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是美国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主围绕社会制度的选择所引发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在人口与经济力量等方面都占优势的北方军民,克服了战争初期因准备不足等因素造成的被动局面,经过艰辛惨烈的战斗,最终打败了南方叛乱的军队,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也彻底埋葬了奴隶制。
(一)战事初起
186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选举,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共和党反对向各领地扩张奴隶制;而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党则坚决维护奴隶制,甚至不惜以南部各州退出联邦相威胁。
1860年的选举直接关系到奴隶制的命运,共和党人林肯与民主党人斯蒂芬·道格拉斯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斗。美国总统是实行以州为单位的、间接的选举人投票制度,由于支持林肯的北部地区的人口比支持道格拉斯的南部地区多出一倍以上,这样林肯以180:123的选举票的优势击败道格拉斯,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
美国最优秀的总统
由65名历史学家评选的“美国总统排名”报告出炉,在42名“优秀总统”候选人中,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最优秀的美国总统,林肯在所有的10个领域排名中都在前三名。在评比中排名前5名的总统依次为林肯、华盛顿、老罗斯福、小罗斯福和杜鲁门。
南方奴隶主非常清楚,林肯当选必将威胁到整个奴隶制度的存在,因此,在选举结果揭晓不久,1860年12月20日,南方的南卡罗莱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由于当时还没卸任的布坎南总统长期偏袒南方,南卡罗莱纳宣布脱离联邦之后,他不但不采取任何反对分离的坚定措施,反而把这一切的责任推到北方人身上。继南卡罗莱纳脱离联邦之后,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佛罗里达、乔治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也先后宣布脱离联邦。1861年2月4日,上述7个州的代表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开会,8日宣布成立“美利坚联众国”(Conferderate States of America),历史上人们大都将它称为“南部邦联”。第二天,奴隶主杰斐逊·戴维斯被推举为临时总统并通过了维护奴隶制度的《同盟宪法》。
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任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南部的分裂行为,他说:“我否认各州有分裂联邦的权力……,任何一个州发生抵抗联邦政府的行为都是叛乱。”南北双方由于奴隶制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不可调和的地步,1861年4月12日,南方军队进攻并攻占了南卡罗莱纳州萨姆特岛屿原由联邦军队控制的要塞,从而点燃了内战的战火。4月15日,林肯政府宣布南部各州是叛乱州,同时宣布召集7.5万名志愿军,以镇压叛乱。内战爆发后,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弗吉尼亚、北卡罗莱纳、田纳西、阿肯色4个蓄奴州也宣布退出联邦,加入南部邦联,但是,马里兰、肯塔基、密苏里、特拉华这4个紧靠北部的蓄奴州仍然留在联邦内。
内战初期,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北部在人力和物力上处于优势。北部各州的人口是南部同盟人口的一倍多,货币、信贷、制造业、航运业和铁路交通等方面的实力也都优于南部。但是另一方面,南部也拥有一些优势,它有本土作战的军事优势,南方人还习惯于户外生活和骑射,普通百姓稍加训练就可成为善战的士兵,在军事指挥与装备上要胜北方一筹。
南北战争经历:
1860年
林肯当选为总统,民主党遭到惨败,这就成为南方奴隶主脱离联邦和发动叛乱的信号。
1861年2月
叛乱各州宣布成立“南部同盟”。
1861年4月15日
林肯发布讨伐令,内战爆发。
(二)烽烟四起
战争开始时,南北战争的战场以阿巴拉契亚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战场,东线战场主要在华盛顿与南部邦联的“首都”里士满之间进行,在这个战场上,联邦军队因指挥不利而败多胜少,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1861年7月21日,由麦克道尔将军率领的一支3万余人的联邦政府军队在布尔伦河的马纳萨斯与2.2万余人的南方军队展开了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决战。双方军队都缺乏训练,所以战斗混乱不堪。在北方军队已略占优势的时候,南方的托马斯·杰克逊将军率领的9000余名援军赶到,结果形势大变,麦克道尔只得下令撤退,然而,撤退变成了溃败,士兵们七零八落地逃回了华盛顿。这一溃败使华盛顿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然而南部军队不明虚实,不敢乘胜追击。
在林肯强烈要求开始进攻下,北方的麦克莱伦将军在1862年春季由弗吉尼亚半岛攻入弗吉尼亚州。麦克莱伦这时已经逼近里士满,但由于他过于谨慎,结果错失战机,6月26日南方军队的统帅罗伯特·李(Robert Lee)发起“七日战役”,一举把他的军队击退。
