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的三年

我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的三年

时间:2024-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的三年李质成青年时期的李质成1956年6月,我从北京由海军政治部干部部转业到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航海运动部,曹思慧部长亲自与我谈话后,即从部队直接到青岛航海俱乐部报到,职务是宣传助理员。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工作期间,我认为有三件事意义重大。

我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的三年

李质成

img132

青年时期的李质成

1956年6月,我从北京由海军政治部干部部转业到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航海运动部,曹思慧部长亲自与我谈话后,即从部队直接到青岛航海俱乐部报到,职务是宣传助理员。后于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与山东省航校分家时,被调离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到济南山东省体委工作,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工作的时间为差两个月满四年。

20世纪50年代,创建初期的青岛航海俱乐部(后来更名为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是中央国防体协暨国家体委驻青岛的直属单位,她担负着双重任务:首先要面向全国,培训干部、集训运动队伍、举办全国性竞赛活动;同时还要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基层活动,目标是大力推行国防体育、航海运动,为海军和航海、造船事业培养后备力量。航海俱乐部是海上运动摇篮,是训练基地,是播种机,是宣传队。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而且是专职的宣传工作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航海运动,是我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为《中国体育报》供稿,并作为《青岛日报》的通讯员,经常以照片与文字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那时我用的笔名是“航笛”。

2.除在水上运动站大门口设立有宣传画廊外,后来又在海水浴场、栈桥海边、工人文化宫,以及东镇、西镇、沧口等繁华街区竖立大型玻璃宣传橱窗,定期展览照片。

3. 1957年冬,配合各部门,并同杨国栋同志一起筹办“航海模型展览会”,会上有各种舰船模型,还有多种海军兵器、航海器材、图片资料等。一万多名青少年学生参观了展览会。

4. 1958年5月,我在出席青岛市第五次团代会上作书面发言,宣传参加国防体育航海运动的意义。

5.在1958年的一期《国防体育画报》上,用10幅彩色照片专门介绍青岛的航海运动,标题是“海上摇篮——青岛航海俱乐部”(这期画报随航海巡回表演队发往全国十多个省市)。

6. 1958年9~10月间,随中央航海巡回表演队开赴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航海模型和摩托艇表演,广泛宣传航海运动。

7. 1958年底创办《航海运动报》,发行全国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航海运动爱好者和干部、学员的喜爱。

8.参与历年各项航海比赛大会的宣传报道、赛场广播等。

另外,我还作为俱乐部的团支部书记、团总支的宣教委员和青岛市市级机关团委委员,做了一些对内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党支部领导下,把整个俱乐部(包括国家队)的团员、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乒乓球队、篮球队参加市里的比赛,排练“歌唱八大员”小合唱和伞舞,参加市里的文艺会演,以及演出活报剧“火烧赵家楼”,重大节日都组织文艺联欢会,使整个航海俱乐部融合在革命大家庭的欢乐之中。

以上这些现在看起来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对我来说,是永生难忘的!因为我真心热爱过这项事业,也为她付出过心血和汗水。

