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在所有体育项目中的地位分析
职业足球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不足有哪些?有着什么样的体现?
职业足球的贡献是推动了足球项目的开放,使之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在推动这个趋势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职业足球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职业足球在解决了开放不开放问题的同时,在思想和理论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开放,以及如何在开放的形势下运作好的问题.在体育项目中,足球运动多少有些自立门户的意味,从计划足球一跃成为职业足球,是带着对计划足球的否定出发的.这种割裂历史的做法,还是有问题的.这最终造成了中国足球有限开放的局面:足球人才的社会化培养变成了为职业球队输送人才,无意间窄化了足球参与者的群体范围.
这种体育事业改革先行者地位并不牢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关于国有资本足球和民营资本足球的争论,如果确定了足球在体育事业改革中的实践地位,这些争论的立论都是不成立的.事实上,职业足球的发展,必然要有资本的推动,没有这个,就谈不上职业足球,谈不上足球的市场化运作.
职业足球的发展还有一种失误就是没有积累制度性的经验,职业足球作为改革事物的本质,没有被深刻认识.作为体育事业改革的先行者,其地位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也就是说,从战略性的筹划、制度性的经验到文化的积淀,这三个层次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统揽全局的战略筹划,存在着目标不明确,任务不突出,没有抓住主要问题的弊病.职业足球成了大众思想交锋的场所,但是,这种思想的交锋没有形成更有价值的思想,也没有产生能够带领中国足球前进的权威人士,而是走入了集体无意识状态.
这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下,轻易地移植了社会上利益至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使各利益主体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通过强化个人的话语权以及其他方式,实行以获取私利为目的的操作.这种操作不仅仅体现在足球管理机构和职业俱乐部,甚至包括媒体、球迷乃至裁判,等等.足球本来具有的教育大众引导大众,作为大众审美主体的功用被弱化,整个项目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被削弱.
由于从价值观上出现了错误,对整个中国足球的认识和理解也被扭曲,成为“恶”的代表:球员是坏孩子,裁判是黑哨,球迷都是低素质群体,媒体是游戏足球的,等等,这些词语不能不说是对足球的侮辱,在其他国家几乎不会有这样一致的反面认识.不仅足球本身如此,连许多球迷到了球场都成了“坏蛋”,张口骂人,甚至伸手打人等,都是接近于违法犯罪的行为,被大家等闲视之,毫无罪恶感.事实上,这些东西严重背离了中国足球的实际,但却有很多人相信认同和接受,使中国足球的历史成为存“恶”的历史.但是,这“恶”仅仅是中国足球自身的吗?当然不是.
中国足球流年不利,更多的表现是一种病态.
首先,中国足球的体系变得混乱不堪.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从国家级球队来看,国家队和国奥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底谁是谁的谁,谁也说不清楚.一会儿奥运战略,一会儿世界杯为重,左摇右摆,缺乏章法.
就是这两支最重要的队伍的组织情况,也是异常混乱.一支国家队有两个主教练,世界上虽然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但那是两个专职的国家队主教练.而我们,一个国家队主教练,一个国奥队主教练兼国家队主教练,这更使两支队伍变得混乱起来.到底是以国家队为主,还是以国奥队为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摆在两位主教练面前的矛盾.
具体来说,参加2008年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队,更像是半支国家队和半支国奥队的混合体,这使这支球队失去了灵魂,就像一个左右半脑没有协调发展的人一样,患上了小儿麻痹,最终踉跄摔倒,直至终了.回到国奥队,情况也好不了许多,进进出出的一大堆队员,到底谁更合适?国奥队到底要采用什么战术?估计主教练并没有多少底气.在国家队中出现的五场比赛五个阵容的情况,会不会在国奥队里出现?肯定不会,因为这支国奥队很可能打不了五场比赛,后来他们的确折戟于小组赛.
