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使得人们逐渐从狂热的政治热情中冷却下来,开始思考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一场战略研究热潮,各行各业都在制订自己的发展战略。1980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对我国成立以来的体育历程做了全面地回顾和总结,提出要在20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在此基础上又直接列出了“奥运战略”[3]。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好转、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竞技游泳得以迅速发展。在“文革”后的40年间,我国竞技游泳发展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起伏的发展趋向,但随着所依赖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得以修正,逐渐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并不断地持续向前发展。
4.1.2.1 快速恢复阶段(1972—1980年)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游泳竞赛与训练工作开始逐步恢复。1972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全面恢复阶段,“文革”期间被压抑的发展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使得我国竞技游泳得以快速恢复发展。
其主要标志为: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成绩以较高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提高,1978年全部刷新了1966年之前的各个单项的全国纪录。
在国际赛场上,我国男、女运动员在亚运会游泳赛场上崭露头角,分别在1974、1978年两届亚运会上夺得男子项目10银、5铜和女子项目3银、2铜的成绩,开创了我国竞技游泳新的发展篇章。从世界排名来看,男子100m蛙泳项目继1966年之后再度步入世界前20名,1980年我国女子100m蛙泳历史上首次进入世界前20名。这些在我国竞技游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都标志着我国游泳男、女运动员并驾齐驱,双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预示着我国竞技游泳发展将逐步从男子独秀向男、女均衡发展转变。
4.1.2.2 增速发展阶段(1981—1987年)
在前一阶段我国竞技游泳迅速恢复的基础上,此阶段最为显著的标志为: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增速提升,同时我国女子整体实力不断崛起,男、女运动员水平差距拉大。“文革”之前,我国男子游泳运动员表现普遍优于女子,而此阶段是我国竞技游泳“阴盛阳衰”的分水岭。
从国际赛事成绩看,在1986年第10届汉城(今为首尔)亚运会上,我国男、女选手分获4枚和6枚金牌,首次在亚运会游泳奖牌榜上超越日本,实现了我国游泳运动在亚洲范围内的重大突破。以世界排名情况分析,1987年我国女运动员首次有6项次(包括2项接力项目)进入世界前10名,其中200m蛙泳首次获得世界第二的好成绩,而在1987年以前,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无一人进入世界前10名。这些我国竞技游泳发展的重大事件都表明,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已经开始冲出亚洲,初具世界竞争实力。从1985—1988年我国男子运动员连续进入世界前20名,运动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同时期我国女子运动员相比,差距逐渐被拉开,此阶段是我国竞技游泳积累能量、蓄势待发的阶段。
4.1.2.3 提质突破阶段(1988—1994年)
此阶段的主要标志是:我国游泳运动的整体竞技水平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在奥运会等国际重大游泳比赛中接连实现历史性突破。
(1)提质突破阶段我国女子竞技游泳发展状况分析。
从我国竞技游泳的国际赛事表现分析,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获得3银1铜,实现了我国奥运游泳奖牌“零”的突破。1991年第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我国以4枚金牌的佳绩,打破了我国无世锦赛金牌的历史。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女子游泳选手表现异常优秀,勇夺4金5银,打破了美、澳、欧洲国家对奥运会游泳金牌的垄断,确立了我国在世界泳坛的地位,标志着我国已步入世界先进游泳国家前列。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历史光环还未完全消退时,在1994年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中,中国游泳代表团获得女子游泳16个项目中的12枚女子游泳金牌,首次在世界重大游泳赛事中超越美国,成为金牌榜的第一名,从而把我国竞技游泳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从同时期世界排名的情况看,1993年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共有8个单项列当年世界最好成绩,其中女子50m自由泳的世界排名前6名均为我国选手;在1993、1994两年中我国女子运动员具有人才集群优势,在所有女子项目上都具备竞争奖牌甚至金牌的实力。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辉煌之举,至1994年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的巅峰之作,我国竞技游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奥运会及世锦赛金牌等一系列历史性重大突破,确立了我国泳坛先进国家的地位,从而形成了我国竞技游泳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潮期”。