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工作期间,我认为有三件事意义重大。

第一件是航海模型、摩托艇队全国巡回表演。

1958年8月,全国航海模型竞赛大会在北京龙潭湖举行,这是参赛人数最多、参赛舰船水平很高的体育盛会,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亲临现场观看比赛,非常高兴,并同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合影,当即指示组成一支舰船模型队到全国表演。国防体协立即行动,航海运动部曹思慧部长亲自带队,挑选山东、上海、广东等省市的部分优秀舰船模型运动员组成表演队,教练员是王绍杰同志和上海队的一位教练;后又加上国家摩托艇队,领队是李学卿,教练是余寓实,共同组成中央航海模型及摩托艇巡回表演队。9月初表演队从北京出发,第一站到武汉,第二站是长沙,后面依次是广州、南宁柳州、桂林、南昌、杭州、上海、南京、济南、天津,共穿越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座大中城市,于10月中旬回到北京。表演队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省市党政军领导的欢迎与重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踊跃参观,人们称“这是贺龙元帅派来的队伍”,真是盛况空前。尽管旅途辛苦,每到一个城市只能停留两三天,但是表演队的全体同志,不管风里雨里,还是水里泥里,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所有参加表演的同志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国防体协还准备了大量的宣传材料,有大型彩色宣传画、国防体育画报等等,随同表演队一起,传遍全国。这次巡回表演对推进国防体育及航海运动的广泛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能随队跑遍大半个中国感到莫大的荣耀,我在队内的任务有三项:第一项是打前站,全队在这个城市表演刚结束,我即提前一天到达下一个城市察看表演场地、准备接运表演器材的车辆、安排食宿与活动日程;第二项是负责表演现场的广播宣传;第三是拍照片、留资料工作。表演结束后回到北京,航海部赠送给全队每人一本《航海模型》新书作纪念,最后巡回表演的书面总结材料,也是我执笔的。

img133

1959年创办的《航海运动报》

第二件是创办《航海运动报》并发行全国。

1958年是国防体育及航海运动事业大发展的一年,主要表现在:航海运动各项目全国竞赛的规模与成绩有大幅度提高;航海模型及摩托艇队的全国巡回表演,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参加航海运动;几期全国干训班圆满结业,百余名学员将成为基层活动的骨干;第一届全运会增设航海运动竞赛项目,全国20多个省市将组队参赛等等。《航海运动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1958年底创办起来的,报纸在当时是传播知识、交流经验、扩大宣传、促进发展最理想的宣传形式,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当初是如何提出来办报的,我现在记不清了,但是具体工作大多是我去做的,比如联系印刷厂、跑邮电局等。总体上由张鸣主任把关,具体事项由编辑部来做,实际上编辑部只有我一个人,后来蒋宗煦同志调来,工作由两人分担就好多了。《航海运动报》四开四版,第一版为重要时政报道(一般用新华社通稿)和有关航海运动训练、竞赛、会议等新闻;第二、三版均为专业技术知识介绍,由各科室负责编稿、审稿,李训久、潘鸿鑫、王绍杰、杨国栋、李敏卿、王大洋、李保仁以及国家队的余寓实、杨象贤等等,都为本报编写过不少稿件;第四版为动态与交流版,对全国各地开展航海运动的情况进行过大量的报道。完成组稿、审稿以后再进行版面编排及标题美工,然后送青岛日报社印刷厂印制。那时是每周出版一期,由青岛市邮电局统一向全国发行,发行量约一万余份。第一届全运会青岛赛区比赛期间,《航海运动报》作为大会会刊每天出版一期,一期共两版。1959年底,报纸自行停刊。《航海运动报》曾装订合订本若干,赠送给有关部门和领导,我个人留存的一份,在1975年搬家时不慎夹在废报中卖掉,实在可惜!

第三件是在青岛举行第一届全运会航海多项竞赛及摩托艇表演赛。

为迎接第一届全运会,1958年底,许多省市成立了航海运动队。基于场地、器材等原因,他们纷纷要求到青岛冬训,为此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专门成立了“代训队”,协助各队的训练工作与生活管理,由李学卿总负责,工作人员都是兼任的,我担任联络员。当时来青训练的队伍有北京、山西的航海多项队,北京、江西、陕西等地的摩托艇队,还有云南、贵州等地的航海模型队,一直训练到全运会开幕。

第一届全运会青岛赛区航海多项竞赛与摩托艇表演赛的彩色宣传画,是由我负责组织创作、绘制的,它集中了当时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领导和同志们的智慧。1959年8月底完稿后,我亲自送北京国家体委国防体协审定和印制。我曾将这幅宣传画拍成黑白的照片,一直保存至今。

我在这次全运会上担任赛区宣传科科长,主要负责接待记者、比赛现场的有线广播宣传及与海上无线电联络、摄影及安排大会、文艺晚会等工作。

以上我所写的这些,在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50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点一滴,与那些为国争光的无数校友们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