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将星云集的时代

将星云集的时代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帝国强盛的时期,被广泛称之为群星璀璨、风云聚汇的时代。一连串耀眼的名字——费边、加图、汉尼拔、恺撒、庞培、斯巴达克斯、屋大维等皆名闻遐迩,这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创造了太多的经典值得我们去回味。尤为甚者,费边竟然罗织了一堆莫须有的罪名上报元老院,要求逮捕西庇阿并对其进行最严厉的审判。得知西庇阿军蹂躏本土的消息后,汉尼拔立即率所部撤离意大利回救。

罗马帝国强盛的时期,被广泛称之为群星璀璨、风云聚汇的时代。一连串耀眼的名字——费边、加图、汉尼拔、恺撒、庞培、斯巴达克斯、屋大维等皆名闻遐迩,这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创造了太多的经典值得我们去回味。

费边

费边·马克西姆(约公元前260-前203年)出身贵族,先后5次出任罗马执政官,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领袖和军事家。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费边指挥罗马军队作战,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针对迦太基军队远离本土、孤军深入、后援困难、不能持久作战的特点,采用迁延战术,避免与强大敌人正面决战,而在山区与敌周旋,消耗和疲惫迦太基军,使其无所施展,史称“费边战术”。费边遭速胜派及不理解人士反对,压力颇大,被讥讽为“拖延者”。战争延续达16年之久,战局的最终结果证明了费边的远见卓识。

“拖延者”从此变成一个受人尊敬的称号,他的战略在以后的日子里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费边除了在公元前209年收复他林顿以外,只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小的成就。但是普鲁塔克告诉我们,这次胜利中,费边做出的贡献甚至超出了我们通常认为的他林顿军事首领李维乌斯·马卡图斯。当李维乌斯吹嘘自己收复城市的巨大功劳时,费边是这样回答的:“当然,如果不是您把它丢掉,我们又怎么能重新收复它呢?”

第二次布匿战争晚期,罗马军界冉冉升起一颗新星——将门出身的军事统帅西庇阿。为了尽快战胜汉尼拔,西庇阿向元老院阐述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遣一支精锐的远征军从海路进攻迦太基本土,迫汉尼拔回援,以解除汉尼拔对意大利的长期威胁。意想不到的是,西庇阿的计划遭到了年迈的费边的坚决反对。尤为甚者,费边竟然罗织了一堆莫须有的罪名上报元老院,要求逮捕西庇阿并对其进行最严厉的审判。幸运的是,元老院很快查清了真相,西庇阿在洗清罪名后,终于率军踏上了远征迦太基的征程。此后的战事完全按西庇阿的预想发展。得知西庇阿军蹂躏本土的消息后,汉尼拔立即率所部撤离意大利回救。不久,两位天才军事统帅在迦太基的扎马展开生死对决,汉尼拔主力全军覆没,他本人只身逃离战场。扎马战后,迦太基政府被迫承认战败,与西庇阿黯然签署屈辱的城下之盟,第二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当胜利消息传回罗马本土时,费边忧郁成疾,抑郁而终。

同一个费边,却给后人留下了截然相反的形象:时逢壮年,百折不挠,勇往执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忧国忧民,令人动容;谁能想到,晚年的他,罗织罪名陷害年轻的西庇阿,几成罗马的罪人,反差之大,让人费解。当然,在评价费边的功过时,也不能忽略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费边对罗马的忠诚并没有改变,只是他没有正确理解西庇阿的天才,以为西庇阿的冒险会让罗马再一次蒙受坎尼会战那样的灾难,因此千方百计地阻挠西庇阿远征迦太基。无论真相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人的德和才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中外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时易事移,当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会轻而易举地滑向人性的另一面,甚至犯下可笑的低级错误。

费边无疑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坚忍不拔、勇敢无畏的代言人,他被称作“罗马之盾”,正如他的战友马可世·克劳狄乌斯·马凯鲁斯被称为“罗马之剑”。费边的对手汉尼拔位列世界名将的行列,费边和他的“费边战术”同样被永载史册,政治学中经常提到的“费边主义”亦来源于此。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亦曾被称为“美洲的费边”。

