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作为一种概念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又逐渐出现了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部门。“产业”的英文表示是“industry”,对应的中文解释有“产业”、“工业”和“行业”等。但是,从内涵来看,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工业指利用自然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者对农业、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而产业的概念则较为宽泛。行业是较为通俗的说法,在有些情况下和产业意指相同。[1]
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含义具有多层次性。产业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的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总和”[2]。为了便于分析,经济学界一般将产业分为三大层次:“一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二是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三是以大致的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3]。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有两层含义:“在产业组织层面上,当分析同一产业的企业间的市场关系时,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当考察整个产业的状况,以及不同产业间的结构与关联时,产业定义则较为宽泛,可以界定为具有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4]。裴长洪认为“产业是指服务于特定经济分析目的的同一属性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集合以及同一属性的企业”[5]。苏东水认为“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6]。本文所指的产业是基于“集合”的概念,认为产业是具有相同特性及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