至于队员,国家队里成了“三停”俱乐部,大量的被俱乐部“三停”的球员入选了国家队,甚至成为主力.李玮峰、吴昊等在俱乐部打不上球的队员,成为教练的挚爱.好多在俱乐部表现优异的队员,却不能进入国家队.这不得不让人质疑,教练的选拔标准是什么?是名气、是状态,估计一般人也说不清楚.
其次,各支队伍之间出现严重错位.国家队、国奥队和俱乐部队之间出现严重的错位,使更多队员失去了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的,怎么打都这样,那还不如回俱乐部打联赛,毕竟,打联赛还能多挣点儿钱过日子,何苦去国家队丢人!
国家队和国奥队被捏成了一团,俱乐部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国家队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联赛,使俱乐部也不景气.整个中国足球处于一种极度的低迷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技术原因吗?还是管理问题?或者机制问题?
前不久,佩兰在球迷、媒体口中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成神,一会儿又是罪人,甚至引出选帅是利益操作,暗示有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是什么取向?是中国足球持续混乱的一种表现.甚至可以说,2010年扫赌打黑只是治理了一下足球上的不正之风问题,但对于中国足球混乱不堪的局面没有任何的改观.
为什么把这种情况形容为病态,就因为这些问题的造成,大多数还是出在足球这个体系的内部.为什么一样刮风,别人就不感冒?就是因为中国足球一直有病,没有什么免疫力,像一个先天不足而且后天成长不好的婴孩.于是,对于中国足球的肌体动动哪儿哪儿都疼,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队,概莫能免.
第三,大家的心理失衡.中国足球失利了,使其成为大家眼里的弃儿.国家体育总局说足球不能再出事儿,丢尽了全国人民的脸面.这种心态说明足球已经成了彻底的鸡肋.总局况且如此,那么其他人群呢?更多的是失望,甚至责骂.中国足球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但是,对于欧洲杯、世界杯等比赛,中国球迷中有多少人在熬夜观战?对于中国人来说,足球不死,这是基本的现实.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足球却不一定不死.在大家的眼里,中国足球已经死了不止一回.此时,甚至也正在死去,最起码是在腐烂变质,奄奄一息.
有一段时间,复合了各种利益的中国足球像扎破的皮球,慢慢泄气.但是,各种利益在这个皮囊里纠缠不清,却冲不出来,实现自我解脱.因为足球作为一个项目,是任何项目无法取代的,但足球本身是不能自救的.于是,在出了问题之后,大家的思想意识就会更加混乱.
到了足球管理者和操作者这个层次,无论是足协还是各家俱乐部,都成了中国足球受损害的一群.足协一肚子苦水,各家俱乐部也认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足球管理者和操作者有了一种怨妇心态,可悲的是,这些怨妇在关键时期找不到“婆婆”,只有独自悲伤,更加怨愤.
球迷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但球迷却找不到加害者.所以,中国球迷的愤怒的出口是多元的,大家不满意的不仅仅是中国足协,还包括俱乐部,甚至球队、球员.如果放开了,大概每个从事足球工作的人,估计都得被球迷拉出来打上一顿.二十年的职业化,已经让中国足球走完了被球迷既爱又恨到全都是痛恨的历程.
二、中国足球所面临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计划足球体制被打破之后,旧有的脆弱的平衡被打碎,原有的已经非常脆弱的足球基础受到摧毁性的打击.例如人才队伍建设,例如政府支持,等等.
在足球改革的初期,整个足球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各地纷纷建足校,成立足球俱乐部,足球管理人员言必称英超,张口就是职业化.这种井喷只是长期压抑的中国人对于足球的热情的短暂释放.因为没有建立符合中国足球实际的足球观,职业联赛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暴富的代名词,职业球员成为坏孩子的代名词.一方面是热热闹闹的市场,一方面是乌七八糟的足球圈、潜规则.
所以说,中国足球经历这样的挫折是必然的.就算没有所谓的“十月革命”,没有什么假球黑哨,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足球这么多年被日韩拉得越来越远,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大家所付出的这些代价,历史地分析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足球走出困境,是非常必要的.毕竟,这些教训是在改革进程中付出的必然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我们等待得太久,有些问题实在是不该反复出现.
