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是个情报收集迷。他对异国的一举一动都感兴趣,属于国际派。当时在长崎滞留的中国人,有个福建出身的叫朱佩章,吉宗向他询问中国是如何报仇的以及同时代的大清王朝的情况。当然不是德川吉宗亲自去长崎,而是派身边学者荻生北溪代其询问。古人对不报君主之仇的臣,对不报君父之仇的子,给予强烈的非难。然而想杀仇敌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减其杀人罪,代之以三十大板之后流放。
八代将军德川吉宗(1684年—1751年)是个情报收集迷。他对异国的一举一动都感兴趣,属于国际派。当时在长崎滞留的中国人,有个福建出身的叫朱佩章,吉宗向他询问中国是如何报仇的以及同时代的大清王朝的情况。当然不是德川吉宗亲自去长崎,而是派身边学者荻生北溪(荻生徂徕的弟弟)代其询问。询问的问题有如下:
在贵国,让其饿死的刑要比绞杀的刑重,这是为什么?
不经意用了假钱,属于犯罪吗?
告密他人做坏事的人,有奖赏吗?
乱酒杀人,处以怎样的刑罚?
在奢侈方面有什么规定吗?
对饥饿之人煮粥给他们吗?
等等。
精彩的是关于复仇的问答:
问:在贵国,有对父兄等报仇的吗?
朱佩章答:君父的敌人是不共戴天的。古人对不报君主之仇的臣,对不报君父之仇的子,给予强烈的非难。但是,依据律(刑法)的话,即便是替父亲报仇,杀人罪也是不能原谅的。
然而想杀仇敌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减其杀人罪,代之以三十大板之后流放。再之后赦其归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