(2)提质突破阶段我国男子竞技游泳发展状况分析。
在同一时期中,我国男子的整体竞技实力呈现缓步上升的态势。1989年,我国优秀男子选手沈坚强的百米蝶泳成绩位列世界排名第3,使得我国男子选手首次进入世界前10名,表明我国男子游泳运动员在个别项目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0年第11届亚运会,我国男子游泳选手在16个单项中获得了8枚金牌,首次在亚运会游泳金牌榜上击败日本。随着我国男子竞技游泳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确立了其在亚洲范围内的领先地位,但与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差距较大。
4.1.2.4 曲折波动阶段(1995—2003年)
此阶段我国竞技游泳发展的主要标志为:我国竞技游泳经历了第一个高潮发展期之后,在1995出现了明显的大幅下滑态势,作为我国竞技游泳主力军的女子游泳整体发展明显减慢。具体表现为涨落波动幅度逐步加大,发展速度逐渐降低,通过我国女子和整体竞技游泳环比增长数据分析,显示1995年我国女子和整体竞技游泳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此,我国竞技游泳整体实力表现出大幅波动的运行发展趋势,这种现象直至2004年才得到一定的改善。
(1)曲折波动阶段我国女子竞技游泳发展状况分析。
从我国女子游泳世界排名情况看,1994年我国女子项目共有8个项目排名世界第1,而1995年却无一人排名世界第1,2003年仅有1个接力项目排名世界第1,另有3个单项和1项接力排名世界前3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女子游泳的世界排名靠后,项目分布不均,发展不够稳定,涨落幅度较大。从国际赛场的实际表现看,虽然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我国女选手获得了16个女子项目中的13枚金牌,全面超过日本,但是在世界重大游泳赛事中,我国竞技游泳表现不稳定,起伏很大,总体呈现出下行走势。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我国女子游泳队取得了1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女子竞技游泳成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最好成绩仅为单项第4名。
(2)曲折波动阶段我国男子竞技游泳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男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1997—2004年期间,总体向上增长趋势不明显,呈水平方向发展,其增长速度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4名男子运动员的“兴奋剂”丑闻,对我国男子竞技游泳负面影响较大,从而对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从我国男子游泳世界排名情况看,1997年我国共有8个男子项目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0名,但从此一路下滑,至2003年仅有2个单项和1个接力进入世界前10名。从世界大赛实际表现看,在1996年奥运会上,男子运动员共获得2个项目的第4名,实为我国男子最好奥运游泳成绩;1998年世锦赛中,我国男子100m蛙泳项目首次在世界大赛上获得奖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2年第14届釜山亚运会上,我国男子运动员获得了7枚金牌,其中200m蝶泳、400m混合泳的成绩进入世界前10名。
从我国竞技游泳曲折波动的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我国竞技游泳的运动水平始终处于上下起伏波动、向上增速不稳的发展趋势中。在这一阶段中,虽然整体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在男、女短距离自由泳和蛙泳等我国传统项目上仍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我国竞技游泳顶尖人才储备不足、发展不够稳定,以及竞技水平出现大幅下滑等现象,致使我国前期所确立的项目优势消耗殆尽。具体表现为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和世界排名中,无法占据这些项目的优势,出现了曲折波动的发展运行轨迹。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总体表现明显优于男子运动员,其在部分项目上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但未能形成集团优势。
4.1.2.5 持续发展阶段(2004—2012年)
经过上一阶段的曲折波动发展,我国竞技游泳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为:我国竞技游泳整体实力与美、澳等世界游泳强国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我国女子和男子游泳运动员多人次、多项目数进入世界排名前20名,在部分传统项目中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整体竞技水平向上增长运行趋势明显、稳定。具体表现为:在2004、2008、2012年连续三届奥运会上均有游泳金牌入账,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形成我国竞技游泳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我国男、女游泳运动员齐头并进,实力更为均衡,项目间发展更加均衡,夺金项目分布更广。
我国男子和女子游泳整体竞技实力与世界游泳强国差距逐渐缩小,表现在进入世界排名前20名的男、女运动员人数和项目数不断增加,布局更加合理,其排名也越发靠前,在女子蛙泳、混合泳和男子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形成一定的人才优势。
