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进行助跑后,完成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所构成的运动项目。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三次起跳。在三次起跳中,摆动腿的技术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摆动腿的有效用力方法和正确的摆动过程在每一次起跳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摆动腿的角度变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三次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正确掌握,对于提高三级跳远运动的成绩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201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江苏苏州)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见表1),主要运用摄像法、图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本次比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中摆动腿的角度进行运动学分析,从而找出跳跃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不足,为以后训练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表1 201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江苏苏州)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成绩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网络、CNKI资料文库与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以及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相关三级跳远运动的文章、期刊和书籍等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二)调查问卷法
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走访我国从事三级跳远专业训练的一线教练员、科研人员以及专家学者,对本论文研究所选取的参数指标进行评定和筛选,最后确立相关指标如下:决赛最终成绩、支撑腿膝角、摆动腿摆速、大腿夹角、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夹角。
(三)摄像法
使用索尼摄像机,采用单机多参考点平面扫描测量的拍摄方法,对参加201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进行现场拍摄。
(四)图像分析法
采用录像解析系统对技术动作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按照模型附加点和关节点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采集,并采用低过滤波方法进行平滑,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运动学数据。
(五)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Excel2007软件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使结果得到量化。
三、研究结果
(一)三跳过程中着地、最大缓冲阶段和离地瞬间摆动腿膝角的特征分析
摆动腿膝角是指摆动腿大、小腿之间的后夹角。影响摆动腿幅度和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起跳脚踏板瞬间和离地瞬间摆动腿膝角。助跑与第一跳及三跳起跳过程之间,相互衔接技术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离地时摆动腿的膝角。此指标是影响摆动腿摆动过早或过快的因素之一。离地时摆动腿膝角大,说明摆动腿的折叠不好,摆动腿的摆动半径过大,同时摆动惯量就大,对加快摆动速度不利。离地时,摆动腿膝角过小,说明摆动腿的折叠较好,同理摆动腿的摆动半径和惯量就小,有利于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
表2 本次参赛运动员三跳起跳摆动腿膝角角度参数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第一跳中,摆动腿膝角从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阶段均变化较为明显,摆动腿的膝角都逐渐减小,平均值由离地瞬间的120.6°±5.3°减小至最大缓冲阶段的92.3°±3.6°,平均减少了28.3°,说明运动员能够积极向前摆腿,摆动腿摆动半径小,同时大小腿折叠充分。在第二跳起跳的过程中,8名运动员均表现出从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阶段,大小腿折叠积极,摆动腿的膝角逐渐减小,身体重心较高,摆动腿向前摆动的速度快,离地瞬间,摆动腿的膝角增大,为第三跳的起跳积极蹬伸做准备。但曾廷超摆动腿膝角从着地至最大缓冲阶段不但没有变小,反而由120.8°增至134.8°,说明摆动腿在摆动过程中折叠不够,摆动半径随之增大,导致摆动速度降低。在第三跳的起跳过程中,最大缓冲阶段时李小红、王蓉、曾廷超、魏明晨膝角偏大,角度分别是106.9°、99.8°、117.7°、108.2°,说明折叠不够。在三跳的过程中,王乌品在摆动腿膝角这一技术环节中,技术特点良好,每跳中,摆动腿的膝角变化较明显,折叠紧,摆动速度快,摆动的幅度与半径小,为其创造好成绩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二)三跳过程中着地、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的特征分析
表3 本次参赛运动员三跳着地、离地时大腿夹角角度参数
着地瞬间两大腿的夹角是在腾空阶段两大腿空中动作所决定的,着地时,保证两大腿迅速做出剪绞动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腾空动作。后腿向前上方进行摆动的时机把握较好,也是因为积极的剪绞动作。摆动腿的积极性和摆动时机的合理性可以用着地时两大腿夹角来衡量,摆动腿的积极摆动也能促使起跳腿的积极下压。下压速度加快,着地时两大腿的夹角就会较小。两大腿比较靠近,在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位置比较高且相对靠前,说明夹角较小,着地角较大,放腿距离较短,缩短了缓冲过程的时间,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两大腿夹角的大小变化表现出了摆动腿在支撑阶段的摆动幅度,同时也反映了摆动腿在支撑阶段摆动动作的速度。因此,其夹角越大也从一方面表明摆动腿摆动越积极,反之则表明摆动腿摆动不积极。
因此,在着地瞬间,加快上板速度,促使起跳腿积极下压,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缩小两大腿夹角,获得较大的着地角度,在踏板瞬间保持高重心,身体重心向前位移速度加快并有向前性,可以使支撑缓冲的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减小,同时使助跑起跳及三跳过程紧密衔接。
从表3可以看出,本次比赛的运动员,第一跳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的平均值为50.3°±4.3°,离地瞬间的平均值为95°±3.1°,着地瞬间大腿夹角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47°,离地瞬间的平均值为115°,两者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大,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小,数据表现出,为了使落地距离更大,在着地瞬间,运动员有意识地加大了摆动,导致身体重心不能迅速向前位移,在离地瞬间支撑腿出现了屈膝动作,从而导致重心降低,摆动腿向前摆动不够,摆动半径减小,在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必然减小,摆动腿动作技术表现幅度较小。对于此技术,在8名运动员数据之中,王乌品和李艳梅技术表现较好,着地瞬间大腿夹角分别为44.9°和45.8°,离地瞬间大腿夹角分别为99.7°和94.8°。使身体保持较高重心,摆动腿的摆动更加积极。
在第二跳中着地瞬间,我国优秀运动员两大腿夹角的平均值为51.8°±7.2°,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值为51°,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大腿夹角偏大,不利于衔接下面的技术动作。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的平均值为:我国91.7°±8.8°,世界113°;此时我国运动员两大腿夹角比世界运动员偏小,说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二跳中,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幅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第三跳中,着地瞬间,我国优秀运动员两大腿夹角的平均值为61.5°±11.1°,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值为53°,说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第三跳准备着地过程中摆动腿前摆速度慢;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的平均值为:我国92.8°±7.5°,世界110°,此时该角度小,与起跳角偏大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速慢、摆幅小也有关。
(三)三跳过程中起跳腿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夹角分析
反映摆动腿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如果夹角过大,重心太高重心容易向上,失去了向前的水平位移速度,影响下一动作的衔接。夹角过小,速度可以保持,但没有了腾空角度,同样会影响完整的技术动作。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三次跳跃过程中,王乌品在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这一技术表现上,数值都比较高,普遍高于其他运动员,说明其此项技术指标较好,起跳能力较为突出。此外,第二跳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除了王乌品与李艳梅是正值以外,其余运动员都是负值,说明第二跳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水平面以下,总体呈现出摆动不够积极的现象。这就反映出我国高水平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专项技术水平、专项能力上的不足问题。
表4 本次参赛运动员三跳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夹角角度参数
注:负号表示起跳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水平面以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第一跳着地、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过大;第二跳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接近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第二跳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较偏小;第三跳着地瞬间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两大腿夹角偏大,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小。
2.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除了王乌品与李艳梅以外,其他运动员第二跳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偏小。
(二)建议
1.加强有针对性的摆动腿技术的力量练习,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将摆动腿两大腿夹角、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使重心能向前积极位移,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从而提高成绩。
2.加强速度与相关小肌群的练习,提高摆动腿的角速度,使垂直速度的转化率提高,既能获得较高的水平速度也能有较好的腾起角度。
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刘亚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