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法国是典型的绝对君主制国家。所谓绝对君主制是指君主凭借常备军和官僚机构独揽大权的政体。在欧洲近代早期,绝对君主制的发展对克服封建分权状态、建立起有比较明确领土疆域的中央集权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法国绝对君主制的兴起经过了长期的积淀,其根源可追溯至15世纪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统治时期。路易十一扩展了法国的边界,将国土聚合到了一起,而且他建立了常备军,设立了固定税,并且对行政、司法机构进行了改革。16世纪前期执政的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都致力于发展中央集权,他们为加强王权在外省的权威、保障政府更好地运转而做出了种种努力。但到了16世纪后期,由宗教改革引发的“胡格诺战争”使法国彻底分裂,天主教集团与胡格诺派的新教集团相互厮杀、争夺权力。混乱不堪的局面持续了30年之久(1562—1598),直到波旁王朝的开国之君亨利四世登基之后才逐渐平息了内战,重新开启了建立绝对君主制的事业。
为安抚胡格诺教徒,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了《南特敕令》,赋予他们有限的宗教自由以及军事、政治上的权利。《南特敕令》成为基督教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典范。面对凋敝的经济,亨利四世在大臣苏利的辅佐下大力推行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他声称要让每个农民锅里都有一只鸡。通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和整顿财政,法国的农业得以复苏。亨利四世还扶植工商业,积极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在他治下法国又成为了经济强国。16世纪长期的内战不仅严重削弱了经济实力,也使历代国王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付诸东流。于是,深谙政治权术的亨利四世重新开始了强化王权的事业。他运用种种手段压服了贵族,恢复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确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年仅9岁的路易十三继位,由其母后摄政。从亨利四世去世到路易十四亲政之间的这段历史,扮演重要角色的不再是国王,而是两位摄政的王太后和两位枢机主教。1624年枢机主教黎塞留成为首相,他掌控国家事务长达18年之久。黎塞留精明强干、雄心勃勃,他不仅要使王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还要令法国称霸欧洲。为实现这两个目的,黎塞留要扫除一切障碍。他严厉打击图谋不轨的贵族,无情镇压叛乱的胡格诺派教徒。他让由国王任免的监察官管理地方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外交层面,黎塞留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它是波旁王朝获取欧洲霸权的主要障碍。黎塞留去世后,枢机主教马扎然辅佐冲龄即位的路易十四,他全面继承了其前任的中央集权政策。1648—1652年间,不满马扎然统治的贵族和城镇居民掀起了一系列反叛,史称“投石党运动”。这场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它是法国贵族最后一次以武力公然反抗王权的尝试。
1661年马扎然去世,23岁的路易十四亲政。他统揽大权,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一度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的霸主。他也被尊称为“太阳王”。
亲政后的路易十四决定在巴黎西南郊外的凡尔赛新建一座宏伟的宫殿。修建工程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凡尔赛宫是盛行于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其堂皇富丽凸显了王权的崇高。凡尔赛宫中住的不仅是王室,路易十四还把各地的大贵族都宣召进宫,让他们侍奉国王。太阳王还在宫中安排了许多宴会、舞会、戏剧演出等娱乐活动供贵族消遣。曾经雄踞一方的大贵族们在宫中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结果钱财耗尽,债台高筑,不得不在国王面前俯首帖耳以获取丰厚的赏赐。这有利于加强王权,但也滋长了宫廷阴谋与派系斗争。凡尔赛的奢华生活并没有使路易十四成为只重享乐的无道昏君。恰恰相反,国王每天按时在书房里办公,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批发公文,像办公室的职员那样恪尽职守。
为了进一步强化王权,太阳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打击爱搞对抗的高等法院,大大缩减了其在参与立法方面的权力。其次,重视军队的建设。他不仅将约10万人的军队扩充到40万人左右,还实行了一套常规性的招募、训练、惩戒、提升的制度,使一切武装力量为国王服务。再次,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外省的控制。最后,由于相信宗教上的一致性关乎王权的尊严与国家的安全,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敕令》,迫使成千上万的胡格诺派教徒离开法国,迁往荷兰、英国和普鲁士。
在路易十四统治之下,法国不断挑起战争,开疆拓土。很久以来,法国就存在着所谓“天然疆界”的理想,要将领土边界向东推到莱茵河,向南推到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和比利牛斯山,向西推至大西洋。黎塞留还提出“将高卢王国归还高卢人,使法兰西和高卢相等同”。路易十四继承了前人的遗志,而且更加野心勃勃。他有两个扩张目标:其一是将法国的边界向东扩展,直抵莱茵河,吞并西属尼德兰以及弗朗什-孔泰;其二是获取整个西班牙的继承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路易十四先后挑起了对荷战争、奥格斯堡联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长期的战争状态致使法国经济衰退、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
1715年太阳王去世,其曾孙路易十五继位,年仅5岁,由奥尔良公爵摄政。在摄政王统治时期(1715—1723)出现了贵族的复兴,曾经受路易十四压制的贵族阶级又恢复了权势。太阳王曾挑选有才干的平民出任政府高官,而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军队、政府乃至教会的要职皆由贵族把持。曾被路易十四驯服的高等法院也恢复了传统的权力,这一代表穿袍贵族的机构成为18世纪反对国王政府推行改革的主要力量。
路易十五登基之初,颇受人民欢迎,人称“受爱戴的路易”。然而这位君主的统治能力却令人失望。他酷爱狩猎,追求美色,甚至令情妇干政。18世纪中叶,法国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对法国而言,这两场战争的实质都是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然而法军最终落败。七年战争的惨败令法国的殖民势力被赶出了北美和印度,同时也使法国君主制蒙羞,路易十五自此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更糟糕的是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中。1774年声名狼藉的路易十五离世,他的孙子路易十六继位。新国王性格内向、优柔寡断,他虽然希望将国家治理好,但其祖父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积重难返。国王政府所推行的改革往往遭到特权等级的阻挠,由此法国绝对君主制的内在矛盾已经暴露无遗:国王政府打算从贵族的财富中寻找税源,贵族则力图控制政府的决策权,同时拒绝放弃经济特权。王权与贵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绝对君主制的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