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众多书籍中,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般若心经》。《般若心经》是观音(也叫观自在菩萨)修行后知道的宇宙真理,有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解释的语言收入的典籍。也就是说,《般若心经》是大乘佛教的存在论、认识论的精华。所以《般若心经》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何谓宇宙,何谓存在等的哲学书。
但是这本哲学书在日本成了镇魂时用的东西。如江户时代诞生的怨灵故事集《四谷怪谈》就是为了镇住含怨而死成为怨灵的阿岩,伊右门卫就反复朗读《般若心经》。感到奇怪吗?为什么读了哲学书,怨灵就退去了?其实,日本人在纳取佛教的时候,没有花大力吸取开悟(成佛)的说教,而是把其当作怨灵镇魂的一个手段来吸收了。日本人把这个理解为成佛。几年前日本朝日电视台播放的人气时代剧《必杀工作人》,其主人公中村主水的工作就是为非业而死的人所产生的怨灵,拿钱复仇。主水将恶人一刀斩死后,嘴里喃喃道:这样你就成佛了。
这是个奇怪的故事。因为所谓成佛一般是指开悟后成佛。用大乘佛教的话来说,死去的人如果能成佛的话,是因为生前信仰阿弥陀佛的原因。但是,主水在报了怨恨之仇之后,却成佛了。把杀死对手的人杀死,死者反倒成佛了。如果释迦听到后一定会吃惊地说,哪有这样的教义。原本佛教有严格的绝对不能做的戒律。其中之一就是不杀生。即不可剥夺活着的生物的命。但是报了仇之后那人反倒成佛了。这在佛教里是不可思议的。
同样的语言变化还有“供养”这个词。供养作为佛教用语原本之意是对佛、菩萨和诸天奉上花卉与食物等供物。不过,在日本让死去的人安息也叫供养。如让成了怨灵的菅原道真复权,授予他太政大臣职位的时候,也使用“供养”这个词。总之在日本,如何使死者在死后的世界得到幸福,首先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消解这个人的怨气。这就是过去和现在都不变的怨灵信仰。说得再具体点,要让死者不成为怨灵,就是要做让死者喜欢的事情——供养。其最终的仪式化就是在观念中究极的形式就是杀死死者怨恨的人。
这样来看,日本文化就是一个什锦火锅,它把佛教整体地变了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