对于体育项目来说,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进行系统分析.
从整个体育行业来看,甚至从我们国家各个行业的情况来分析,可以肯定地说,足球项目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于更多项目来说,足球存在的问题也是他们将要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体育必将走向全面的开放,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多更严峻,足球项目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在其他项目中出现.
例如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不仅仅足球项目存在,在很多项目都存在.足球的举国体制被打破了之后,好歹还有职业足球养着这些队员.其他运动项目中的一些项目也面临着经费减少以及市场的诱惑,青少年参与人群的急剧减少等问题.
裁判问题以及其他腐败问题,足球项目受到的监督比其他任何项目都强,所以更容易显现出来.其他项目到底存在不存在这个问题?存在这个问题的程度有多深?我们不得而知.
在足球上,社会监督虽然还不至于成为包袱,但至少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以及进一步的发掘.由此,缺乏政策引导和科学决策的中国足球,无法建立顺畅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在很多方面走向了反面.因此,是否可以说,如果其他项目不吸取足球的教训,一旦推墙入海,走向市场,就极可能重蹈覆辙.
足球曾经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目前中国足球已经迈开了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成为改革的新生事物.中国足协从目前的职能来看,也只是抓住了职业联赛,抓住了国家队,作为中国足球的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中国足协的角度还没有体现出来,既没有很好的设计,也没有形成很好的技术.
事实上,和NBA以及英超联赛相比,如果除掉国家队的职能,中国足协只是形成了一种模式和框架,而没有填充实质性内容.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足球的理解和中国足球体系的构建上,依然处于概念化的阶段.和这些足球发达国家的组织方式相比,中国足协占用了大量的行政资源,这也是和职业化足球做得好的国家的一大显著区别.在此条件下,中国足球能否在中国足协的行业管理下,能否培养一到两个足球竞争主体?仔细分析起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中国足协充当了事实的中国足球的运作主体,并没有真正实现行业管理的职能,更没有把中国足球真正管起来.中国足球除了体育口之外,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管着大学生体育,当然也管着大学的足球项目.各行业体协也都分管着各自范围内的体育项目,当然也包括足球.如果大体联花力气搞足球,很可能搞出另外一种模式.或者几家行业组织起来搞足球,也可能出现新的亮点.对于这些资源,中国足协是掌握不了的,也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来调动这些资源.这似乎还不如当年,例如当年中学生球队的情况,地方足协还掌握不少,经常组织全国性的联赛.如今校园足球的开展,作为足协的上级部门的体育部门,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参与,教育和体育还是两张皮.所以,中国足协要想管好足球,必须超越这些利益,进行职能上的拓展,实现真正的行业管理.这种拓展不仅仅靠行政资源,更多的是靠自身的足球管理技术和体系设计层面的提升,靠服务和盘活足球资产来实现.
其次,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多个足球组织并存,整个国家足球依然健康持续发展的范例.作为现代足球的鼻祖,英国,在第一部足球规则出台之前,也曾经出现过多个足球组织.最后,这些组织因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团结或者部分团结在一起,成立了英足总.英足总后来超越了足球组织,职能和功能不断发展和变化,成为真正的行业协会.英超联盟则成为新的顶级联赛的运营主体,当然还包括其他各层次的俱乐部联盟,形成了完整的联赛体系.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都会有很多的联盟,NBA只是其中影响最大,运作最为成功的联盟之一.既然国外能够做到这些,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些这样的尝试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足协应该负责的只是制订规划,管理国家队和青少年培养,制订和修改规则等行业事宜,把平台搭好,把技术开发好,把体系设计好.