汉尼拔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汉尼拔(公元前247-前183年)出生于迦太基一个世袭将领家庭,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历练,还在少年时期,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与罗马誓不两立。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却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暗中派遣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由此形成反罗马联盟。汉尼拔完成了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沉重打击了罗马军队。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被打乱。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完成了被时人认为不可能的行军。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原本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刚被罗马人征服的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汉尼拔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休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坎尼战役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战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继续对其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

汉尼拔以大无畏的气概毅然赴险,困境中举止自如,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却落个悲惨的结局,实在令人可悲可叹。他的军事才能绝对不输拿破仑,从个人的魅力到充满艺术色彩的战争指挥,以及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堪称世界军事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罗马人称他为“战略之父”,罗马人能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也是在同他作战失败后才慢慢学会的。

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2-前44年)即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公元前60年,恺撒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巨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8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制定了儒略历。恺撒生平有两大事迹,一是征服高卢、远征不列颠,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欧的历史;二是推行改革,改变暴力统治,维护社会的健康生存。前者,恺撒成功完成;后者,恺撒遭遇惨败,以致罗马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贤君难见,昏君屡出。

约公元前60年,恺撒被森图利亚大会选举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成为罗马的最高长官。此时,庞培正在元老院争取安置退伍老兵的土地,却遭到失败;已经成为罗马最富有者的克拉苏,正在为获得对抗帕提亚所需的军队控制权犯愁。执政官恺撒也需要庞培的声望和克拉苏的金钱,因此他成功地使两人言归于好(庞培和克拉苏在公元前70年那次共掌执政官之后结怨),三人于公元前60年订立盟约,目的是使“这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措施都不得违反他们三人之一的意愿”(苏维托尼乌斯语)。历史学家将这个联盟称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政治联盟,50岁的庞培还娶了恺撒年仅14岁的独女茱莉娅。

三人结盟后,势力大增。在毕布路斯宣布有不祥征兆欲终止会议的时候,恺撒竟粗暴地动用武力,将这位同僚赶了出去,而在次日的元老院会议上,竟然无人敢对此提出批评或议论。毕布路斯因此失望,以致作为执政官的第一项政令,便是退出所有政治活动。从此,这位恺撒的政敌,只能躲在家中通过信使,向元老院或公民大会发出不祥征兆,直到任期结束。在完成执政官任期之后,恺撒被授予作为总督管理北高卢(今法国南部)和伊利里亚(今巴尔干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5年(公元前58-前53年)的权力。但是野心勃勃的恺撒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几乎在刚到任的时候,他便发动了高卢战争(公元前58-前49年)。经过9年的作战,恺撒夺取了整个高卢地区。

高卢战争的巨大声望,让身在罗马的庞培感到不安。公元前53年,东征帕提亚的克拉苏战败身亡,三巨头的平衡不再,元老院顺势拉拢庞培。公元前49年,元老院向恺撒发出召还命令,命令恺撒班师罗马,恺撒回信表示希望延长高卢总督任期,元老院不但拒绝,还发出元老院最终劝告,表示恺撒如果不立刻回罗马,将宣布恺撒为国敌。

恺撒带军团到国境线卢比孔河。罗马法律规定,任何指挥官皆不可带领军队渡过卢比孔河,否则就是背叛罗马。恺撒思索半天之后,讲出一句名言:“渡河之后,将是人世间的悲剧;不渡河,则是我自身的毁灭。”于是,他率军团渡过卢比孔河。恺撒的举动震动庞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议员,他们没想到恺撒竟然如此大胆,急忙携带亲信逃离意大利半岛。恺撒兵不血刃进入罗马城,要求剩余的元老院议员选举他为独裁官。

