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和谐体育的途径

构建和谐体育的途径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人可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以人为本”,实现“体育为人民”的社会。学校体育又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和结合部。因此,要根据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征,采取积极措施,扩展女性体育人口。

和谐体育作为我们构建的体育的理想状态,应该包括两部分,首先是体育自身内部结构的和谐,即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和谐发展;其次是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具体表现在:

(一)实现体育与人关系的和谐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其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人可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以人为本”,实现“体育为人民”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系统还给人自己。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完美展示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5]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的目的和功能之一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体育内部结构的和谐

1.促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和谐

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观点看,学校体育应该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首先,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有着特殊作用。学校体育又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和结合部。学校体育还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骨干和辅导力量,对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着眼点,实施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2.促进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和谐

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构建和谐体育过程中努力要求实现的目标。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是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不同方面,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尽管二者在各个方面存在着不同,但它们之间绝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体育发展的规律性,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因此,要使社会体育的普及和竞技体育的提高相结合,在普及中促进提高,通过提高再促进普及,从而实现二者的和谐、均衡发展。

3.促进城乡体育、各地区体育的和谐

城乡体育和各地区体育的和谐不仅只是体育问题,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于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思想观念等条件限制,农村体育相对于城市体育、欠发达地区体育相对于发达地区体育而言基础薄弱一些,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低一些,体育意识和基础设施差一些,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要对农村体育和欠发达地区体育给予高度重视和更多关心,充分挖掘其体育资源,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在场地设施建设、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6]

4.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众多。体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龙舟、斗牛、拔河、赛马等是我国体育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构建和谐体育,就必须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体育。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是我们建设和谐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5.促进社会不同性别和年龄层次人群体育的和谐

按照性别、年龄划分,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中青年体育尤其应引起关注。妇女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人口质量,还体现了社会的民主和平等。妇女因为生理、心理、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原因,其体育活动参与性相对较低,活动内容受到局限。因此,要根据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征,采取积极措施,扩展女性体育人口。我国体育人口在年龄分布上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U”字形状况,中青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要增强这一群体的健身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对提高小康社会身体素质、减轻小康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