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寒微,既没有从祖辈继承任何财富,也没有任何世袭的社会地位,却成当时美国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不仅在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而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影响了当时的科学研究与发明、教育、政治思想和新闻业。他就是在暴风雨中放风筝的那个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多才多艺,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他自己就是一个美国梦的缩影——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
(一)早年的奋斗经历
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约赛亚1683年从英格兰移民到波士顿,以制售蜡烛为生,他是父亲17个子女中最小的儿子。在8岁时,富兰克林被父亲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读书,他聪敏好学,学习成绩很快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他特别喜欢读书,零用钱全部用在买书上。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因家庭经济条件窘迫,他被迫辍学回家,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蜡烛。12岁时,在他的坚持努力下,父亲终于答应送他到哥哥詹姆士的印刷作坊里做学徒。在那里他结识了几个书店里的学徒,并央求他们每天晚上从书店借出一本书。待他废寝忘食一直读到第二天凌晨,再把书送回书店。凭借这种好学的精神,他很快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1720年,哥哥詹姆士创办了一份叫《新英格兰报》的报纸,富兰克林开始负责报纸的发行工作。本杰明的文章写得很好,他假用“赛伦思·杜古德”这个通常是老太太才用的名字开始替这家报纸撰稿。这些文章嘲讽了波士顿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在当地引起一阵街谈巷议。后来他的身份被发现后,引起了詹姆士的不满。富兰克林也想自己出去闯荡一番,就离开波士顿,在朋友的帮助下前往纽约。几经辗转,1723年,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费城,在一家印刷工厂里做印刷工。
他来到费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三大块面包,腋下夹着两块,嘴里吃着一块,就这样沿着费城的大街走去,一面走一面观察着所有的建筑物和行人。一位年轻妇女看到他那奇怪而又笨拙的样子,便嘲笑起他来。这次邂逅使本杰明终身难忘,这位叫黛博拉·里德的年轻妇女,后来成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夫人。
后来,他自己创办了一家印刷所,出版了费城的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在克服种种困难后,他的印刷所逐渐站稳了脚跟。他出版了有名的历书《穷查理的年鉴》,这本书包含了日历表、节假日、集市日甚至食谱、节气等内容,给当时殖民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很快成为畅销书,每年可卖出1万多本,富兰克林也很快成为当地很成功的印刷出版商。
▲ 初入费城
在空闲的时间,他组织了一个名为“共读社”的读书俱乐部,成员大多数是当地的工人、技师、鞋匠、瓦匠,俱乐部的成员们每星期五晚上聚会,谈论科学、政治、文学和哲学。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40年之久,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
历书《穷查理的年鉴》
历书是每日生活的指引,有日历、天气预报等丰富信息,历书在印刷术发明之后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流传,在互联网、电视、广播问世之前,许多人每年都要定时购买历书,了解假日以及月亮周期等信息。
富兰克林在1732年决定撰写一本历书,他称之为《穷查理的年鉴》,其作者表面上是名为查理·桑德士的穷汉,但作者真实的身份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穷汉查理被描绘为一个有些迟钝、但很好笑的乡下居民,他崇尚努力工作与简单生活,许多富兰克林的名言都是通过他这个角色说出来的,如“欲速则不达”(haste makes wast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且聪明”(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makes a man healthy,wealthy,and wise)。
富兰克林还建议在当地设立一座公共图书馆,人们每月缴纳少量的钱,就能使用图书馆房间并借阅新书,这就成为美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1736年,他被选为费城地方议会的书记,开始步入官场。1737年他被任命为费城的邮政局长。富兰克林办事公道、讲求效率,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认可,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当地邮政开始扭亏为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仍然每天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一代科学巨匠
让富兰克林闻名欧洲的是他的一系列科学发明与成就。凭借浓厚的兴趣爱好,他完全靠自学,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民间传说中倍受渲染的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带上他的儿子威廉,拿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金属杆,立即感到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起来:“威廉,我被电击了!”回家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雷电就是电火花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第一个避雷针也是富兰克林制造出来的。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地下,房屋建筑就会避开雷电的袭击而完好无损。1753年,富兰克林在他的历书上发表了如何制造避雷针的方法,这之后形成了一种风尚,欧洲的妇女们开始在帽子上装一个避雷针,还拖着一根接地线。避雷针的成功发明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
▲ 放风筝的人
此外,富兰克林还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他发明了能节约燃料3/4的新式火炉——富兰克林炉;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光眼镜,既可看远,又可看近;发明了医学上使用的具有伸缩性的导尿管;测出了液体蒸发时热量散失的情况;研究了北极光的性质和原理等等。他认为这些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是一种公共服务,因此从未申请专利,也从未因这些发明而索取报酬。
(三)富兰克林大使
1765年3月,英国政府为了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颁布《印花税法》,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富兰克林开始时态度比较温和,主张维护英国的权威。后来,在得知殖民地强烈反对印花税的抗议浪潮后,他预感到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于是立刻转变立场,他在英国下议院辩论时,坚决主张废除《印花税法》,为殖民地的革命者代言。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众议院论述废除《印花税法》的理由。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着众议员,富兰克林回答了174个问题。后来英国哲学家伯克描述了这场戏剧性的答辩,说那就像是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学生的提问。在富兰克林的劝说和殖民地民众的斗争下,印花税在实行后的第二年被取消。
1775年4月富兰克林回到北美后,立刻投身革命,担任宾夕法尼亚治安委员会委员,1775年5月又代表宾夕法尼亚出席在费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他在大陆会议主持一个委员会,负责在殖民地建立一个全新的邮政系统,该系统后来成为美国统一完整的邮政系统的基础。
▲ 富兰克林设计的卡通画,敦促殖民地人民团结起来抗击法国人和印第安人。
1776年6月,富兰克林参加《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他十分欣赏执笔人杰弗逊的才华,只对宣言初稿做了少许的修改。秋天,他奉美国国会的派遣前往巴黎,以特使身份促使法国助战。富兰克林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利用法国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博取法国社会开明人士对美国民众独立斗争的同情,运用机智灵活的外交手段,终于在1778年2月2日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法国的参战,为艰苦奋战的美国民众赢得了十分宝贵的外援,进而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1783年11月,富兰克林等三人代表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北美13州独立。
富兰克林1785年回国后被选为宾夕法尼亚州州长。1787年5月,已8l岁的富兰克林带着疾病参加了美国宪法制订工作,是制宪会议最重要的委员之一。富兰克林赞成民主制,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他极力反对种族主义及奴隶制度,主张把人民应享有的权利列入宪法。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因病与世长辞,三天后,费城民众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富兰克林是一位十分谦虚的人,他做过外交使团的团长,还做过三任州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但他在行将去世时,只要求在墓碑上刻写“印刷工人富兰克林”这几个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