第三,职业联赛的组织形式只是一种外延体现,足球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这些.有媒体记者曾经炒作过职业联赛南北分区,而且一概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事实上,NBA可以分为西部联盟和东部联盟,巴西联赛可以分为州联赛和全国联赛.单纯作为联赛,有很多的组织形式可以探讨,顶级联赛全国一盘棋,中甲能不能分区?这些组织形式都是足球运动的外延体现,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是与欧洲和美洲组织形式不一样就是绝对不可行的.例如中国的联赛的组织形式看似比较科学,但掺杂了随意更改赛制,随意升降级等不科学的内容,也就变得混乱起来.再加上集训的组织以及转会等规则的混乱,更加剧了这种不科学性.所以,中国足协必须得有这样的认识:担负起足球内涵的提升.从竞技、文化、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和明确足球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足球的发展道路.中国足协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要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下要有科学的管理.
三、中国足球的症结与问题分析
中国足球为什么在俱乐部的成绩上不输日韩,特别是各家俱乐部在最近几年的相互之间的战绩与日韩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甚至有的俱乐部夺得了亚冠冠军.这说明我们的俱乐部与日韩俱乐部之间还是有着相抗衡的能力.但在亚冠比赛上,日韩球队夺得的冠军数量,远远多于我们.这说明我们的俱乐部和日韩俱乐部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这个差距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运作方面存在差距.中国职业联赛十几年以来,能够拿到亚洲赛场参加比赛的球队,也就那么几支.也就是说,中国足球不仅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就是在职业足球俱乐部之间也存在着相对明显的不平衡.这说明我们的足球管理机关在足球资源的整合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种大面积的足球俱乐部运作的不规范,造成了联赛品质的下降.实质上,俱乐部在联赛开始前的退出,取消升降级,等等,都体现了这种运作的不规范.
二是足球基础方面的差距.中国足球人口相当少,比不上欧洲的捷克、比利时等西欧国家;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东欧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当然,不排除这些国家的足球市场与整个欧洲是息息相关的,而我们的市场相对是封闭的,落后的.越是这种情况,足球人口的减少,对中国足球后期的影响会越大.
三是足球认识方面的差距.中国足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风格不固定,传统被丢失,在技战术层面就没有一个战略上的考虑.1981年输给新西兰之后,放弃了速度和技术优势,走高举高打的路子,失去了自身特点,使中国足球整体技术水平下降,成为亚洲二流.和中国的国情一样,当时的中国足球也是刚刚敞开自己的大门,在没有分析好自身,做好改革准备的情况下,仓促走向了改革之路.
这是当时时代所限,责任不在个人,但这种教训却不可忘记.特别是日韩足球改革的时间和中国几乎相差无几,但改革的效果却大不相同.由此类比出的经验,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失败的国家队与国家队的失败其实是一个命题,但为什么几十年来会成为无解的问题?毕竟,中国足球国家队的成绩不佳,成为影响球迷和市场的重要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到底如何看这个问题?
一是领导和球迷的期望值高还是不高?从中国足球的总体水平和亚洲足球的总体水平来看,社会各界和广大球迷对于足球的期望值并不高,没有超出中国足球应该达到的水平.即便如此,为什么中国足球总是达不到球迷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具体的操作上.
中国在亚洲称雄的体育项目有很多,其他项目能做到,足球也应该做到,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说明,中国足球发展不上去,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内部,怨不得别人.为什么做不到科学操作?这既有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更有对足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足球发展的内驱力不够,承担责任的操作主体责任缺位,势必会造成足球运作的混乱.教练的频繁更换,引进过气了的外籍教练,赛程赛制、国家队组织等方面的无序,都是这些问题的具体体现.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创造好的成绩,更无法达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球迷的期望和要求.
