、中央邦和奥里萨邦;马尔托语9.5万人,分布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比哈尔邦。

布鲁沙斯基语分布在受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罕萨—那噶尔地区,使用人口约4万,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的周围分布有达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属印欧语系)、藏语(属汉藏语系),但由于其分布地区十分偏远,与外界隔绝,基本上只和达尔德语(尤其是希纳语)有接触。这一地区许多说达尔德语的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和布鲁沙斯基语有关系的其他一些语言。

旧译闪含语系,其大多数语言都分布在非洲,因此在“非洲各族的语言”一章中再详细讨论。这一语系的原始分布地在非洲。

亚非语系分布在亚洲的现代语言有:东部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半岛、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以色列希伯来语、亚述语或东叙利亚语,分布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此外还有主要分布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使用的阿拉米语。

这一语系的大部分现代语言都分布在欧洲,因此这一语系作为一个整体将在“欧洲各族的语言”一章中讨论。属于这一语系的亚洲语言主要分布在伊朗、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斯里兰卡,大多属于该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

该语系较有代表性的语言如芬兰语、匈牙利语等,大多分布在欧洲。该语系在亚洲的代表语言属于萨莫耶德语族,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北部。东西伯利亚和堪察加半岛的尤卡吉语如果和乌拉尔语确有关系的话,那它也属于这一语系。该语言通常被划入“古西伯利亚语”。

这一语系的语言基本集中在阿拉斯加,因此这一语系将在“美洲本土语言”一章中讨论。这是一个唯一在美洲和亚洲都有分布的语系。人们认为美洲本土著语言基本上都是在几次移民浪潮中,由亚洲移民通过白令海峡带到美洲去的。阿留申语是亚洲移民从阿拉斯加回迁亚洲大陆以后才得以在亚洲保存的,并非因为一部分人没有移居美洲才得以保存在亚洲。

把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归入古西伯利亚语,则是一种基于地理分布特点所作的分类。

[1] Anatole Lyovin,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