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兰奇的两次会见
为了学习、借鉴已成功举办过奥帆赛城市的经验,根据国际帆联的建议,2002年5月2~16日,在臧爱民副市长的带领下,由市奥筹办、市奥运场馆开发建设指挥部组成代表团,对1992年举办过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巴塞罗那和即将举行2004年奥运会的雅典进行了考察访问。此次考察可谓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帆船港的成功经验和雅典奥帆赛场的规划建设理念,更有意义的是在巴塞罗那受到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两次会见。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20年间,对奥林匹克运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上的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化身”,在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声望。当今世界,你可以不知道哪个国家的总统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萨马兰奇是干什么的。鉴于萨马兰奇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2001年6月在他结束任期时,授予他为国际奥委会终生荣誉主席。由于他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崇高地位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能在此次访问巴塞罗那期间见到萨马兰奇,便成为我们每个代表团成员的心愿。
为了能够实现见到萨马兰奇的愿望,出访前我们通过两个人进行了联络,一是通过国际奥委会委员、新加坡体育理事会理事长黄思绵先生,他与萨马兰奇是很好的朋友,同时也是我们青岛的好朋友;二是通过西班牙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里卡多・博斐先生,他是萨马兰奇的至交好友,私交甚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原来出于“双保险”设计的这两条途径居然“双双中的”,萨马兰奇答应会见我们两次,真令我们大喜过望!
与萨马兰奇先生的第一次会见
2002年5月4日下午,我们代表团一行早早来到了博斐先生的私人会所,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孟庚福和夫人及当地几位知名的西班牙人士也一同前来陪同参加萨马兰奇先生的会见。
博斐先生的会所是由一个废弃的水泥厂改建的,从外表看就是一个用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建筑物,没经过任何粉饰,朴实无华。走进里面,那典雅的地毯、名贵的油画和豪华的吊灯才彰显出欧式的尊贵。当地时间晚7时整,我们期望已久的时刻来临了,萨马兰奇先生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进大厅,82岁的萨马兰奇面容有些憔悴,但和蔼可亲,一直微笑着朝我们这些中国朋友和西班牙朋友频频点头,显示出一个伟人的风范。作为一个从事体育工作20多年又投身于奥运工作的人,能如此近距离地见到心中的偶像,我感到特别亢奋。我紧紧握住萨马兰奇的手,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向他问候。萨马兰奇走到一个长方形会议桌前坐了下来,按照常规说会谈时客人应当坐在主人的对面,但鉴于萨马兰奇的特殊身份,我们代表团的成员纷纷站到了他背后并伺机摄影留念。
萨马兰奇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北京申奥获得了成功,我非常满意。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奥运会,青岛这次专程来巴塞罗那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同时我要向你们提一些建议,在建设奥运场馆时要考虑到赛后,如果不能继续利用的话就没有必要去建,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考虑到奥运会怎样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组织好奥运会要注意三点:首先是奥运会的准备工作,第二是奥运会的举行,第三是当地市民的参与。”他还说:“北京是最应该获得奥运会举办权的,我当时一直认为北京是最好的竞争者,我的顾问也一直在鼓励我推动使北京申办成功;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成功了,我终于可以放心了。所有的人都有一个苦难的经历,北京在摩纳哥仅以两票之差落选,往回看的话,那次失败对北京是有利的;北京就应该在2008年举行奥运会,因为2008年的北京比2000年的北京更有资格。2000年没举办成功是我们的运气,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责任重大。”会谈期间,萨马兰奇先生就青岛奥帆赛筹备工作的情况及青岛的城市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当臧爱民副市长邀请萨马兰奇先生去青岛访问时,他说:“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去青岛。”