二是中国人到底能不能踢好足球.踢好踢不好是个笼统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有的归结于国民性格,有的归结于其他原因.我们认为这些都不必考虑,单纯从亚洲角度分析,我们的其他项目能够独步亚洲,特别是田径项目,在亚洲拿个金牌非常容易.田径是所有运动的基础,田径成绩好,至少说明我们的足球运动在运动员的基本素质方面是具备条件的.而且,我们的足球曾经有过不错的成绩.特别是这些项目都能轻易将日韩甩开,足球为什么不能?日韩有几十个球员在国外高水平联赛踢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这些都说明,我们至少可以在亚洲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实力,能够达到亚洲一流水平,而不是趁日韩举办世界杯不参加预选赛的时候“偷”着进一次世界杯,到现在还没冲出过亚洲(参加的一次世界杯和一次奥运会都是在亚洲举办的).
三是国家队到底如何组织.中国国家队是球员水平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两者都有,但两者的关系不是孤立的.国家队的组织和联赛的组织是分不开的,从组织体系和组织方式上看,必须坚持联赛为本的思路.
就拿2008年国家队来看,李玮峰这样当年在亚洲都能数得上的球员,在俱乐部却打不上比赛,吴昊甚至没有一分钟的出场时间,都能入选国家队,李雷雷、杨君、杨智等门将和宗垒对比,谁的状态更好一些,显而易见.这说明了我们的联赛和国家队是脱节的,联赛没有能够起到保持球员状态,失去了锻炼和培养球员的功能,就发挥不了提升国家队水平的作用.
这不仅仅是联赛水平低下的问题.国家队主教练和教练组是不是存在问题?再往上推,是不是在确定国家队主教练的问题上存在失误?这些问题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到底是换谁来都没用,在根子上出了问题,还是没有选准选好主教练的问题?
可以这样认为,中国足球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信任危机与形象危机.
中国足球失去了公信力,这是当前非常残酷的事实.如果说成绩的不足是中国足球的外伤,那么,失去公信力则是中国足球的内伤.外伤虽然疼而且让人不看好,但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而内伤则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中国足协资料,2008年足球青少年注册人口只有三万人,只是高峰期的二十分之一.目前虽然业余足球和校园足球逐步开展起来,但注册人口的增加是个漫长的过程,且很难说有多少水分,足球水平提高更不是一时之功.这就是失去公信力的直接恶果.中国足球已经造成了赞助商、球迷、媒体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普遍的不信任,这都是内伤.
如何重建中国足球的公信力?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对于过去二十几年的改革,虽然有些经验是值得吸取的,例如当前的联赛体制,但从总体上在很多方面还是要推倒重来.特别是各地区和条块发展极端不平衡,资源配置能力极差.
有人说,中国足球几乎一无是处.中国足球几乎成了一剂精神毒药,让大家爱不得恨不得,拿不起来也放不下去.球迷则有被中国足球抛弃的感觉,谁都在足球上找不到归宿,一旦干上足球就游走在这个社会的边缘.最后,有权力说话的人不敢说,说出来的话无不被严重误读,不是将中国足球抹黑就是把自己抹黑.不掌握话语权的人却可以随意说话,最后弄得云山雾罩,脱离本真.
这种外部环境的恶劣处境,也成了中国足球面临的重大危机.在这个危机面前,由于足球具有的草根特性原因,热爱足球的把她当个宝,不喜欢的把她当个狗尾巴草,任由人涂抹评说,使足球人根本没有辩解的机会.事实上,这种辩解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赢球是硬道理,比说什么都有用.当然,这只是最直观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中国足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有更多方式树立正能量.只有把这些做好了,才能化解形象危机,改善环境.所以,越是在这个时候,中国足球人越是不能陷入口水之中,否则长此下去,早晚会被溺亡.
四、鲁能足球的经验与启示
职业联赛以来,鲁能足球成为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我们应该从鲁能足球的经验中看到什么?
第一,“职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法制化”的“四化”思路,是国家电网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足球的有机结合.由此,“鲁能体育精神”成为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极大地丰富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不仅是体制上的转轨,更是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其直接反映就是山东足球从中国足球的配角角色转变为主角之一,特别是在2004年“十月革命”期间,鲁能足球以及天津、上海等所谓“国企足球”的坚持和坚守,避免了中国足坛的一次颠覆性的“政变”.而当时这次所谓的“政变”,不过是有着独特利益诉求的新的利益主体对中国足球的新的利益格局谋求布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发展问题.在此情况下,鲁能足球和上海、天津等俱乐部所起到的作用是稳定了中国足球的形势.
