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迂回路线的中止

迂回路线的中止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凯什卡特病殁于赴中国的海路上,出使中途而废。此时正值班禅六世的两个弟弟为瓜分班禅财物内讧。信中指责的廓尔喀王朝侵占土地,掠夺财产,屠戮人民的暴行,并说中国皇帝已得到告急奏察,将派军队入藏反击。而当前公司与中国皇帝没有任何陆上的联系,因此,应当把公司与班禅的亲密关系向中国皇帝讲明,中国皇帝将会非常高兴,并将增进这种关系。

哈斯丁斯以后的印度总督并没有放弃打开中国西南边疆的努力,只不过在做法上与哈斯丁斯正相反。博格尔、忒涅出使证明了西藏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中央政府严密有效地监督管理西藏地方的事务,任何避开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单独缔结商约的企图都注定要失败。这个客观事实,东印度公司在碰壁后,不得不承认。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开通与中国西南边疆的贸易,就必须首先叩开北京紫禁城的大门。历史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博格尔和忒涅出使的出发点是通往北京的路要经过拉萨,然而他们出使得出的结论却是通往拉萨的路必先经过北京。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1787年公司任命凯什卡特(C.Cathcat)为代表出使北京。曾有人建议凯什卡特取道西藏,但公司最后决定:西藏路太遥远、太艰险,而且没有成功的把握;凯什卡特应取道广东,在他到达北京后力争取得清廷同意,派遣秘书阿格纽(A.Agnew)取道西藏回国,以开通西藏与孟加拉贸易。[42]这一决定是公司打开中国门户策略上转变的开始,标志着公司从1768年以来的绕开中国中央政府打开中国西南边疆门户转变为直接与中国中央政府建立联系来打通中国西南边疆门户。

凯什卡特病殁于赴中国的海路上,出使中途而废。直到5年后,公司才又派马戛尔尼(G.Macartney)访问北京。在这期间中国与尼泊尔廓尔喀王朝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属印度在这场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不仅对于中国与英属印度的关系,而且对于马戛尔尼的访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廓尔喀征服尼泊尔以后与西藏的关系逐渐恶化,双方因尼泊尔银元掺杂及税务等问题发生争执。此时正值班禅六世的两个弟弟为瓜分班禅财物内讧。班禅在北京及沿途获得大量的财物珍宝,班禅死后由其弟仲巴运回,他只把牛羊马匹交给札什伦布寺,独吞其余财物。班禅的另一个弟弟,红教活佛沙玛尔巴,分文未得,愤怒不平,逃到尼泊尔,唆使廓尔喀国王,入犯西藏,抢劫札什伦布寺。1788年,廓尔喀发动战争,进占了聂拉木、宗噶、吉隆,进逼札什伦布。班禅七世尚年幼,由仲巴作主,给英属印度总督写了一封信,交给两个克什米尔商人带到加尔各答。信中指责的廓尔喀王朝侵占土地,掠夺财产,屠戮人民的暴行,并说中国皇帝已得到告急奏察,将派军队入藏反击。班禅七世并不希望中国军队入藏,使战火扩大,而想与廓尔喀讲和。然而,廓尔喀国王因初胜心骄气傲,拒绝和谈,故请求英属总督出兵攻击廓尔喀,迫使廓尔喀接受和解。[43]

仲巴给英属印度总督致信有他个人的目的。沙玛尔巴叛国与他独占班禅六世财产有关。倘清王朝军队入藏追查出此事,他难辞其咎。因此,他请求英印出兵,压迫廓尔喀国王罢兵息事,使清王朝停止派兵。仲巴这样做,心里很虚,请求英属印度保密,不要让中国皇帝知道他与公司私通。