整个会谈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会谈结束后,博斐先生在大厅举行欢迎晚宴,萨马兰奇先生和青岛代表团应邀参加。席间,我们代表团的成员纷纷向萨马兰奇先生敬酒并与他合影留念,他一一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
按照原定的日程,也就是5月5日的上午10时,萨马兰奇先生在他的寓所,又一次会见了我们代表团的部分成员。陪同我们会见的黄思绵先生介绍说,除了非常要好的私人朋友,萨马兰奇先生一般不在家里会客。由于我们去的时候萨马兰奇先生的肾不太好,正在做透析治疗,所以就破例在家里接待了我们,也使我们有幸能够进入萨马兰奇先生的神秘之家。原计划萨马兰奇先生只会见臧爱民副市长等几位市级领导,在黄思绵先生的建议下,最后增加了中国帆船协会秘书长李全海和我共5个人,其他代表团成员只能非常遗憾地在楼下等候。
萨马兰奇先生的家坐落在巴塞罗那的一个高档住宅区,从外表看并不起眼,是一座普通的五层楼房,紧靠马路边,跟旁边的建筑并无二致。如果没人介绍,你不会想到在这座房子里居住着当代奥林匹克的一个伟人。上午10时整,这座房子的大铁门打开了,一位雇员模样的人出来把我们带了进去。会见安排在4楼,跟欧洲其它普通公寓楼一样,电梯很狭小,只能容纳4个人,所以我们只能分两批上。进入萨马兰奇先生的家之前,我们都被一层神秘感包围着,但进去以后才发现,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寓所是如此平淡无华,唯一与普通人家不同的是房子里处处折射出来的奥林匹克元素和氛围。一进门是一间会客厅,里面摆放着几个沙发,右边墙角处是一张欧式的办公桌,桌面上有一部电话和一堆文件,看来萨马兰奇平时就是在这儿办公。靠近办公桌的墙上挂着一幅萨马兰奇的写生油画,画中的萨马兰奇栩栩如生,不知出自哪个名家之手。画像两边的搁架上摆满了各种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奖杯、奖牌和纪念品。与会客厅相连的是一个会谈厅,里面摆放着一个长方形的会议桌,上面铺着草绿色的台布,桌子不算大,只能摆放8张椅子,通常萨马兰奇都是在这儿与客人会谈。我们进去的时候,萨马兰奇微笑着同我们每一个人握手问候,然后就让大家围着会议桌坐了下来,黄思绵先生和他的女秘书分坐在他两旁。萨马兰奇首先说:“很高兴昨天在博斐会所同你们会面,并就奥运会举办的一些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我非常愿意与青岛的朋友们一起合作,无论何时青岛需要我的帮助,我都会非常愿意提供。”他接着说:“我知道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民众很支持青岛的奥运筹备工作,但距2008年还有很长的时间,他们要始终如一地支持该项工作,要让他们对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要不断地告诉市民这项运动是怎样一种情况,百姓必须认识到他们也是奥运会的一分子,应与市民保持密切的联系。”此外他还就奥帆赛场馆的赛后利用、志愿者工作、争取在奥帆赛上夺取奖牌及加强同国际奥委会的联系等问题谈了意见。会见结束时,臧爱民副市长请萨马兰奇为青岛题词,他欣然应允,挥笔写下了“May Chinese athletes achieve great success in the Olympic sailing regatta in Qingdao”(祝中国运动员在青岛奥帆赛中取得巨大的成功)。整个会见大约进行了40分钟。临走前,萨马兰奇与我们代表团拍了一个合影照。萨马兰奇是一个非常谦和、慈祥的老人,我们离开时,他执意要把我们送到电梯口,由于电梯太小,我和臧爱民副市长、李全海等第二批下去,萨马兰奇也一直在陪着我们。这时臧爱民副市长灵机一动,请萨马兰奇先生回到客厅,以他的写生油画为背景,分别与我们三个人照了一张相。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能在萨马兰奇的家中单独与萨马兰奇先生照一张相,这张照片就更加珍贵了。
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士之一,作为当代奥林匹克的伟人,在不到14个小时的时间内两次会见了中国一个城市的奥运代表团,这充分体现了萨马兰奇先生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诚,同时这也成为我们每个代表团成员珍贵的人生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