南方军队在“七日战役”获胜之后乘胜北上,将战争推向了北部的自由州。1862年8月29日至9月1日,南方军队在第二次布尔伦河战役中打败了北方军队,夺取了哈普斯渡口。9月13日,麦克莱伦的侦察兵得到了南方军丢失的一份作战部署图,于是他率领波托马克兵团以两倍的优势兵力终于冲破了南方联盟的防线。双方在安提塔姆发生激战,各自伤亡都十分惨重,仅9月17号一天伤亡人数就超过2.6万人,9月18日,麦克莱伦再次因举棋不定,坐失良机,结果让罗伯特·李率领的南方军队借机脱离了包围圈。
在西部战场,联邦军在格兰特(Grant)将军的指挥下,接连打了几次胜仗。1862年2月,在炮艇队配合下,攻克了田纳西州西北部两个对南方军队具有战略意义的堡垒,迫使1.8万名南方守军无条件投降。4月,南方军乘他不备,在田纳西州西南部的夏伊洛地区发动突然进攻,格兰特处境很不利,但联邦军队作战勇猛,后来在援军赶到后,终于将敌军击败。这一仗打得十分艰苦,北方军伤亡1.3万人,南方军伤亡1.1万人,这是一次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取得的胜利。事后,一些人要求撤换格兰特,但林肯还是欣赏他的军事才能而力排众议,坚持让他留任。1862年10月,格兰特被任命为田纳西军区司令。5月11日,联邦军在海军舰队的有效配合下占领了南部重镇新奥尔良。
▲罗伯特·李
1863年
北方在军事上出现转机。
1863年7月1日
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内战的转折点。
(三)来之不易的胜利
1863年是决定内战战局决定性的一年,联邦军集中兵力竭力捕捉战机与罗伯特·李决战。7月初在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罗伯特·李率领的南方军同乔治·米德将军所带领的联邦军浴血混战。米德抓住李轻敌的毛病,半夜突袭成功,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占领了南方军队的阵地,击溃了李的反攻。葛底斯堡大战,南方军队伤亡近3万人,北方军队也死伤2.3万人,这是内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内战的转折点,从此,南方军队由进攻转入防御,北方的最终胜利指日可待。
1863年11月19日,葛底斯堡战役结束后四个半月,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葛底斯堡国家公墓(Gettysburg National Cemetery)揭幕式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哀悼在长达5个半月的葛底斯堡之役中阵亡的将士。林肯的演讲修辞细腻周密,以不足300字的字数,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诉诸独立宣言所支持的每个人生而平等之原则,并重新阐释了这场内战的意义,称它不仅是为联邦存续而奋斗,更是为“自由之新生”,是将真正的平等带给全体公民。其中“政府应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名言被人们广为传颂。
1864年3月9日,林肯任命格兰特为陆军总司令,统一指挥整个陆军的行动,此时北方军在数量上和士气上都已压倒南方军。格兰持和谢尔曼将军共同拟定了一个计划,从东线向西线两个方向同时向敌军发起进攻,东线由他亲自指挥,西线由谢尔曼将军负责。
美国政府兴建国家公墓
士兵们战死沙场,他们的尸体该怎么处理呢?内战期间,凡是死在战场、战地医院,或者是在战俘营里的士兵,他们的尸体都会被就地掩埋。战争之后,搜索队会到所有可能埋葬士兵的地点进行搜寻,把剩余的尸骨挖出来带回他们的家乡。美国政府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完成这些搜寻工作,并查找到超过25万具尸骨。
1862年7月17日,林肯总统签署法案,正式授权美国政府兴建国家军人公墓。到1870年,已经兴建了73处国家公墓,在全美所有的国家公墓中,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remony)是最有名的。凡是在战场中死亡的士兵、战争老兵、美国总统,以及政府领袖都被埋葬在这里。阿灵顿国家公墓也有无名士兵的墓园,这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战场上为了自由与独立而战,却无法得知姓名的士兵而建。
谢尔曼同约翰·斯顿指挥的南方军进行周旋,迫使其节节后退,最后打入乔治亚,于1864年9月夺取了要害城市亚特兰大,并从亚特兰大一直打到海边,使南方军闻风丧胆,史称“向海洋进军”。
格兰特于1864年5月初,同罗伯特·李在弗吉尼亚北部的荒野地带进行“荒原战役”会战,双方军队都减员惨重,但格兰特可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而罗伯特·李却已经后援无望。4月8日,罗伯持·李陷入重围,4月9日他被迫在弗吉尼亚里士满附近的阿波马托克斯村率部投降。罗伯持·李的投降标志着内战实际已经结束了。
战争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双方参战的总人数约360万,其中联邦军队死亡36万多人,南部邦联军队死亡约26万人。这比以后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军死亡人数都多得多。
1864年9月
谢尔曼将军摩下的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
1865年4月9日
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包围之中,被迫向格兰特请降。南北战争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