廓尔喀入侵西藏正值东印度公司发动对迈索尔的战争,印度总督康华里斯(Cornwallis)要部署主力征伐南印度,乃决定对廓尔喀与中国西藏的战争施展计谋,乱中获利。他一方面利用廓尔喀王朝极欲获得军火的欲望使尼泊尔接受其条件。另一方面,他认为,清王朝在西藏的军事力量薄弱,不足以对廓尔喀进攻,在不断增加的军事压力下,最终会放弃过去不与东印度公司建立关系的政策,转而请求公司出面干预。这样,公司不仅控制了尼泊尔,向西藏扩张了势力,而且可以借此与清王朝建立直接关系,解决多年的通商问题。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怂恿廓尔喀扩大侵略,向清王朝施加足够大的军事压力。为此,康华里斯以公司提供军火为条件,向尼泊尔提议缔结通商条约,同时,给班禅回了一封信。康华里斯在信中说:他不帮助廓尔喀,但也不能派兵攻打廓尔喀;廓尔喀并未触犯公司,公司也不愿意由于干涉廓尔喀与中国皇帝保护下的西藏之间的事务而触怒中国皇帝;公司非常看重与中国的海上贸易,必须避免未经中国皇帝的请求而进行干预所引起的中国皇帝的不快。而当前公司与中国皇帝没有任何陆上的联系,因此,应当把公司与班禅的亲密关系向中国皇帝讲明,中国皇帝将会非常高兴,并将增进这种关系。这样,也就无须再隐藏班禅与公司间的秘密了。[44]

康华里斯的打算是由札什伦布方面出面要求清政府请求印度公司的援助,以达到与中国中央政府建立直接关系的目的。仲巴唯恐他私通英人的活动暴露,不敢这样做。

清王朝派理藩院侍郎巴忠、四川总督成德、成都将军鄂辉率军入藏,巴忠等畏葸不前,私自贿和。1791年廓尔喀再次大举进犯,深入日喀则,抢劫札什伦布,全藏震动。大将军福康安统兵进藏,反击廓尔喀,六战六捷,勒兵藏尼边境,做攻入尼泊尔的准备。

在廓尔喀处于大兵压境万分危急之时,公司驻贝拿勒斯专员的代表克什米尔穆斯林商人阿布杜尔·卡迪尔(Abdul Kadir)在加德满都加紧活动,许诺公司予以军事援助,骗得廓尔喀于1792年3月1日签订通商条约。廓尔喀王朝与印度通商,英印货物进入尼泊尔关税率不得高于2.5%。

经过周密的部署,福康安大军攻入尼泊尔。廓尔喀国王数次向康华里斯告急,要求公司实践诺言,供给10门火炮及会使用火炮的欧洲士兵和印度土兵。与此同时,康华里斯又收到福康安的传檄和达赖、班禅的信,要他不得支持廓尔喀,倘若廓尔喀首领逃入英属印度,应抓捕起来交中国皇帝。康华里斯并不急于采取行动,直到9月15日他收到卡迪尔的紧急报告说中国军队距离加德满都仅10英里,廓尔喀国王已逃离首都,王室财产已转移,他才分别给廓尔喀和中国方面回信。他给廓尔喀国王的信声称东印度公司不介入战争,公司在中国有巨大的利益,不能向她的敌国提供援助,公司愿意出面调停,一旦天气放晴,他就将派出使者前往尼泊尔会见双方代表。在给福康安、达赖、班禅的信中,康华里斯表示公司与廓尔喀、与中国都有友好关系,将保持中立,拟派人前往调解。[45]