公元前48年,恺撒在法尔萨拉斯会战中彻底击败庞培,并追击庞培到埃及。埃及人为了讨好恺撒,让他支持现任国王托勒密十三世,刺杀庞培之后,将庞培的人头献给恺撒。然而,恺撒却宣布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与他的姐姐克利奥佩脱拉(即埃及艳后)共享。此举惹恼埃及人,遂爆发亚历山大战役。恺撒带领的第六军团艰苦抵抗埃及军,再加上援军到达,彻底击败埃及军,托勒密十三世阵亡,克利奥佩脱拉登上埃及王位。

回到罗马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恺撒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包括给予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人罗马公民权、请专家制作儒略历、建立和平广场等。恺撒一方面加强罗马帝国与其他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削弱元老贵族的势力。所以,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公元前44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官职虽然形式上保存,但实权集于恺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经成为罗马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同年,恺撒遭到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被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

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恺撒大帝”之称。有人甚至将其视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终身独裁官的日子为罗马帝国的诞生日。有罗马君主以其名字“恺撒”作为皇帝称号,其后的德意志帝国及俄罗斯帝国君主亦以“恺撒”作为皇帝称号。

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约公元前120-约前70年)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侵入北希腊时,他被俘虏并卖为角斗场奴隶,送到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参训。他和他的同伴克雷斯和奥梅尼奥斯在角斗士学校的厨房发起暴动,逃到维苏威火山发动起义,起义队伍由70余名角斗士很快发展为10万人,并多次战胜罗马军队。

布鲁提翁战役是斯巴达克斯起义由盛转衰的重要战役。公元前72年秋,起义军在意大利布鲁提翁半岛集结,计划乘基利基海盗船渡过墨西拿海峡前往西西里;但海盗不守信用,没有提供船只,斯巴达克斯自造木筏渡海的计划也未能实现。这时,克拉苏恢复了古老的“十一抽杀律”,并在起义军身后、陆地最狭窄处挖掘了一道两端通海的大壕沟,切断其撤回意大利的退路。经过激战,斯巴达克斯突破了拦阻,但在突击中,军队损失近三分之二。

阿普里亚战役是斯巴达克斯起义最终失败的战役。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斯欲通过布林底西港前往希腊,罗马元老院分别从西班牙和色雷斯将庞培与路库鲁斯的军队调来增援克拉苏。为了阻止罗马军队会合,斯巴达克斯快速将部队开向北方,直接攻击克拉苏。在阿普里亚省南部的激战中,起义军以少敌多,遭到惨败,包括斯巴达克斯在内的6万名起义者战死,约5千人逃往北意大利,被庞培消灭,6千名俘虏被钉死在从罗马城到加普亚沿路的十字架上。斯巴达克斯的余部在意大利许多地区坚持战斗达10年之久。

19世纪意大利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曾撰写了一部以斯巴达克斯为原型的同名历史小说。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马克思称斯巴达克斯是“伟大的统帅,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赞誉他为“最大一次奴隶起义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二千多年来,斯巴达克斯作为一个不朽的人物,集勇气和智慧于一身,勇于反抗暴政的光辉形象,为人们所记忆。

屋大维

盖乌斯·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3年。他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被恺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被元老院赐封为“屋大维”,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公元前44年3月,恺撒被刺杀时,屋大维正在阿波罗尼亚军中,他年方十八,那些对手们常常下意识地轻视这个年轻人。然而,他反覆强调自己是恺撒的儿子以唤起人们对他的好感。到罗马后,他发现权力掌握在谋杀恺撒的共和派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与卡西乌斯手中。经过了一番斗争和僵持之后,他与马克·安东尼以及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等恺撒的重要同僚组成同盟,组成“后三头”的军事独裁。逐渐开始清理元老院,300元老与3 000骑士被籍没产业并殒命,其中很大一部分籍没的财产被用来扩充军队。

安东尼与屋大维领军追击已经逃往东方的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在菲力比(马其顿),屋大维的大军取胜,公元前42年,布鲁图与卡西乌斯自杀。屋大维返回罗马,安东尼前往埃及,在那里,他与女王克利奥佩脱拉(埃及艳后)——尤利乌斯·恺撒的前任妻子,以及幼儿恺撒里昂的母亲结盟。至此,罗马的疆域西属屋大维,东属安东尼。屋大维在罗马广结人心,巩固权力,并散布“安东尼越来越像个埃及人而非罗马人”的谣言来中伤安东尼。到了公元前32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并在希腊西岸的阿克提乌姆湾打败了安东尼。安东尼逃往埃及,此后与屋大维再战,战败而自杀。小恺撒则被屋大维无情杀死,以免影响其为恺撒唯一继承人的身份。

