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体育圈是指在都市圈范围内,以体育为载体,依托环境资源建立的具有休闲、健身、娱乐、知识、参与等功能的体育场所、设施、条件等所组成的圈层结构,及其体育功能扩散和影响所及的区域范围。[2]“成都市都市体育圈”作为城市体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地域形式,通过依托成都城市经济文化,整合旅游、健身、休闲、文化、消遣、娱乐等资源,不仅是现代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一种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也是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群,是积极推进“文明成都、运动成都、活力成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成都市都市体育圈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资源,可以将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构建与短线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成都市地处平原,市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农家乐”等旅游相关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对于整个圈层结构来说,与其它都市体育竞争力相比,具有独特价值与优势。
1972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旅游系德盖恩教授提出了著名的“都市旅游环状模式”,较早地提出了市区和郊区休闲和旅游区的功能区位的概念。[3]成都都市体育圈也呈环状模式,在地域上大体可分为中心体育圈、近郊体育圈和远郊体育圈三个圈层。考虑到城市规模、辐射力、交通便捷性和旅游景点布局的实际不同,根据景点与市区间距离的差异,我们将成都市都市体育圈划分为以下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中心体育圈——以天府广场为标志的市区中心至三环路沿线以内;
第二圈层:近郊体育圈——三环路沿线至绕城高速公路之间地带为标志;
第三圈层:远郊体育圈——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所辐射的市域范围。
成都市都市体育圈在这三个圈层中的具体体现为:第一圈层市区中心(三环路以内),以运动为主题,发展市民健身和赛事经济。并凭借市区和区内高校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和高水平的教练及体育师资,构建成都市高水平竞技后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二圈(覆盖了成都市的温江区、新都区、龙泉驿区、清白江区、双流县、郫县以及新津县等近郊区县的全部或大部分行政区域):以休闲体验等特色项目为主,引入体验式文化消费。如,高尔夫球场等比较高端的体育项目。第三圈层(覆盖了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等远郊市县):以乡村体育为主,发展户外运动,主要体现体育产业的特点。如,登山、漂流、滑雪,以西岭雪山为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