第二,文化足球概念提升发展理念,从“建设百年足球俱乐部”到“文化足球,百年鲁能”,极大地丰富了鲁能足球发展的内涵,使文化成为注入鲁能足球这个肌体中的强心剂.这种文化体现在领导的思路中,体现在俱乐部管理以及干部职工、教练球员的行为中,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这种文化概念,是对中国足球的全新解读.特别是关于中国足球“文化娱乐业”定位和经济组织的认识,澄清了中国足球改革以来的模糊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概念,使中国足球特别是职业足球俱乐部回归主体地位.
第三,“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比赛”的“三严”精神和“冲三甲、争第一”的战略思考,使鲁能足球俱乐部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热情,这就是积累底蕴,形成独具特色的鲁能模式的外延体现.这使山东足球一改过去中庸保守形象,形成了敢为人先的鲁能足球性格.特别是在山东足球和国家电网优良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鲁能足球的管理成为保障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面,提升了鲁能足球的软实力.
通过鲁能足球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鲁能足球的做法,使山东足球回归了改革事物的本质,使鲁能足球的发展回归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流.这种回归的意义,甚至超越了鲁能足球所取得的冠军对于中国足球的贡献.虽然2010年后鲁能足球出现了一些波折,在道路上出现了摇摆,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延续了国家电网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发展思路.
当然,鲁能足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鲁能足球存在的不足不仅仅是鲁能一家俱乐部的,鲁能足球存在不足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和中国所有足球俱乐部甚至体育项目一样,鲁能在科学运作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科教兴球战略是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建立一支较为专业的教学科研队伍是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但由于鲁能在这方面的不足,使俱乐部管理层给俱乐部决策层提供的决策依据和参考不够专业,更不够科学.
在队伍方面,例如涅波的使用,在涅波到鲁能之初,俱乐部内部就有人提出数据证明涅波并不是一名善于带领优秀球队的教练,特别是在韩国富川SK和日本桑扶莱切带队期间,客场比赛成绩尤其差.结果,就算到了鲁能,自始至终,涅波在客场比赛都没有能够拿出说服别人的数据支持.再到滕卡特的选择以及后来的外教团队的管理等,鲁能在外教选择和管理上既有成功的桑特拉奇、图巴科维奇等成功例子,也有很多教训.
再如2008赛季组队.俱乐部管理层意识到了改善后防的重要性,但从内援上只引进了吴昊这样一个高价替补,同时把更多的宝押在外援上,这种队伍设计是否合理?在联赛刚刚进行到五轮,就出现质疑后防,批评舒畅的老论调,说明我们在赛季之初设计的组队方案还存在不足.鲁能虽然有着强大的青训体系,但在2011年后,逐渐转向了依赖外援的发展模式,这不能不说是鲁能的一大损失.存在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从技术层面对球队的把握不够,青训的整体水平出现下滑,科教兴球的要求还没有落实好.在后期的队员管理上,崔鹏在上一年还能入选国家队,第二年带着鲁能的合同参加业余比赛,类似的这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很大的教训.这给俱乐部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带来了其他负面的影响.
这种专业管理上的差距和不足,是鲁能俱乐部非常明显的短板,目前来看短时间内是无法克服的.所以,科教兴球战略必须建立,教学科研队伍必须培养好.没有这些作为保证,图巴合同到期后,球队打什么风格的足球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这种风格的改变会对球队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此下去,所谓的积累就会损失殆尽,进入一种低水平的循环.
鲁能足球的这些问题,在其他俱乐部也存在.在这方面,中国足协的机制不够健全,也是重要原因.来中国的外教,有的甚至连执教证书都没有,就可以担任主教练.来中国的外援,中国足协可以借鉴英超,确定一个标准,有准入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