屋大维凭手腕夺取了政权,用审慎的智慧统治罗马。他为罗马带来了40年的和平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他创立了罗马第一支常备军(包括海军),并把军团驻扎在边境,以防止他们干预内政。另创立禁卫军卫戍京畿并保卫皇帝。公元前26年至前19年的北西班牙山区战役以胜利而告终。经历高卢骚乱的反复,阿尔平地区被征服。罗马的疆域扩展至多瑙河的自然疆域,加拉提亚省被罗马占领。9年,条顿堡森林伏击战罗马失利。自此罗马向西部日耳曼的扩张停止,他接受莱茵河为帝国的最终边界。在东方,罗马吞并了亚美尼亚和高加索,扩张中止于帕提亚帝国的边境。

内政方面,屋大维用从帝国聚敛来的巨大财富提供给军队优厚的待遇;他在首都大兴土木,通过娱乐活动愉悦罗马市民,并自夸“一座砖城在我手里变成了大理石的城市”。建造了新的元老院会所,建造了阿波罗神庙与尤利乌斯神庙,还在大角斗场附近建立神龛。据载,卡披托里乌姆神庙和庞培剧院俱为屋大维营造。他还建立了交通部,并完善了庞大的交通网,促进了帝国的通讯、贸易及邮政发展。然而,一旦帝国不再对外扩张,不能再通过侵略获取财富,经济就开始停滞并逐渐衰退,屋大维之治从此视角看来就是帝国权力与繁荣的最高点。他曾试图安置老兵务农以复兴农业,但收效甚微,首都仍依赖埃及进口的粮食。

屋大维强烈鼓励对罗马神祇尤其是阿波罗的崇拜,并把罗马战胜埃及的史实叙述为罗马神祇战胜埃及神祇,他赞助维吉尔就是怀着提高罗马先人声望之目的。屋大维还整顿世风,赞美婚姻、家庭与生育,攻击奢侈、豪庶婚、滥交(包括卖淫和同性恋)和通奸,但成效不大。屋大维还是文艺保护人,他帮助诗人、艺术家、雕塑家与建筑家进行创作。他的统治时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在其保护下,贺拉斯、李维、奥维德与维吉尔脱颖而出。他赢得了几乎整个罗马知识界的赞誉,尽管很多人私下仍追念共和国。他运用娱乐和庆祝其本人与其家族节日的手段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许多人认为屋大维是罗马最伟大的皇帝。其政策无疑大大延长了罗马的寿命,并开启了罗马的盛世,即“罗马和平”。屋大维风度翩翩且处事机警,可他并不像其养父恺撒或其对手安东尼般光彩照人。虽然后人常将其和尤利乌斯·恺撒混为一谈,但其留给后人的遗产比其他两人更持久。英文中8月(拉丁文Augustus,即罗马人的六月)的月令是以屋大维的称号——“奥古斯都”命名;在此之前它被叫作Sextilis(拉丁语中“六”的意思)。

回顾屋大维的统治和他留给罗马的遗产,他的高寿容易被忽视,这是其帝制能够长久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第一政治外,其臣民不知道还有其他制度。要是他过早地去世(比如公元前23年),事情可能就大不一样了。罗马共和国寡头政治时期的连年内战和屋大维的长寿,是罗马由共和制转为帝制的决定性因素。他的创制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此后的帝国政策:维持常备军并屯军边境;皇位的继承原则与方式;使用皇家的经费整饬首都。最重要的遗产是维持帝国在未来二百年的和平与繁荣。在帝国时代,他的行为被奉为明君典范,虽然后世罗马皇帝都袭用“恺撒·奥古斯都”的称号,但只有少数人真正配得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