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间文学与传说的结合

民间文学与传说的结合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文学前面,我们提到了很多传说故事,比如壮族《三个星的故事》、藏族猕猴造人的传说、汉族月神的形成等,这些神话故事其实就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比如,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民间文学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打油诗、对联、谜语、歇后语等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民间文学_风土人情读本

民间文学

前面,我们提到了很多传说故事,比如壮族《三个星的故事》、藏族猕猴造人的传说、汉族月神的形成等,这些神话故事其实就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些作品,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和谜语等。

民间的神话传说一般都形成于远古时期,那时候,人们对大自然还不能理解,无法解释现在看来很简单的现象,因此就幻想出一些由神灵用超凡能量完成某种自然现象的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造人等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话。以夸父逐日为例。相传,远古时候,山上住着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叫夸父。有一年,天大旱,太阳晒干了河水,烤焦了庄稼,人们生活难以维持。这时,夸父决心要把太阳抓住,让它好好为大家服务。于是,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的追日之旅。他越过了一座座大山,穿过了一条条河流,喝光了黄河里的水,可还是没能抓住太阳。他实在太累了,终于支撑不住死掉了。在他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他虽然没能抓住太阳,可是上天被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所感动,就惩罚了太阳。从此以后,人们年年都风调雨顺,生活富足。

与神话传说不同,民间故事虽然也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它一般都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地方作为故事的材料。比如,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据说,在秦代有一户姓孟的人家,他家有个女儿叫孟姜女,又聪明又勤劳,在她长大成人后,家人把他嫁给了一个名叫万喜良的年轻人。可是,他们刚结婚三天,万喜良就被官府抓走修长城去了。孟姜女在家里等了一年又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于是她便来到长城下找自己的丈夫,结果发现丈夫早就死了。孟姜女十分难过,坐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结果修好的长城被她哭倒了800里。最后,孟姜女跳到海里死掉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孟姜女庙。

自古至今,民间流传着很多歌谣。我们常说的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是民间百姓口头创作的歌谣的集合,如《硕鼠》一诗就讲了人们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厌恶。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方都流传着风格各异的民歌,尤其是少数民族大都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更是多样。比如湖南的《浏阳河》、湖北的《龙船调》、朝鲜族的《阿里郎》、壮族的《妹妹恋哥不用线》等都非常优美动听。

劳动人民还创作出了很多简短易懂、含意深刻的词句,这些词句经过长期传承后,已经变成了固定结构,成为汉语里的一种特殊词汇,比如谚语。前面说到农业生产时,我们就提到了很多谚语。谚语一般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说的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道理,非常实用,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在提醒人们怎样保持健康的身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则反映了人们安土重迁、留恋家乡的情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教育的重要性……这些谚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释着深刻的含义,成为汉语里独具特色的词汇现象。

民间文学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打油诗、对联、谜语、歇后语等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词语解释

1.幻想          huàn xiǎng

不可能实现的想法;不合实际地想像。

2.维持          wéi chí

维系,保持。

3.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不劳动、不工作就可以得到。

4.能歌善舞        néng gē shàn wǔ

在唱歌跳舞方面很有天赋,比较擅长。

5.阐释         chǎn shì

解释,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