在此阶段中,我国男子运动员尤为引人关注,在世界重大游泳比赛中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分别获得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男子游泳金牌,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涌现了以孙杨和张琳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男子运动员,从此一改我国游泳“女强男弱”的发展格局。孙杨在男子1500m自由泳的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金牌入账,使得我国竞技游泳夺金项目布局更加合理。在女子项目中形成了以传统蛙泳和混合泳为主的项目群,在男子项目中形成了以400m和1500m中、长距离自由泳为主的项目群体人才优势。
在亚运会游泳赛场上,我国取代了昔日亚洲霸主日本,占据了头名位置。我国游泳军团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分别获得16枚和24枚金牌。在世界重大游泳赛事中也是接连突破,在2009年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我国游泳健儿获得4金、2银、4铜的佳绩,张琳收获我国男子世锦赛历史首金,在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我国游泳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获得5金、2银、7铜的好成绩。在奥运会舞台上,我国运动员保持稳定发挥,通过2004、2008年奥运会比赛的积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在全部32个单项中派出了51名运动员的参赛阵容,获得5金、2银、3铜的成绩,在游泳奖牌榜上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位。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无论参赛人数、参加项目数还是运动成绩均超过了历届,创造了历史最佳。
4.1.2.6 “文革”之后我国竞技游泳的发展特征
(1)螺旋式上升。
①呈现出螺旋式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
从图4-7至图4-9我国与世界竞技游泳男子、女子和整体水平的定基增长对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男子、女子和整体竞技游泳发展水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逐年加速发展的态势。1980年我国男子、女子和整体定基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8.53%、22.53%和20.53%,而2012年三项数据分别为26.81%、31.69%和29.25%,从以上两个年度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竞技游泳在“文革”之后的30多年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上下波动、时快时慢的螺旋式上升发展特征,其总体趋势为逐步抬升的发展势头。而同时期世界男子、女子和整体竞技游泳水平的定基增长呈现出逐步平稳上升的发展趋向,虽然逐年定基增长幅度小于我国水平,但未出现明显的突升猛降现象,总体表现出上下波幅小的持续稳定上升走势。
图4-7 1972—2012年我国与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水平的定基增长趋势
图4-8 1972—2012年我国与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水平的定基增长趋势
图4-9 1972—2012年我国与世界竞技游泳整体水平的定基增长趋势
②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竞技游泳发展呈现明显加速上升的运行态势。
从我国男、女竞技游泳定基增长趋势的数据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1986年我国男子和女子竞技游泳发展水平同时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运行走势,但男子和女子的运行轨迹略有区别。自“文革”之后,我国男子竞技游泳发展呈现出逐年稳升的发展态势,但年度平均增幅不大,虽略有起伏但较为稳定;而我国女子竞技游泳发展呈现出逐年快速上升的发展态势,其年度平均增幅大,但上下波动有余、稳定不够。而此阶段的世界男、女竞技游泳定基增长趋势一贯稳定,每年基本以15%以上的定基速度保持稳定增长。
③同一时期我国比世界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发展更快、增幅更大。
从图4-9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竞技游泳整体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世界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呈现出发展起点高、年均增幅小、平缓上升慢、上下起伏小的渐进式稳定发展特点;而我国竞技游泳整体发展显现出发展起点低、年均增幅大、上升速度快、波动起伏大和女子竞技水平高于男子的激进式起伏发展特点。
(2)周期性涨落。
①1987年之前我国男子竞技游泳水平以亚运会为周期形成高峰,发展趋势较为平稳,1987年之后以奥运会为周期形成高峰,上下波幅增大。
在1972—1987年期间,我国男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围绕亚运会周期性波动涨落的迹象十分明显。从图4-10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男子竞技游泳环比增长速度在1987年第6届全运会时形成历史最高峰。以1987年为节点向前推移,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男子游泳整体竞技水平在1974、1978、1982和1984年形成发展高峰,其分别与1974年第7届、1978年第8届、1982年第9届亚运会相吻合;分别在1977、1981、1985和19864个年度出现负增长,其上下波动幅度较大。在1987年之后,分别在1992、1996、2000、2008、2012年奥运会期间形成竞技高峰,与1987年之前的发展情况相比,出现负增长的年度更多,但整体发展趋势较为平稳,逐年上下波动幅度也较小,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后,出现十分平稳的环比增长趋向。