康华里斯派出的调解人基尔特帕特里克(W.Kirtpatrick)于10月上旬出发,但他一路耽误延宕,直到次年的2月才姗姗来到加德满都。此时战争早已结束,4个月以前廓尔喀国王就已上表请降,出具甘结永不侵犯西藏。为什么基尔特帕特里克迟迟不到加德满都?有的人归咎于印度秋季的绵绵阴雨,但这不足以解释基尔特帕特里克长达数月的延迟。看来康华里斯原来的想法是:清王朝的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取胜,但是时间对清军是不利的,到9月冰雪即封山,届时清军孤军深入,异域作战的种种不利将暴露,粮秣断绝,进退两难,处境险恶,在这些时候公司出面调解,才会赢得清王朝的欢心,有利于公司建立与清王朝的直接关系。然而,中国与廓尔喀迅速结束战争出乎康华里斯的意料,他的计谋落空,但仍命令基尔特帕特里克继续前往,调查战争的起因,以便公司在日后中国与尼泊尔的冲突中进行调解。基尔特帕特里克硬着头皮来到廓尔喀宫廷,处境十分尴尬,廓尔喀国王对于公司先怂恿他发动战争,把他推上火线,后来又自食其言,撒手不管,愤恨在心,对基尔特帕特里克很不客气,并宣告由于公司没有履行诺言,商务条约自然失效。中国方面也很冷淡,不接待他。福康安向清廷奏报:“前征廓尔喀时,檄谕披楞协剿,因道远久无信息。兹接回禀,极为恭顺,且称未奉檄前,廓尔喀曾向求救,伊以尝在广东贸易,却不援助,并戒令与唐古特修好,将差人转代乞恩。查披楞发禀时,尚未知廓尔喀悔罪投诚,现已将收复藏界,恩准廓尔喀输诚纳贡,檄知该部落,令无庸差人前来。”[46]

福康安在藏期间查出仲巴私通东印度公司,英人“另有信递达赖喇嘛及班禅额尔德尼、商卓特巴”,当即指出仲巴等人“未便令与外番通信,现惟令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共拟回字,由臣等酌发”[47]。廓尔喀战争后,清王朝调整西藏地方政教管理体制,加强对藏事的控制,强化西藏边防,制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其中特别规定:对来藏的邻国商人、香客加以限制,加强管理,须报驻藏大臣衙门备案,签发路证,江孜、定日驻军盘查过往外人,西藏与不丹、锡金、尼泊尔之间的事务,须以驻藏大臣为主与达赖协商处理,所有噶布伦不得私自交通外藩等。中央政府通过驻藏大臣主持西藏涉外事务的体制得到加强。

中国关严了西南边疆的后门,自博格尔出使以来东印度公司非法建立的与札什伦布寺间的联系也中断了,公司的迂回路线宣告终结。

康华里斯在廓尔喀战争中玩弄两面派的伎俩不仅使他未能在战争中获得任何好处,而且给马戛尔尼北京之行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马戛尔尼借祝贺乾隆圣诞之名获准前往北京,驶船北上抵大沽口时受到盛情接待。随同出使的斯当东(G.Staunton)记述:“中国官员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随时注意到客人们的舒适。下至中国的兵士和水手们都对客人彬彬有礼,不是应付责任而是出自招待热诚。整个使人感到我们是受欢迎的客人。”[48]但是当使团从天津出发后,中国负责接待的官兵态度陡然改变,斯当东说:“我们开始发觉我们的行动被中国人用一种妒忌和怀疑的眼光监视着”,原来供给的美味佳肴也为粗茶淡饭所替代,据了解是北京来的钦差特别指示这样做的。[49]从中国官员的言谈中马戛尔尼才得知清廷怀疑英国政府在廓尔喀战争中暗中资助廓尔喀,使“中国军队遭受到敌方预料之外的顽强抗拒,遭受到预料之外的损失”。[50]

