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昭和二十六年)4月12日,麦克阿瑟元帅被华盛顿解任。对日本人来说,这是惊天动地的新闻。《朝日新闻》发表社论,题为“依依不舍,麦克阿瑟元帅”。
解任的消息是在12日宣布的,16日早上麦克阿瑟就离开了日本。当时的吉田内阁决定给予麦克阿瑟“终身国宾”的荣誉称号。日本国会也决定赠送感谢文。为了让麦克阿瑟成为“名誉日本国民”,为他建造大型铜像的捐款活动也开始了。为了永久纪念他,在东京还计划建造麦克阿瑟元帅纪念馆(也叫麦克阿瑟神社)。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就是当时的《朝日新闻》社长谷部忠,《每日新闻》社长本田亲男,大映社长野村吉三郎等各界人士。对于这一切,已经回到美国的麦克阿瑟非常高兴地回复道: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但是在现在的东京,既没有他的铜像,也没有他的神社。连“名誉日本国民”的称号,日本人也已经忘记了。这是为何?原来,麦克阿瑟在关键的时候,说错了关键的一句话。一句什么话?令日本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日本人还是12岁的少年。
这句话是怎样出笼的呢?原来在1951年5月6日,美国上院的外交军事委员会对麦克阿瑟的对外政策和军事战略等进行证言。
隆戈议员问:日本人对占领军有好意吗?
麦克阿瑟答:日本人对战败,对外国军队占领的事实不仅全都知道,而且还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陷入了自我轻视的状态中。在这个虚脱状态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礼节,公正和正义的逻辑推演起了作用。后进的、孤立的、封建的日本人,开始适应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也得到了重视。隆戈议员问:德国和日本有区别吗?
麦克阿瑟答:从科学、美术、宗教、文化等的发展来看,如果说盎格鲁-撒克逊人是45岁壮年的话,那么德国人基本上与他们同辈。但是日本人还是处于学生的时代,还是12岁的少年。德国人看上去怠慢现代道德和国际道义,但这是有意识地去做的,这并不是对国际情势无知的表现。所以他们的失败和日本人的失败在趣味上是不同的。德国人自己对此十分确信并能再次面对。日本人则和有这种趣味的德国人不同。
其实,只要仔细阅读麦克阿瑟这段话,就能看出麦克阿瑟是在为日本人辩护。从字里行间里给人的印象是德国人才是明白的战犯,日本人是不明白的战犯。麦克阿瑟在为日本人哀怜。
但是,日本人没有这样的理解力。他们只听进了12岁之说,便怒发冲冠。满腔的敬意得到的竟然是背弃。于是日本人放弃了所有的计划。所有的计划化都随12岁之说成了泡影。
易热易冷。这就是日本人。不懂得听话听音。这就是日本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