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始终围绕奥运会周期性波动涨落的迹象十分明显。从图4-10可以看出,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分别在1976年(1.54%)、1980年(0.65%)、1984年(0.28%)、1988年(0.78%)、1996年(0.28%)、2008年(1.23%)、2012年(0.43%)所对应的奥运会年中出现了环比增长高峰,在1973—2012年共40个年度中,世界和我国男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同在13个年度中出现了环比负增长,其中世界男子在2010年(-1.25%)和1977年(-0.84%)为环比降幅之最,但均小于我国男子1986年(-1.49%)和1988年(-1.40%)的环比降幅。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男子竞技游泳环比增长幅度虽大于世界男子水平,但是上下起伏大,发展趋向不稳定。
图4-10 1972—2012年我国与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水平的环比增长趋势
②1987年之前我国女子竞技游泳水平以全运会为周期形成高峰,发展趋势十分平稳,1987年之后以奥运会为周期形成高峰,上下波幅渐大。
在1972—1987年期间,我国女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围绕全运会周期性波动涨落的迹象十分明显。从图4-11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女子竞技游泳在1987年第6届全运会时以4.58%的环比增幅形成历史最高峰。以1987年为节点向前推移,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女子游泳整体竞技水平在1979、1983和1987年形成发展高峰,其分别与1979年第4届、1983年第5届和1987年第6届全运会相吻合;仅在1984年出现环比负增长,其总体发展趋势平稳,上下波幅较小。在1987年之后分别在1992、1996、2008、2012奥运会年形成竞技水平高峰,但与1987年之前的发展情况相比,分别在1988、1991、19953个年度中环比降幅逐渐增大,而在1998、1999、2002、2003、2004、2006、2007和2010年出现小幅环比负增长,较之前相比其整体发展趋势不稳定,虽然逐年上下波幅逐渐收窄,但越发频繁。
图4-11 1972—2012年我国与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水平的环比增长趋势
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始终围绕奥运会周期性波动涨落的迹象十分明显。从图4-11可以看出,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分别在1976年(1.91%)、1980年(0.81%)、1984年(0.38%)、1988年(0.59%)、1992年(0.78%)、1996年(0.45%)、2000年(0.46%)、2004年(0.56%)、2008年(1.03%)和2012年(0.72%)所对应的奥运会年出现了环比增长高峰,在1973—2012年共40个年度中,世界和我国女子竞技游泳整体水平同在12个年度中出现了环比负增长,其中世界女子分别在2001年(-1.54%)和2010年(-1.73%)出现环比最大降幅,但其均小于我国女子在1995年(-2.93%)和1998年(-1.93%)出现的环比降幅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女子竞技游泳环比增长幅度虽大于世界女子水平,但是涨落起伏大,发展趋向不稳定。
③我国与世界男、女竞技游泳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趋同性特征,但同时期世界男子、女子与我国男子、女子相比呈现出涨落起伏小而稳定的发展特征。
从表4-1和表4-2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与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水平环比增长分别出现了28次和27次,而环比降幅分别出现了12次和13次;我国女子竞技游泳环比最大增幅和降幅分别是4.58%和-2.93%,而世界女子的最大增幅和降幅分别是1.91%和-1.73%。虽然在环比增幅、降幅与发生时间3项指标中,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者出现环比增长和下降的次数基本相当,其整体的环比增长运行趋势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表4-1 我国与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水平环比增幅对比
续表
表4-2 我国与世界女子竞技游泳水平环比降幅对比
从表4-3和表4-4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与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水平环比增长次数同为27次,环比降幅同样出现了13次,其中世界男子的最大增幅和降幅分别是1.54%和-1.25%,而中国男子竞技游泳环比最大增幅和降幅分别是4.73%和-1.49%。虽然在环比增幅、降幅与发生时间3项指标中,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者出现环比增长和下降的次数完全一致,说明两者整体的环比增长运行趋势具有高度的趋同性。
表4-3 我国与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水平环比增幅对比
表4-4 我国与世界男子竞技游泳水平环比降幅对比
通过对我国与世界男、女竞技游泳整体水平环比增长和下降的趋势变化分析得出,两者具有较高趋同性。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同时期我国与世界男、女竞技游泳水平的环比增长趋势的时间纵向变化分析得出,世界整体较之我国整体以及我国男子较之我国女子相比,呈现出涨落起伏小且更稳定的发展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