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实施“白色方案”、侵占了波兰以后,原计划马上回师西线,实施“黄色方案”,闪击西欧。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在发布“黄色方案”作战指令时说,德军的目标“在尽量歼灭法国作战部队以及与其并肩作战的同盟国部队,同时在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北部尽可能多占领土地,以作为对英国进行有利的空战和海战的基地……”只是由于纳粹军队内部的原因,希特勒一再推迟了“黄色方案”的执行。
在进攻西欧的计划中,为了防止英法从海上封锁德国并切断从瑞典经挪威港口输往德国的铁矿砂航路,希特勒决定在实施“黄色方案”以前先夺取北欧的丹麦、挪威。1940年4月9日,德国空降部队和舰队突然以闪电般的速度袭击并占领了哥本哈根、奥斯陆及其他一些重要港口。丹麦当天停止抵抗;挪威的国王及其政府撤离首都,转移到北方抵抗德国法西斯的入侵。被德国收买的挪威前国防部长吉斯林配合德寇入侵,里应外合,四处活动,组织卖国政府。从此,“吉斯林”成了“内奸”“卖国贼”的同义词。德军入侵挪威后,英法派军前往支援,一度打击了德军的锐气,后因法国前线吃紧,被迫从挪威撤走,挪威国王及其政府流亡伦敦。
1940年5月10日,德国法西斯开始执行“黄色方案”,闪击西欧。希特勒组织了3个集团军群,136个师、3000辆装甲车、3800多架飞机,兵分三路,同时向荷兰、比利时、法国发起闪击。平静的西线顿时变成了一个血海战场。
希特勒闪击西欧,说明推行绥靖政策没有好下场。就在德军攻击西欧的当天,即5月10日,张伯伦下台,65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在危难时出任首相。5月13日,他在议院说:“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出任首相后,丘吉尔改变了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坚持反法西斯战争。他说:“英国只有一个念头:打赢战争,消灭希特勒主义”。希特勒也承认,“丘吉尔人阁,这意味着战争真正开始了”。
但法国没有彻底抛弃绥靖主义,而且其军事思想也是十分保守的。它按传统的军事思想,把重兵部署在沿法德边界延伸的“马其诺防线”上。德军有意不去正面强攻“马其诺防线”,在这350公里的延伸线上,只配置19个师发动虚张声势的进攻,以尽量牵制法军的主力。德军担任主攻的是左翼,配置了45个师,7个坦克师担任快速纵深穿插。三天之内,德军坦克师(包括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和隆美尔的一个师)出其不意地越过崎岖的“天险”阿登山脉,5月14日渡过马斯河,直指迪南、色当等要塞。15日,法国总理雷诺向丘吉尔惊呼:“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这一仗打输了。”18日,雷诺政府改组,自己兼任国防部长,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名将、84岁的贝当任副总理,魏刚任总司令。
德军的右翼集团军群共29个师,穿越荷兰、比利时,直插法国,牵制英法联军主力。荷、比原是宣布“中立”的国家,希特勒多次公开声明,“愿意承认并保证两国领土的不可侵犯和中立”,但私下却对人说,“破坏比利时与荷兰的中立并没有什么关系。等我们打赢了,谁也不会来提这个问题的”。仅仅五天,德军就侵占了荷兰;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也宣布向德军无条件投降。
5月19日,德军攻下亚眠,20日攻占阿布维尔,26日占领加莱,直逼英吉利海峡。这样,德军实现了把英法联军切割成两股的计划,北部的36万英法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前临强敌,后背大海,联军处境危急,唯一的生路是强行从海上撤走。
眼看几十万英军将被歼灭,为了保存实力,丘吉尔下令组织撤退。英军搜罗到大小船只850多艘,包括巡洋舰到驳船、渔船乃至泰晤士河上的游艇等,自5月26日晚起,在炮弹横飞中开始分批撤退。经过八天八夜的紧张战斗,共有338226名英法官兵逃出德军虎口。敦刻尔克的成功撤退,保存了一支英陆军实力。
德军侵占巴黎。
德军占领敦刻尔克后就倾其全力向南压过去。魏刚集结100万大军在松姆沙、安纳河一线阻击潮水般涌来的德军。但魏刚的这条防线不到三天就垮了。6月14日,巴黎城防司令不战而降,把首都拱手交给德军。迁出首都的雷诺政府于16日倒台,贝当出任总理。他准备用“他的名字和威望来为法国换取一个和平条约”。17日,贝当声称法国“应当停止战斗,别无他途”。20日,贝当政府正式要求德国举行停战谈判。希特勒害怕法国舰队落到英国人手里,也担心法国政府迁往海外领地继续抗德斗争,因此同意谈判。
签订停战协定的地点特意安排在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向法国及其盟国签字投降的同一地点——贡比涅森林中当年福煦元帅的一节火车车厢上。1940年6月21日中午,希特勒全副武装,胸前挂着铁十字勋章,在戈林、凯特尔、赫斯、里宾特洛甫、雷德尔等人的簇拥下不可一世地来到贡比涅。他走到一块花岗石前停住,一言不发地看着,上面用法文刻着:“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其力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战败”。看罢,他显出一种极端蔑视的神情。法国代表团到达后,他在车厢里接见他们。他离开时乐队高奏德国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此刻,希特勒的事业达到顶峰。他似乎觉得实践了自己“雪洗”1918年11月“耻辱”的诺言。6月22日,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拥有300万军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短短的42天中就迅速溃亡了。这是法国统治集团推行卖国主义的绥靖政策的恶果。
在伦敦发表第一次广播演说后的戴高乐。
维希政府头目贝当。
就在6月17日贝当声称法国“应当停止战斗,别无他途”的第二天,法国人民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我是戴高乐将军,我现在在伦敦……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的抵抗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6月22日贝当政府签字投降的第二天即6月23日,戴高乐再次在伦敦发表广播声明。他说:“战争没有失败,国家没有灭亡,希望没有破灭。法国万岁!”在国土破亡、人民沦于法西斯铁蹄下的民族耻辱的日子里,戴高乐的声音犹如在黑暗的大地上举起一把希望的火光。
戴高乐是当时法国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10天前刚从师长提拔为准将、国防部次长。他与贝当元帅的关系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1912年,他从军校毕业后就来到贝当的团里任少尉。贝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指挥凡尔登大战出了名,戴高乐依然是元帅手下的一名下级军官,而今两人分道扬镳了。就在贝当宣布投降的当天,戴高乐突然出奔伦敦,着手组织“自由法国”(后改称“战斗法国”)运动,坚持抵抗。贝当政府为此缺席宣判戴高乐死刑。这更激起了人们对他的同情和尊敬,纷纷送来金戒指等钱物,以支援“自由法国”运动。原先“没有名望和地位”的戴高乐,一下子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