清廷改变对英使来京的态度,福康安起了很大的作用。福康安曾任两广总督,主办对西洋交涉,后率军入藏取得胜利,这时刚从西藏来到热河朝见乾隆。他深得宠信,并且对英人了解甚多,在处理马戛尔尼来京的问题上,他的意见很有分量。在西藏他已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次大陆征服兼并有所听闻,可能他从尼泊尔贡使的口中获知东印度公司与廓尔喀签订商约及许诺供给军火。斯当东说:“他一向被公认为是英国的敌人,把英国人视为一个侵略成性的民族,不能给予任何鼓励辞色。”[51]在热河,福康安与和琳等人会见马戛尔尼,其他人亲切和气,“惟独那位进军西藏的将军始终表示傲慢不逊的态度。他丝毫不掩饰他的憎恨英国人的情绪”[52]。清廷采纳福康安的主张,退回了马戛尔尼关于谒见礼节的说帖,坚持必须向中国皇帝行叩头礼。福康安对英使的出乎寻常的傲慢是想以天朝的威严来扼制英国的扩张野心,严防其重施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故伎,觊觎中国领土。马戛尔尼的出使最终失败,他所要求的增设口岸、派使驻京等均被驳回,乾隆在给英国王的复函中警告:倘英货船不顾中国禁令自行驶到浙江天津等地,“该处文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预也。”[53]乾隆特令军机大臣松筠带兵“护送”马戛尔尼等至澳门,严加防范,“恐其至澳门煽勾他国夷商开边衅”。马戛尔尼一直认为他的出使失败是因为清王朝怀疑英属印度支持廓尔喀。乾隆六十年(1795年),英商在澳门的大班波郎又上书清廷,特意提及廓尔喀战争,声称福康安用兵尼泊尔时,英国曾发兵应援,以此“明其效顺之忱”[54]。然而,这更证实了马戛尔尼赴京时所宣称的英国远离战场不可能插手廓尔喀战争的虚假,更加重了清廷对英人的警惕。以后英人多次上书,哓哓不休,反复要求,但清王朝认为“该国夷人素性强横谲诈……未可深信”[55]。并制定了《广东互市章程》,强化对来华贸易洋商的管理和限制。

清政府申严东南沿海前门的禁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东南、西南均不得其门而入。

【注释】

[1]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1、3页。

[2]转引自伯尔考维茨:《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2页。

[3]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4页。

[4]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中对天朝主义做了详尽的分析。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

[6]王之春:《清朝柔远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4页。

[7]《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23页。

[8]《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3页。

[9]麦克科道克:《不列颠远东政策》,纽约,1931年,第21页。

[10]《清史稿·邦交志·英吉利》,《清朝柔远记》,第109页。

[11]《清朝柔远记》,110页。

[12]转引自拉姆:《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伦敦,1960年,第7页。

[13]塞尔·忒涅,《班禅宫廷出访记》,转引自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33页。

[14]拉姆:《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6页。

[15]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26页。

[16]罗梅什·杜特:《英属印度经济史》,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46页。

[17]科里:《印度与不丹》(Manoracna Kohli:India and Bhutan,New Delhi,1982),第13页。

[18]转引自拉姆:《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8页。

[19]班禅信件的英译文见马卡姆:《博格尔出使西藏及曼宁拉萨游历综述》,伦敦,1876年,第1-3页。

[20]《博格尔出使西藏及曼宁拉萨游历综述》,第2-5页。

[21]《博格尔出使西藏及曼宁拉萨游历综述》,第7-9页。

[22]同上。

[23]麦克格雷哥尔:《西藏探查编年史》,伦敦,1970年,129页。

[24]关于博格尔在札什伦布的活动,参看马卡姆上引书及麦克格雷哥尔上引书第八章《博格尔和班禅喇嘛》。

[25]陶思曾:《藏随记》,见吴丰培辑:《川藏游踪汇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382页。

[26]《西藏探查编年史》,第140页。

[27]同上书,第152页。

[28]《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11页。

[29]《西藏探查编年史》,第138页。

[30]同上书,第140页。

[31]《西藏探查编年史》,第152页。《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49-50页,《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12页。

[32]《西藏探查编年史》,第165页。

[33]同上书,第149页。

[34]《西藏探查编年史》,第155-151页。

[35]同上书,第155-159页。

[36]《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11页。

[37]《有关博格尔信件》,班禅致哈斯丁斯,收到日期为1775年7月22日。转引自拉姆上引书,第15页。

[38]《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16页。

[39]塞缪尔·忒涅:《西藏班禅宫廷出史记》,转引自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70-72页。

[40]转引自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87页。

[41]拉姆:《不列颠与中国的中亚》,第18页。

[42]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119页。

[43]同上书,第115-116页

[44]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117页。

[45]凯曼:《跨越喜马拉雅的贸易》,第129页。

[46]张其勤:《清代藏事辑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6页。

[47]同上。

[48]《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267页。

[49]同上书,第281页。

[50]同上书,第281-282页。

[51]《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357页。

[52]同上书,第373页。

[53]《清朝柔远记》,第144页。

[54]同上书,第145页。

[55]同上书,第1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