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国内的政治生活无法适应对外的急剧扩张,身居高位的人,特别是政治野心家和屡建功勋的将军对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战争将罗马改造成一个伟大的帝国,也深刻地改变了罗马国内的政治制度,民主化趋向的夭折只是许多灾难中的一个。帝国的扩张也给文化带来破坏性影响。原先罗马人传统的美德是节俭、勤勉,但是当大量财富源源不断涌入首都时,有关节俭、禁欲、勤劳等的古老说教很快被遗忘了,疯狂地争夺金钱、暴发户式的故意炫耀和挥霍浪费、以及对一切社会准则的冷漠无视,成为罗马共和国后期的主要特征。随着对外征服的胜利以及大量金银财物的流入,社会道德渐渐腐蚀,大家唯恐不能享乐,争先恐后沉溺于各种娱乐活动中。人们追求对物质的享受,铺张浪费,举国沉浸在奢华宴会之中。同时,为了寻求刺激,嗜血的本性突显,角斗竞技得到全民的拥护。执政官庞培为了显示自己的战功和伟大,在维纳斯神庙旁修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伟、最壮观的庞培大剧场。罗马共和国在马略和苏拉的争权夺利中实力削弱,紧跟着是恺撒对庞培的内战。在这些动乱中,许多元老院议员或阵亡,或被处死,或被谋杀,或自杀。元老院里充斥着前三头的支持者,后来则是后三头的支持者。
公元前27年,屋大维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最高统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第一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开始了罗马历史上的新时期。罗马政体从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元首成为长期掌握实权的国家主宰和驾驭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元首制下,皇帝的个人专制权力得到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得以确立和稳定运转,为罗马这一世界性国家的运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从屋大维至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公元前27-180年)是罗马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帝国面积近350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7 000万。整个帝国处于歌舞升平状态,各行省可以自行制定和实施自己的法律,史称“罗马和平”。在这200年的罗马和平时期,地中海出现从未有过的平静,船队可以自由航行其中,帝国内交通四通八达,水陆商道畅通无阻,丝绸之路把罗马与最遥远的东方帝国(中国)联系在了一起。经济的繁荣带动城市化,许多现代的大都市如伦敦、维也纳、里昂等最初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文化艺术也得到空前繁荣。政治方面,罗马人创立了能够将不同地区和民族融为一体的世界性国家,古希腊人的梦想在罗马人手中成为了现实。
不久,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180年,奥勒留没有像他的前辈那样把帝位留给贤才,而是留给了自己腐败无能的儿子康茂德。192年,康茂德在宫中被杀,由于身后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各行省驻扎的军队纷纷自立皇帝,内战开始打响。238年一年内,就有4人先后登基,又先后被杀。从253年至268年的15年间,在罗马帝国称帝者达30人之多,史称“三十僭主”时期。长期的混乱政局对罗马帝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农业日趋萎缩,繁荣的商品贸易不复存在,帝国财政收入枯竭,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此时,帝国北部的蛮族和东面的波斯人乘机入侵,3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就挟风裹雨地南下至今日意大利边境,为后来罗马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继位,结束了近百年的内乱,帝国重现统一。为了加强中央权力,戴克里先废除元首称制,改用君主称号。这样,帝国长期实行的元首制形式下的共和制被彻底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君主专制。戴克里先自称君主,以神自居,实行东方君主礼仪,头带王冠,身着皇袍,臣民晋见行跪拜吻袍礼。330年,君士坦丁把帝国的首都迁至拜占庭,并易名为君土坦丁堡,君主专制最终在罗马帝国确立。
379年,狄奥多西一世夺取王位,死前把帝国分给两个儿子,致使帝国在395年一分为二,出现了东、西罗马两个国家。东罗马仍以君士坦丁堡为京城,西罗马则使用早先的罗马城为都。东、西罗马两个国家分庭抗礼,国势已颓的帝国江河日下,势力大为削弱。内忧外患的罗马帝国从此失去昔日的风采,曾经横跨三大洲的罗马帝国此时的疆域已缩至意大利半岛之内,只能仰仗日耳曼雇佣军苟延残喘,皇帝已是形同虚设。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干脆废黜罗马末代皇帝,标志着欧洲进入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