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举国体制的客观依据

坚持举国体制的客观依据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基础是我国竞技体育实施举国体制的客观社会基础。在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的同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我们只有采取现行的举国体制的方式来应对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这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历史性的正确抉择。

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我国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只能采用现在的这种举国体制,而不能走什么其他别样的发展道路?采用其他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究竟有哪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因素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问题是在研究和论述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时,必须要认真回答的关键性问题。我国发展竞技体育实施举国体制主要有以下一些客观依据。

(一)振奋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复兴,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不可想象的。竞技体育就是激发奋发有为民族精神和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理想载体。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竞技体育对激发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

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切。

20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喊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言壮语,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还激励着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时代精神。

1959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960年国家登山队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和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乒乓球队在世界比赛中取得的胜利,这些发生在国家困难时期的几件体育大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所产生出的精神力量不可小视!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1984年在美国举办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实现了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取得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优异运动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举办的洲级综合性运动会,展示了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欣欣向荣的局面。

2000年,我国体育健儿在悉尼举办的第27届奥运会上,顽强拼搏,以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精湛的运动技艺,为祖国赢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世界第三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新突破,打破了世界竞技体育的旧格局。

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地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欢庆。全球华人为之欢欣鼓舞,实现了炎黄子孙百年奥运的梦想。这表明中国人历经百年屈辱,百年抗争、革命和探索,几十年建设、改革、开放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后,重新赢得世界广泛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推动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巨大精神动力。

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第19届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首次夺得冬奥会金牌,实现了几代中国运动员的历史夙愿,感动了中国,征服了世界。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以金牌总数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再次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使世界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巨大进步刮目相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豪取51金、21银、28铜,金牌总数第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得金牌、奖牌总数第二,不仅让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还被世界舆论看成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象征。

以上这些在发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体育事件所表现出的中华体育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力量。给举国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全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中华民族在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不断地夺取胜利,从精神上鼓舞全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伟大祖国的强盛而奋力拼搏,而举国体制正是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上取得胜利和辉煌的基本保证。

第二,国情国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基础是我国竞技体育实施举国体制的客观社会基础。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基本因素和特征决定了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是经过多年体育运动实践检验,并多次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举国体制。我国必须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特殊的措施发展竞技体育运动,才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的时代要求。

在中国改革开放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正在全面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而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标志之一。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中国必须融入其中,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表明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并屹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与勇气。在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的同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我们只有采取现行的举国体制的方式来应对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这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历史性的正确抉择。

(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竞技体育发展到当代,已经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竞技体育了。它要求竞技体育的从业者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和全身心的投入才有可能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且还难度系数极大。在中国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只有依靠国家在人、财、物和科技等方面的有效保证和投入,中国体育健儿才有可能在国际赛场上战胜竞争对手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得胜利。

第二,应对国际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要求我国竞技体育必须实施举国体制。从本质上看,竞技体育是向人类生理极限挑战具有很强竞争性的体育运动。但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竞争,还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社会动员力的竞争。从我国目前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程度、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的基础条件和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基础等各个方面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和先天不足。因此,要保证我国运动员在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采用举国体制这种特殊的办法和发展方式,同时,这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能做到的事情。

第三,竞技体育的特殊性。

当代竞技体育无论是在基本性质、参加人群、发展目标、工作方式、工作对象,还是表现形式等众多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很多事业的特殊性。竞技体育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就是要在比赛中,特别是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战胜所有对手,摘取比赛的桂冠,竞技体育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的基本特征。当代竞技体育是一项资金和科技投入密集型的事业,没有一定的物质和条件作为有力的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加以支持和保障。在中国现阶段和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举国体制就是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特殊选择和制度安排,这不仅是历史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