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群众性登山
一、群众性登山在我国的兴起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在回顾2006年全国登山户外运动发展时总结中讲道:“说到登山,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在冰雪覆盖的山峰上艰苦跋涉。其实这是以前‘小登山’的狭义概念,登山运动远远不止高山探险这一项,也不只有专业登山运动员才能从事。随着全国爱好者的增多和运动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群众参与、更普及的项目和更迅速扩大的市场使得登山运动进入了‘大登山’时代。”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完成“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战略构想,转变思路更好地为全国登山运动管理、指导工作服务。“大登山”的概念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高山探险之外,还有在专业人员带领下进行的体验式登山探险、充分利用丰富自然条件开展的户外运动、群众性登山健身运动及在各种地形都便于开展的健行运动。
“大登山”概念突出的就是群众参与性,让普通人在登山运动中强健身体、放松心情、挑战自我,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发扬传承,营造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良好氛围。据悉,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准备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推广、组织、管理群众性登山运动,为健身登山、拓展运动、露营、健行等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群众性登山几大要素
1.确定登山路线
(1)登山路线选择的原则
① 安全是第一原则。
② 避难求易,舍远求近是选择登山路线的第二个原则。
③ 非常规线路登山要根据山峰的地形选择路线。登山运动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人与大自然的斗争,要战胜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必须了解活动的环境特点。
④ 力求在整个路线上都能看到主峰,这点对于组织指挥、通信联系有重要意义。
(2)路线选择的方法和手段
① 非常规线路进山前,应尽力收集有关山峰的文字、照片、电影、录相、有关地图、航测图和航空照片等,尽量利用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最好是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根据掌握的资料,初步确定几条路线方案。
② 进山后应利用各种手段侦察路线。实地侦察高度和程度应视所选择路线在安全原则下可以登顶为限。
③ 最后,随时修改登顶侦察计划。
④ 总之,在安全的前提下,舍长取短,避难求易,越冰川上山脊,实地进行修正,不失高度,不失方向,到达顶峰。
⑤ 对于一般登山者在路线选择上尽量走通行性能好的路,有通信,有住户,山体牢固的山路。
2.登山时机与准备
(1)登山时机
春天和秋天是登山的黄金季节,夏天是登山避暑的好去处,冬天是玩雪赏雪的理想地。
(2)登山准备
很多人一开始参与的登山活动都是当天往返的旅游性登山活动,在你准备去登山时请记住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简单实用为好。现在的开放景区均有较完备的设施和服务配套,物质供应没有问题,主要是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心理准备。
一般性体验式登山探险,这种登山活动的准备工作属于野外生存的基本准备,它除身体状态和心理准备外,还需在装备上和技术上进行准备。
3.注意事项
(1)做好热身活动
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热身运动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很少参加锻炼的人,利用10~20分钟做一些肌肉伸展运动,尽量放松全身肌肉,这样攀登时会觉得轻松许多。
(2)注意节省体力
走上坡路时,尽量让脚后跟吃劲,人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身体的重量就分配到大小腿乃至腰部,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力。若坡路较平,也要尽量全脚掌着地。走上坡路的第二个窍门是每一次迈步换脚时,最好将主要支撑力量的一条腿伸直,这样腿的承重会部分分散给腰肌,它能让人每走一步,另一条腿就有0.3秒的休息。
用手能减轻双腿负重,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就可手脚并用,这样省劲。
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这样减少了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肌腱会感到舒服。
爬坡时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下部助力,这样一是让手臂和腿形成一个力矩,将臂力转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压摁有助于大腿肌肉的紧凑而得以发力。当摁压着一条腿提迈另一条腿时,会觉得像摁压着一块石头一样能借上力。
(3)别总往高处或低处看
登山时不要总往高处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为你的双腿还没有习惯攀登动作,往上看往往使人产生一种疲惫感。一般来说,向上攀登时,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处最好。如果山路比较陡峭,则可作“Z”字形攀登,这样比较省力,有恐高症者不要看山下和悬崖。
(4)转移注意力
登山时千万不要总是想着山有多高,爬上去还需多少时间之类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体会到爬山的乐趣,不会错过美丽的风景。在疲惫时,可以多观赏一下周围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转移注意力,倦意会有所消减。
(5)下山要放松
下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脚步,切不可冲得太快,这样很容易受伤。同时,注意放松膝盖部位的肌肉,绷得太紧会对腿部关节产生较大的压力,使肌肉疲劳。登山的时候,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下山的陡坡上。因为受加速度的影响,脚与鞋容易脱离,使脚部受伤,或产生水泡,因此,一定要系紧鞋带,安全下山。
(6)合理调节速度与节奏
速度、步幅以慢走速度,步幅要小为主,心情要保持愉快,在平缓的上山路或下山路上,保持20~25分钟/公里的速度较好。登山开始后,30分钟至1小时是最累的时段。30分钟以后,神经、血液循环速度、体温、新陈代谢等身体变化开始出现。此时,调控失败的话,肌肉力量下降,关节冲击加大,身体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所以登山20~30分钟以后,休息一下,重整背包、登山鞋等装备以后再出发较好。
(7)精简装备
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要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
(8)山地行进基本原则
在复杂山地行进,应避免迷失方向。为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当疲劳时,应慢行来休息,但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9)岩石坡、草坡和碎石坡、冰川和雪坡行进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攀登岩石的细节可参见第二节攀岩。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3000m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山坡时一般均采取“之”字形上升法;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
攀登冰川和雪坡的技术属于专业攀登内容。
(10)渡河常识
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可用以下适当的保护方法:手持竹竿、帐篷杆、树枝等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腰间绑一保护绳,在水中摔倒或被水冲倒,有保护可避免危险;在河两岸石块上或树木上拉架一条绳索,涉渡者手抓绳索或将安全带通过绳套和铁锁挂在绳索上过河。集体涉渡时两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环抱肩部、身体强壮者应于上游方向,相互移动过河。
(11)注意安全
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要注意脚下的岩石有无风化。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及预防高山冻伤和雪盲。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这些是作为登山爱好者对“野外生存”最基本的了解。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戏水。除特殊地区外(如沙漠),不要轻易冒险走夜路,很多迷路都是发生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而且夜路很容易造成失足。当不得不走夜路时,有头灯准备是最好的,手电筒会占用一只手,不利于平衡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